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卿事寮、太史寮和宫廷事务机关的发展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卿事寮、太史寮和宫廷事务机关的发展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卿事寮和太史寮是中央政府的行政和神职机构。与商代相比,西周的中央行政管理机构比较完整,分工比较明确。太师、太保、太傅亦称三公,他们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内史与国君更加接近,掌记录、起草王命,并宣读册命,为机要政务官。在中央行政体制逐步完备的同时,西周的宫廷事务机关也得到发展。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卿事寮、太史寮和宫廷事务机关的发展

二、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1.天子

周天子即周王,在国家政权机构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周王的权力与夏王、商王相比,更突出地表现为集政权、神权、族权于一身,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

周王是全国范围内的“共主”,诸侯如不履行王命,周王可以命令征伐或撤销其封国。此时,神权统治虽不像商朝那样以占卜形式进行,但在政权中仍发挥着作用。首先,周统治者发展了商统治者的天命观,把自己说成是“天之元子”,自称天子;其次,在“王权神授”的观念下,祭祀被垄断,即只有周王才能祭天地。

2.两寮制

起源于商代的内服官署卿事寮与太史寮,在西周有了进一步发展。周宣王时毛公鼎的铭文说:“及兹卿事寮、太史寮,于父即尹。命汝摄司公族三有司、小臣、师氏、虎臣与朕亵事。”卿事寮和太史寮是中央政府的行政和神职机构。三有司则是三个平行的文职机构,师氏和虎臣为武职,亵事是近侍。与商代相比,西周的中央行政管理机构比较完整,分工比较明确。卿事寮以太师、太保、太傅为长官,他们是周王的顾问,权大任重。“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体现了一种长老监护制。太师、太保、太傅亦称三公,他们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周初,成王年幼继位,以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吕尚为太师,都是周天子的重要辅臣。三公位尊权重,往往因人而设,故不常置。(www.daowen.com)

西周中期以后,卿事寮的地位逐渐重要起来。卿事寮掌管“三事”和“四方”诸事。“三事”,指王畿内政务官,称“三事大夫”或“三有司”。三有司即司徒、司马、司空[11]。司徒专掌土地和农业,其僚属有管理山林川泽的虞大夫;虞大夫之下又分设司场、司林、司虞、司牧等职。司马受命统率军队,并统领仆射、士等武官,其下属还有虎臣、亚旅、走亚、戌、司戎、司射、王行、大左等。司空掌管手工业及工程建设,并兼管有司寇,掌刑狱,可见也不是单纯的工程官署。其时政府是军政合一,兵刑不分,卿事寮的长官都掌军队。

神职系统的太史寮在西周时地位有所下降,这是神权思想有所变化的反映。太史寮长官之一太史,掌管礼制、天文、历法,后又增加了记史、册命等。西周讲礼制,王与诸侯均设有宗庙,敬天法祖,其祭典均由太史寮掌管。太史寮除太史外,还有太宰、太宗、太士、太卜和太祝,史称“六太”。太宰揽朝政,太宗掌祭祠,太士掌神事,太祝掌祈祷,太卜掌占卜。此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内史和御史。内史与国君更加接近,掌记录、起草王命,并宣读册命,为机要政务官。御史是内史系统中具体办事的下属官员,管理文书档案之事。“六太”中“太宰”地位的变化也值得注意,因其接近国君,地位日渐重要。周公也曾兼太宰,统管宫中事务和国家政务。

在中央行政体制逐步完备的同时,西周的宫廷事务机关也得到发展。王室内廷事务官主要有负责宫廷警卫的“虎臣”、掌管国君饮食出纳王命的“膳夫”[12]、管理衣着的“缀衣”、管理车马的“趣马”、王之侧的武官“师长”、掌管王宫门禁的“门尹”,以及王的随从近侍“小臣”、“小尹”等。

青铜铭文中所见西周官制示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