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
“这个世界充满机会,前提是你要学会简化问题以及专注于必需的具体知识。这些知识让你自信,只要遵循一些规则,知识能让你赚大钱。”
佛雷德里克·科布里克,《大钱》
经验之谈:
投资决策要抓大放小,尤其是在大的投资气候抉择方面。要力争在大的投资气候中抓住大的机会,这或许是数年一个轮回的机会,是个人一生中能自主改变命运的机会。耐心、等待、珍惜。
股市神秘,如云如雾变化莫测,永远没有固定答案。彼得·林奇说:“选股根本无法简化为一种简单的公式或者诀窍,根本不存在只要依葫芦画瓢、一用就灵的选股公式或诀窍”。[7]一些江湖术士,到处兜售“股市制胜法宝”,其囊中乏鱼何能授人以渔?股市投资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完全基于股市投资决策所面对情境的高度复杂性。股市因复杂性、随机性而具魅力。股市考验投资者应对复杂性、随机性的能力,它是世界顶级的金钱游戏。不确定性决策始终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面对的巨大挑战,然而它同样构筑了股市的无穷魅力——不断体验良机错失,又不断面对机遇浮现;既提供犯错机会,又提供改错机会。
对投资者而言,股市并非由一个教派统领,而是诸神百佛并立——各类投资者、各种方法,各有生存空间。
股市具备多种功能,参与者可以各取所需。对社会与上市公司而言,股市具备价格发现功能、融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投资风险转移功能;对投资者而言,股市存在投资、理财功能;对投机者而言,股市具备机会博弈、赌博、娱乐功能。马斯洛的人的五大层次需求理论同样可在证券投资者不同类型上得到佐证。一些人拿股市当娱乐休闲场所,寻求精神寄托、精神刺激与满足,用闲钱试探随机性的魅力;一些人拿股市当赌场。有小打小闹赌菜钱的,有大动干戈赌锦衣玉食的,有压上身家性命赌改变未来命运的;也有像巴菲特这样的现代侠盗罗宾汉,在股市内凭睿智聚财,在股市外凭良知散财,既实现了自我,又兼济天下,何其快哉!
股市多功能解读之一:股市与娱乐性投资。
股市的复杂性也体现为股市的多功能性。股票决策可主要依据基本面决策,也可主要依据非基本面因素决策。一般把前者叫投资,后者叫投机。依据行动的目的、手段、所追求刺激的强度,投机又可具体细分为:娱乐性投机、赌博性投机和专业性投机。
股民同胞切记:并非参与股市、买卖股票就叫做投资。买卖股票也可能成为“消费性的娱乐活动”,这取决于你的决策模式。第一,一部分人参与股市的目的是竞技、博弈、游戏、消遣,是满足某种精神需求——重在体验情绪跌宕、起伏之过程而非谋取功利之结果。第二,另一部分人,属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投资者的过渡阶段,即个人“学徒”、试错阶段;其主体自认为在做“投资”,实质也属被“娱乐”、被“消遣”的对象。
投资目标具有多重性,对众多股市参与者,股市不仅是投资或投机场所,同时也是寻求刺激、寻求满足某种精神需求的游戏、娱乐、休闲场所。不要以为股市投资者都是巴菲特式的投资者。在美国机构型投资者中,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者也仅占机构投资者数量的5%左右。股市要生存、有效,就必须具备多样化的投资者结构。股市可以承载5%的巴菲特式投资者,但并不能承载80%的机构都成为巴菲特式投资者,届时,市场将会因交易过于清淡而失去流动性,而流动性不足将使市场面临哈姆雷特式的悲壮命题:“生存或毁灭”。股市的多功能性,可实现“各取所需”,可吸引多样化、异质性的投资者参与,这不仅是股市固有的特征,也是股市生存的必要条件。
娱乐性投资有与股市同龄的历史,是股市投资中常见的一种风格或类型。在正宗投资理论中,这个论域是盲区,不登大雅之堂。实战家则有另类感悟。具备50年投资资历的斯蒂芬·加里斯洛夫斯基大师,在其2005年所著的《投资丛林》一书中,生动描述了股市这种娱乐功能:“股票市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情感宣泄的地方,他们在股市中痛并快乐着。许多人无法拒绝股市的这种魅力,而许多人甚至不想拒绝。对于许多年长的人来说,紧盯股市就是一天的整个工作,用以弥补他们已流逝的沸腾岁月。”另一位投资大师斯蒂芬·韦恩斯认为不正视股市此功能是一种失职。斯蒂芬·韦恩斯在其所著《绝境与生机——市场动荡、风险与机遇》一书中,特别强调不能忽视股市这一特点。“我发现我读过的有关股市的著述很多是由那些看上去并不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或是那些只是为了客户而运作巨额资金,因而对股市参与变得客观冷静的人所写的。这是一个遗憾,因为对大多数股市投资者来说,股市存在着一种真正的刺激感,有关股市的任何著述均应反映这一点。”“假如我在本书中未能传达这种刺激,那么我事先道歉。这是因为谁也不该忘记股市是孵化梦想的地方,是充分彰显感情的摇篮,也是不断获得极端愉快与极端沮丧的场所。”
股市存在娱乐性投资,在于对一部分参与者而言,它是情感寄托、宣泄的场所。中国2010年股市开户数已近1.5亿户,据交易所统计,其中交易活跃账户约6.5千万户。这恐怕已成为扑克、麻将之外的第三大国民娱乐活动。有众多的股民每日全神贯注地投入股市。每日的心情、喜怒哀乐,甚至嬉笑怒骂都随股价的波动而波动。托尔斯泰讲,爱情和信仰是人生的两大支柱。商品化日甚一日之际,或许爱情和信仰都已淡漠,而股市作为一种具有明确奖罚规则且能随时兑现现金奖罚的刺激游戏,对不少公众而言具有巨大的魅力。
