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世界,其认知模式、思维模式、决策模式遵循完全不同的规律与处置规则。二者的转换过程就是股市投资者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化过程。通常,这是个漫长的甚至不能终结的过程,是个经验到规则升华、转换的过程。是个从投资的单项规则建立到局部规则、系统规则建立的过程。
首先,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世界认知模式不同。确定性世界的基本认知模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研型认知模式,另一种是大众型或传承型的认知模式。
其一,科研型认知模式,它主要遵循下列认知路径:现象观察;现象聚集,按属性分类;对同类现象作出本质关系概括,得出结论——假说、规律;通过重复试验或演绎应用,对结论实施验证,或证实或证伪等。通过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得出事物规律、因果律,可作为知识传授,应用;再通过演绎,从一般到特殊。
其二,大众型或传承型的认知模式。这种认知模式的特点是只需记住结论,记住知识,不必追溯其形成的原理与过程。它遵循基本路径如下:通过家庭、学校教育,传授、传承获取知识;通过演绎运用知识。它与科研型认识模式的重大区别在于:大众型认知模式属“傻瓜相机”类的认知模式,它不强调亲历性,不强调了解认知原理与认知过程,只强调获取认知的成果及如何演绎应用。在确定性世界,知识、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你只需知道太阳每日从东方升起,你不必深究太阳为何从东方升起。
与确定性世界的认知模式不同,不确定性世界主体的认知模式都是科研型认知模式,而非大众型认知模式。无论对专家、对大众,还是对专业、非专业证券投资人士,均是如此。
确定性世界的认知可通过知识传授,进行演绎、应用。知识代表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对不确定性世界的认知则不然,它遵循另一套截然不同的规则,有时甚至是与人们直觉背道而驰的思维规则,这就是归纳推理、多元逻辑推理,或概率逻辑推理的思维规则。
不确定性世界属复杂系统。复杂系统之复杂,在于其运行轨迹不规则。就股市而言,则表现为股价的随机波动。随机,意味着非模式化、非标准化;意味着“知识止步”、“定律失效”。股价并不能简单地用价值规则解读,对其深度解读,还需要理解股价为何会大幅度,甚至数年背离基本价值。作为在校学生,头脑中映射的世界都是由知识所灌输的清晰有序的世界,高度简化、理想化的世界。现实中的不确定性世界其主导作用的力量是难以言传、需体验才能感知“隐秩序”。对这种不确定的复杂环境系统的认知,只能以科研型认知模式为主体。旧行为规则——决定论行为规则的扬弃及每条新规则的创建——依据概率行为规则的创建,都靠投资者参与投资实践,靠投资者经验积累,靠逐步确认对各类投资规则“置信度”来完成。复杂适应理论的创始人霍兰将这种认知模式描述为信用分派机制。其一,决策主体具有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为对决策规则系统中的规则不断进行比较、修订、选择。这是决策主体获取经验、改变系统行为的机制。其二,新规则的创建具体表现为信用分派机制的实施。每条规则被赋予信用值或适应性强度值。每次应用规则后,决策主体将依据应用结果修改该项规则的信用度或适应性强度。修改强度的过程叫信用分派过程,这又是学习、经验积累的过程。其三,新、老规则在规则库中不断经受检验,修订,以不断提高主体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其次,确定性世界与不确定性世界认知过程不同。
对每个投资者而言,要接受、建立这套思维规则,其亲历性、遍历性、体验式学习过程不可规避。
确定性世界与不确定性世界,二者这种认知模式、认知过程、认知基本路径的巨大差别,是造成投资者试错期漫长的主观因素方面的基本原因。应对确定性世界可凭先人知识的积累获取捷径。不确定性世界的应对充斥复杂性,应对确定性世界的一系列规则已不能解决这些复杂性问题,要创建一套新的思维规则。在一定意义上说,每个投资者都不可回避地要从原生态荒野出发,搜索与创建实现预期投资目标的方法、路径。每个投资者都要经历一番从无到有、有始无终的规则创建的过程。经历一番从原始出发,不断试耕、试种,逐步创建一套投资规则的完整的心路历程,这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www.daowen.com)
