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抗战时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成立

抗战时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成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于1943年酝酿于重庆,其建立过程大致经历了民主同志座谈会,十人筹备小组和建立中央机构三个阶段。民主同志座谈会得到了中共南方局的关怀和指导。民联的第一批成员,主要是从参加民主同志座谈会的成员中发展的。[2]后来几经商讨后定名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于1943年酝酿于重庆,其建立过程大致经历了民主同志座谈会,十人筹备小组和建立中央机构三个阶段。

一、民主同志座谈会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随即开始镇压大后方的爱国民主运动,重庆活跃的政治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了。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开始从欧洲、亚洲各个战场反攻,中国解放区军民也加强了对敌斗争,敌后根据地逐步恢复和发展。在此形势下,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谭平山、陈铭枢、杨杰、王昆仑、郭春涛等人分别交换意见,并在中共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启发和鼓励下,产生了一个举办经常性的时事座谈会的想法,打算把关心时政的国民党民主分子联系在一起,座谈形势、沟通思想,团结民主同志,与国民党内顽固派势力进行斗争,从而推动我国的抗战和民主事业。

1943年春节过后,民主同志座谈会第一次会议在重庆轮船航运公司举行,有王昆仑、邓初民、高祟民、郭春涛、阎宝航、许宝驹、张志让、李世璋、于振瀛、何公敢、孟宪章、陈先舟、胡守愚、甘祠森十四人到会。会议由邓初民主持,主要讨论当时的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问题。大家推举甘祠森和郭春涛负责座谈会的组织和联系工作,并商定在休假日利用个人关系,借用公司、银行、商号及一些条件较好的私人住宅召开座谈会。

随后,座谈会每个月举行一两次,以两次居多。在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毛泽东到重庆和平谈判、旧政协开幕前后的一段时间,则更多一些,往往十来天开一次甚至每周开一次。座谈会起初并没有定名,因旨在团结国民党内的民主分子,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后来取名为民主同志座谈会。座谈会以第一次参会人员为基本成员,由他们分别带人参加,并对其所带人员负政治责任,严禁国民党顽固派、特务及出卖朋友的人混入。参加座谈会的人以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上层人士居多,也有教育界、工商界的上层人士。经常参加座谈会的有二三十人,最多时达五十人。

座谈会意在交流,而非宣传,只谈国际、国内时事,不谈其他,尽力避免敏感的政治问题及组织问题,使那些暂时不愿参加政治活动和不愿参加革命组织的人消除顾虑,乐意参加座谈活动,也避免了顽固派找茬捣乱。座谈会的参与者多为国民党各方面人士,有的对国际问题深有研究,有的与苏联使馆有往来,有的很了解国民党中枢人物对苏德战争的看法,因而座谈会的内容反映了国民党各方面的信息和动向,令人耳目一新,所以一开始就引起了与会者浓厚的兴趣。此外,座谈会还经常邀请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到会作专题发言,使中共和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也在座谈会上得到适当的反映。如邀请吴晗到会报告昆明的民主运动情况,李澄之到会介绍解放区见闻,张东荪谈政协会议几个争论问题的实质,等等,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与发起民主同志座谈会的谭平山、陈铭枢、杨杰以及柳亚子等人,因为目标比较大,不便公开出面,一直未出席座谈会。但座谈会的组织者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向他们汇报情况并请其指导。民主同志座谈会得到了中共南方局的关怀和指导。负责座谈会组织联系工作的甘祠森,曾在谭平山家里向董必武介绍了座谈会的情况以及几次座谈会上较有特色的观点。董必武很感兴趣并鼓励他们道:“你们这个座谈会搞得很好嘛。抗战的胜利,民主的实现,要靠大家去做才有希望。你们交了许多同情革命的朋友,也是对我们党的支持嘛。”[1]南方局的徐冰、王炳南、许涤新、张友渔、熊璀玎等也常与民主同志座谈会的部分人交往,他们都对座谈会十分重视,认为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很重要,可以为中共中央决策作参考。

座谈会存在长达3年多。抗战胜利后,迁渝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纷纷复员,座谈会的基本成员和一些经常参加会议的成员陆续离开重庆,座谈会才自行停止活动。座谈会的主要贡献在于比较广泛地接触和争取团结了国民党中上层爱国民主分子和其他民主人士,加强了彼此的联系,结交了许多朋友,从而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筹备和建立做了思想准备和组织基础。民联的第一批成员,主要是从参加民主同志座谈会的成员中发展的。座谈会还适当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政策,一些原来对共产党怀疑很重、对进步力量持疏远态度的人也渐渐改变了态度。

二、十人筹备小组

民主同志座谈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大家认为建立一个国民党民主派政治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经过多次交换意见,1944年8月,决定由谭平山、陈铭枢、杨杰、朱蕴山、王昆仑、郭春涛、许宝驹、于振瀛、何公敢、甘祠森十人建立一个筹备小组(后来大家习惯称为“十人小组”),负责筹建国民党民主派政治组织的具体工作。

十人小组不是很严格地限于十个人开会。十人小组中的杨杰、朱蕴山、王昆仑三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或很少参加筹备组会议。柳亚子不是十人小组成员,但在1945年中经常参加会议。不属于十人小组成员的邓初民、高祟民、马寅初、余心清、宁武、王葆真、李世璋、刘通、郑太仆、吴茂荪、万灿等,也次数不等地参加过十人小组会议,为民联的成立作出了贡献。(www.daowen.com)

