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确定性决策情境与不确定性决策情境:对比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确定性决策情境与不确定性决策情境:对比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习惯于确定性思维,低频率地同不确定性世界、不确定性决策情境打交道。证券投资决策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属不确定性情境下的复杂决策。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大量决策偏差产生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秉承的决定论的心智与概率性、不确定性环境之间的遭遇和冲突”。二者有差别显著的试错成本与试错期。降低试错成本的首选之道,就是投资者要对思维模式转换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知,并主动实施思维模式转化工程。

确定性决策情境与不确定性决策情境:对比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从小学开始,我们接受的大都是知识性、规范性、因果性、必然性等确定性的思维模式的灌输与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确定性与风险是同义词,除非别无选择,人们一般决策的基本原则都在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规避不确定性。人们习惯于确定性思维,低频率地同不确定性世界、不确定性决策情境打交道。

然而,证券市场众多的投资者通常都没有意识到,只要涉及证券投资决策,你就已步入混沌复杂决策系统,步入面对不确定性约束之下的决策情境。证券投资决策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属不确定性情境下的复杂决策。换成另一套语言描述,这又是模糊信息、模糊机理情境下的模糊决策,你可能面对非预期的负面的决策结果。

在这两个截然不同世界的进出边界,证券广播系统日复一日、例行公事般地提示投资者:“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事实上,初入市的股民,多数是在牛市、在股价长期持续上升期间蜂拥入市的,国际国内普遍如此。这批投资者短期内看到、体验到的是收益大于风险,并不能理解风险提示的含义。2009年中旬,笔者的一位朋友与几位入市时间不长的煤老板沟通、交流。这些煤老板入市几个月,资金就增值20%~30%,账面上获利几千万元。大谈股市之好,第一,来钱快;第二,不用交税;第三,没有安全事故。这种状态、心态本身就是极大的投资风险。即使笔者的朋友反复解释,股价存在很大的非预期波动的风险,老板们不以为然,也不解其意,一脸茫然,似乎是有人在试图讲解:发财是风险。人们初期的入市体验与风险警示高度相左,当他人告知其风险时,反而像拦人财路。事实就是这样严酷。

如果我们分别请在6000点与1700点入市的这两批人来谈股市体验,你会听到有天地之差的两个版本。6000点入市者将至少体验数年,甚至5~10年大幅负收益的历程,这些投资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股市是绞肉机,黄世仁进去,杨白劳出来。2012年中国超级熊市也激发超级黑色幽默,笔者在网上所见芮成钢提示成为百万元大户的十大途径,前九条不表,第十条最为精彩:“自带一千万元入市”。1700点入市者的短期结论则是:股市是印钞机,随便买什么股票都能涨20%~50%。股市短期经验与长期经验所得出的投资规则差别巨大,许多结论甚至截然相反。对成熟的投资者而言,股市中某段时期如果你的投资获得暴利,你反而要加倍地谨小慎微:暴利本身就在预示高级别风险的临近,高收益意味着你(好运)可能透支了其他期的平均收益,相应风险正包装着各种诱惑降临。“江湖上混的,总是要还的”,就包含这个周期循环、均值回复的原理。未金盆洗手、终生退出股市之前,一切股市资产都是账面浮动定价,并非最终结局。

要转换思维模式,首先要了解简单决策与复杂决策的区别。简单决策的特点是系统内因果关系明确,所观察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其未来状态的变化具有确定性,可预测。从决策管理类型的角度划分,具有上述特征的决策情境属简单决策。一般用知识、定律、惯例便足以应对。

然而,简单系统的分析方法、思维模式,并不适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并不适合应对复杂决策情境。从简单决策到复杂决策,从简单系统到巨型、混沌、复杂系统,从应对确定性世界到应对不确定性世界,必须跨越一道无形的高深的壁垒:投资者不得不面对如何理性应对不确定性世界的决策问题,面对建立一套完全不同的行为规则来适应复杂决策情境的问题。这就是思维模式转换问题。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大量决策偏差产生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秉承的决定论的心智与概率性、不确定性环境之间的遭遇和冲突”。[1]

思维模式转变决定决策行为模式转变。(www.daowen.com)

思维模式代表一套系统的基本的思维规则。无论新老股民,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不在于股龄长短,而在于是否完成应对不确定性世界所必须经历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转换。是否完成此项思维模式的转换,是证券投资者成熟与否的判别式。投资者决策新规则的建立过程同时就是完成思维模式转换的过程,就是完成从确定性思维模式到不确定性世界的思维模式的转换过程,即从线性非线性、从必然到或然、从因果到概率、从单元到多元思维模式的转变过程。

股民初期所犯的大量错误,如“价格控制幻觉”、“过度自信”等,这些行为金融所描述的一系列频繁发生的认知心理偏差、投资陷阱,常常与误用确定性思维模式处置不确定性决策有关。投资者从某些片段常识经济学金融学原理出发,认定某些股价应该如何如何,必然如何如何。殊不知事情远非如此简单。有些低市盈率股票价格长期呆滞,有些高市盈率股票还创新高。国内外股市都有一个趋同的故事梗概:在其他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士,在转战股市的前期阶段,通常比一般人士损失更为惨痛。其原因就在于过去其他领域的成功助长了投资者的高度自信,这些高度自信者更易被说不清缘由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所重创。有研究者已从史料找出佐证:物理大师牛顿、写作大师马克·吐温,这些超级大师股票投资的战绩惨不忍睹。归因而论,这不是投资者智力高低问题,而与投资者必须经历的试错过程、思维模式转换过程有关。基于思维模式转换过程的复杂性,对众多投资者而言,转换过程注定是个高差错率缓慢减低的过程。在很长的时间内,投资者不会理解人们为什么总是讲证券投资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证券投资能力并非能由书本传授,而靠经验积累、沉淀,靠的是专注求索与心灵感悟。

初入市的股市投资者要转变为成熟的投资者,不得不经历漫长的试错期。这个试错期经验数据表示为8~10年之久。

就类型而言,存在主动与被动两类试错过程或思维转换模式。前者借助他人经验或师傅传授,或参加专项培训,或请投资顾问,主动试错;诚如瓦伦丁在《证券分析师的最佳实践指南》所言:这个行业的特点,“还有点儿中世纪学徒制培训模式的意味。CFA[2]资格认证也非从业之必需凭证”。后者则独自开垦蛮荒之地,凭感觉而行,被动试错。二者有差别显著的试错成本与试错期。主动,而非被动实施思维模式转变,对股票投资者尽快缩短漫长的试错期至关重要。正确地提出问题始终是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前提。降低试错成本的首选之道,就是投资者要对思维模式转换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知,并主动实施思维模式转化工程。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直处于“潜伏”状态,一直被传统理论所忽视。按传统投资理论的理性人假设,投资者已自动更换思维模式,一切尽在不言中,投资者能自动“理性”地适应复杂决策环境。这是个代价昂贵,甚至可怕的假设。一句古诗精绘了这番情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问题的埋没意味着盲区,盲区对很多投资者意味着雷区。

即使对专业投资者而言,也仅仅是部分人能主动实施思维模式转换,主动调整思维规则来适应“不确定性世界”。非专业投资者则大部分经历的是被动式、撞墙式、受迫式的转换过程。这是漫长的高成本的试错过程,堪称股民成长的烦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