美国管理决策大师詹姆斯·马奇在《决策是如何产生的》一书中,描述了体验式学习过程的内容:通过直接或间接经验,创建及不断修订、完善决策规则。它包含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第一,依据经验逐步建立单项、部分、局部到系统的投资决策规则库;第二,针对决策情境,针对情境识别,完成问题界定、决策目标界定;第三,通过特定情境与特定规则的检索、匹配,依据二者的匹配度作出投资决策;第四,依据投资结果评估、修订规则,开始循环。
这里有必要强调经验、规则与规律之间的区别。经验属重复性感知,由一组已观测到的事件构成。感性认识的积累形成经验。经验要有足够的发生频率,有一定的样本量,但其样本量有限,代表性有限。
规则是经验的扩展、升华。规则形成的内容包括:回忆经验;解释经验;扩展经验;评估经验。其过程包括:第一,体验式学习过程;第二,对环境的适应性过程,即依据环境特征,寻求建立合理、有效的应对规则。规则并不依据个案更改,规则比经验有更高的稳定性、解释力。与经验相比,规则有相对充分的样本量支持,是有效性检验。
每个证券投资者无论有意或无意,均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投资。其实际使用的方法,客观标志着投资者的理性度、成熟度。投资者依据的投资规则的来源有两条基本路径:复制或创建。初期,投资者会通过学习、复制书本或其他人传授的投资经验与投资规则。例如,初期多数投资者会选择技术分析为主的方法与规则。因为技术分析简洁、通俗易懂、普及度高,具有广泛的通用性,一些术语在股民及传媒当中大量使用。但技术分析有很大的误导性与局限性。其一,技术分析的通用性、普及性本身也注定了技术分析有限的有效性。简单的大家都懂的部分,通用即无用,你懂也没用。高深的部分,除了少数技术分析精英之外,多数人仍是不懂。其二,技术分析看似简单,实际十分复杂,甚至复杂到近乎无解。技术分析的标的是股票价格而不是股票价值的变化。股票价格的变化远比股票价值变化复杂。二者的差别在于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因素众多,远远多于影响股票价值的因素。这些因素中也包括投资者心理因素与情绪因素的变化。越短期的价格变化,心理与情绪作用的权数越大,噪声、随机性因素作用的权数越大。众所周知,预测、度量心理与情绪因素对股价的作用,属近乎不可能之事。对价值投资者而言,技术分析把投资者注意力的焦点引到、锁定在股价变化相关因素方面,这会对认知股价变化的长效规则造成极大误导。
不断的投资挫败会迫使投资者转入心路历程的第二阶段:筛选、创建适合自己的综合性的投资规则,包括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的相互印证、整合。这个阶段按时间可分为两个序列。第一序列:现象观察;将现象按属性分类;概括类别本质特征,提出关系假设与应对规则;重复试验,检验假设,反馈评估规则;循环。第二序列:建立单项规则;建立局部规则;建立系统性的适合自身的投资规则系统。这是试行,反馈,规则不断完善、修订的过程,这是每个投资者必经的不同的投资阶段,是从试错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
思维模式转换,及新规则的建立主要不能靠传授,要靠体验式学习过程。它要求投资者对股市投资众多类型的案例必须有亲历性、经验性的体验与重复性的总结。试想,一个投资者能完成股市大多数各类案例的遍历性,再附加经验积累所要求的重复式体验,即一个案例要经历一个轮回或几个轮回,这至少需要3~5年或以上的时间。此外,股市具有周期性。其一,在周期中,会是同样的信息、同样的微观企业基本面状态,但在牛市、熊市,或常态波动市场的不同情境下,股价表现有极大差别,不经历、体验,则无法认知;其二,股市完整的一个牛熊周期至少4~5年。股市有这样一句格言:不经历一个完整牛熊周期的投资者不会成熟。多数人尽管被牛熊折磨两次以上,都没有好记性。
以上仅从主观因素方面测算一般投资者从试错到成熟所需的时间下限。如果再纳入股市复杂性方面的客观因素制约,包括投资者对股市不确定性、模糊性、自组织性、非线性、综合性的认知与适应,就可理解一般投资者从试错到成熟要经历近乎10年左右的漫长试错期并不新奇。
下面介绍规则与规律的区别。规律存在普适性,可证伪。如果相同条件下不可重复,便可证伪。决策规则强调的是决策所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规则、准则针对特定的情境才有效。规则具有相对的时变性,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规律强调客观、稳定的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