十人小组成立后,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他们讨论并确定了组织名称,开始叫“中国国民党民主同志联合会”,且用这个名字开展过活动。但孙科反对,认为“蒋介石是要‘党外无党,党内无派’,你们用这个名称,万一被蒋发现,一定会遭受他的打击。”[2]后来几经商讨后定名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关于民联的政治主张,他们一致同意要以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为旗帜,团结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爱国民主分子,同破坏抗战、制造分裂、阴谋妥协、实行独裁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关于民联的组织路线,他们在讨论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主张只发展国民党上层,便于发挥政治影响和保密,但发挥不了一个政党的作用;另一种主张也要吸收下层,才能从根本上改造国民党,但容易暴露。后来反映在民联《临时组织总章》中,规定了“一般会员”和“基本干部”两种会员,“一般会员”指的是下层,“基本干部”指的是上层。在讨论民联是否向社会公开时,也有不同意见,组织完全公开,将可能遭到国民党的严厉“制裁”,组织不公开,又无法发挥政党组织的作用,最后决定民联组织向社会公开,负责人不公开。民联筹备小组还先后起草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政治主张》、《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第一次全体大会决议案》、《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临时组织总章》和《党的改革方案决议案》等文件,为正式成立民联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十人小组还积极发展成员,扩大组织。组织名称还没有完全确定前,就暂用国民党民主同志联合会的名义吸收会员。入会的条件重在政治倾向较好、政治上可靠和在政治上能发挥作用三条,特别重视政治上可靠这一条。民联对国民党中政治倾向一时表现较好的活动分子发生过联系的很多,但在政治上是否可靠这一点上如大家认为没有把握,就不予吸收。本来,只要赞成民联政治主张的人原则上都可以作为发展的对象,但民联在吸收会员方面采取比较慎重的方针,最早发展的几批会员都提到十人小组讨论过,后来由总会直接吸收的会员一般也要经过常务干事会批准。参加民联的会员无须履行什么手续,一经决定吸收之后,只由入会介绍人和他谈一次话就算入会了。当时没有建立小组和支部,经常是采用部分会员座谈会的方式进行联系,往往有一两个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内容是讨论时事和民联的方针任务并布置一般性的工作任务。一些不宜于公开或个人不愿意公开露面的会员,都采取个别联系的方式。

筹备了一年多,大家仍感到成立民联的条件不成熟。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正在酝酿着复员南京,民联的会员也将分散到各地去,需要成立中央机构,才便于领导将在各地成立的分支机构。这样,十人小组决定于1945年10月举行民联成立大会。当时民联尚未建立地方组织,会员也仅有50余人,就决定全体会员都参加成立大会,称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第一次全体大会。

三、建立中央机构

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会员有二十多人,其余三十多名会员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到会。

会议由谭平山主持,郭春涛担任秘书长。谭平山宣告民联正式成立。接着由与会者自由发言,柳亚子、马寅初、陈铭枢、邓初民、高祟民、何公敢等人都发了言,主要是分析当时形势,明确成立民联的意义以及民联的责任等。然后,会议听取了郭春涛关于起草大会三个文件即《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政治主张》、《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第一次全体大会决议案》、《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临时组织总章》的说明。随后大家举手通过了这三个文件。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政治主张》,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农民、工人、妇女青年及儿童、教育文化学生、社会及救济、民族政策共10个项目73条目详细叙述了民联的政治主张。《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第一次全体大会决议案》主要包括党的改革方案决议案、关于复员的决议案、保护各地侨胞的决议案、处理敌寇日本的决议案、惩办汉奸及处理伪军的决议案5项。其中,对国民党的改革方案包括三个部分:改革的组织原则与路线;改革的内容;实施办法。主要主张是:(1)废止官吏及公务员必须入党的规定,吸收工、农、妇女、进步知识分子及进步的工商业者入党,把本党发展为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政党;(2)实行民主集中制,使本党成为全体党员的党;(3)取消党的特务机构——中央调查统计局,取消中央和地方所设立的法西斯训练机构,开除封建法西斯分子和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汉奸分子出党;(4)选拔优秀干部,组织党务改革委员会,负责计划与推行党的一切改革事宜。《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临时组织总章》提出了组织民联的目的和宗旨,详细规定了加入民联的条件和标准、民联中央和地方的组织机构、职权和基本组织原则、民联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等。

最后选举产生了民联中央机构。会议选举了中央临时干事会,谭平山、陈铭枢、杨杰、柳亚子、朱蕴山、王昆仑、郭春涛、许宝驹、马寅初、甘祠森、于振瀛、何公敢、李世璋、邓初民、高崇民、阎宝航、余心清共17人为干事。大会只开了半天。几天以后,又召开了临时干事会全体会议,推选谭平山、陈铭枢、杨杰、柳亚子、朱蕴山、王昆仑、郭春涛、许宝驹、于振瀛9人为常务干事,谭平山为总干事,主持民联工作。常务干事会下设秘书处、组织、宣传等8个委员会,并由常务委员会确定郭春涛为秘书处主任,许宝驹为组织委员会主任,柳亚子为宣传委员会主任,于振瀛、何公敢、甘祠森分别担任副职。实际工作是由郭春涛、许宝驹和甘祠森(稍后又加入了于振瀛)共同商量办事。干事会还选出马寅初、潘震亚、孙荪荃、于志侯、秦德君等5人为常务监察。此外,民联中央还根据民联《临时组织总章》关于“有崇高资望足资号召,但因环境关系未便即时加入本会者,得敦请为本会指导员”的规定,协商内定已与民联有联系的李济深、冯玉样、孙科3人为民联指导员,但在全体大会上未宣布。至此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宣告正式成立。

民联的成立,在国民党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得到了国民党内反蒋派人士普遍的支持,标志着国民党民主派继承孙中山遗志,在新的形势和新的政治基础上进一步联合起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