娱乐性投资属参与随机游戏,具有下列特点。第一,参与股市的目的有多重性,但主要目的是参与一种益智或刺激游戏,主要满足心理需求而不单纯是为盈利。第二,投资主要依据经验与直觉投资,投资逻辑飘忽不定;决策模式不成体系,支离破碎。第三,投资的类型多为频繁的短线交易。第四,投资的结果,已属一种常态分布——通常是七亏二平一赢的结局。也难怪,娱乐性消遣总要付费,总要有人买单。第五,投资决策过程主要受情绪化支配。第六,投资者属业余投资者,有其他主要收入来源,股市投入金额占个人可支配收入或个人总资产的比例低,一般在10%之内。即使有较大亏损,至多是影响个人数日的心情,不会伤筋动骨。有所收益,喝盅小酒;有所损失,聊发脾气,也不会对个人、家庭的生活水准产生重大影响。
要区分娱乐性投资的意义。正视娱乐性投资的存在能更有效地解读市场,解读股价不规则运动。第一,理解投资者的异质性,有助于理解市场行为,尤其是非理性行为。价值投资者亚克曼认为:“我认为70%的投资者是趋势投资者,他们购买那些看起来很好的股票。”[8]股价的短期波动多是由边际投资者决定的。娱乐性投资者常依据噪声进行投资,同时在制造噪声,制造短期波动。第二,理解股价不规则运动是基于市场存在多元逻辑的共同作用与交错主导。对照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非理性行为要依据其他行为逻辑解读,此“非理性”行为是市场常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娱乐性投资是休闲式消费,而不是一种以增值为核心目标的投资。不要以为买股票就是在做投资,买股票也可能成为“消费性的娱乐活动”,这取决于你的决策模式。某些人实际做的是娱乐性投资,却满心认为自己是职业投资高手。此类人的短期收益或许风光一时,但长线已注定仅属曾经拥有,结局大多数得不偿失。第三,正视、重视娱乐性投资需遵循禁止规则——此类投资者要严控娱乐性投资资金所占个人资产的比例,不要把娱乐变成“俄罗斯左轮枪”式的赌命游戏。(www.daowen.com)
股市多功能解读之二:专业投资者的财务自由、职业自由之战。
股市投资与命运转换相关。近代,世界首富近乎皆与股市有关。对每个投资者而言,可以说每个人的投资生涯,均有数度遭遇堪称能转变个人命运的投资机会,关键看你能否把握。
股价波动也是财富转移的游戏。对于财富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初级财富,对应基本生存;适度财富,对应职业自由。如果个人财富处于初级阶段,仅够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等于丧失职业自由选择权——你要为谋生而去“上班”。这是多数人无法规避的悲剧。
《通向财富自由之路》提供了看待金钱、看待投资意义的新视角。它强调投资者要为改变个人命运而投资,要为获取财务自由而战,为获取职业自由、改变命运而战。何为财务自由?财务自由意味着你所运作的资金所获得的收益超过你目前月度、年度的正常消费支出;何为职业自由?职业自由意味着你所运作资金的常态收入不低于你前期所从事职业的常态收入,或意味着你的资产已能支持你不必为谋生去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职业。
即使是最不成功的投资者,也曾偶尔发现过市场上存在着获取巨大利润的可能性。尽管这机会很难把握,但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机会。投资者都曾遭遇过资产增值十倍或数十倍的机遇,或许各种机缘未能把握。市场的真正魅力之一,是这种损益机会的存在。这种机会远比彩票提供的机会真实。
股市多功能解读之三:股市投资与智慧极限的挑战——自我实现的高端挑战。
股市属复杂系统。面对复杂系统,没有成熟的知识体系应对,我们能感受人类在复杂性面前的智慧的苍白。复杂系统之中,有序与无序并存,因果与随机并存。复杂系统最核心的特征是自组织。自组织性是系统复杂性的成因之一。自组织性是指系统内要素能自发形成有序结构。复杂系统的构成要素能根据环境和所接受的信息调整自身的状态、行为。其主体有能力根据各种信息调整行为规则,产生以前没有的新规则。证券系统具有上述特征,具有自适应性、自组织性。
股市属智能系统,股市一大共识特征是:千古无同局,只有变化才是不变的。各投资大师提供的投资规则只是投资者可借助的一种投资方法、一种分析路径,而不是应对确定问题的固定答案。任何固定答案一旦通用即告失效。有效的投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在实际验证下不断修订。在某种意义上说,市场是由投资者总体构成的。战胜市场就是战胜市场投资者的均值水平。投资者水平会有变化,市场状态也会随之变化。投资者投资技能优势的意义不在绝对水平而在相对水平。
塔勒布在书中,借虚拟交易员塔利波之口,道出对交易员职业的感悟:“在这个时代,在合法的行业里,只有当交易员才不那么无聊乏味。此外,虽然他不曾出海当过海盗,却深信就连海盗那一行也比交易员单调无趣。”
关于股市,流传着众多的成败故事,有人走出股市之际,倾家荡产;有人却能借助股市成为世界首富。这些故事在现实中每日每时仍在演绎。不确定性与挑战不断提供成功的机会、犯错的机会,也不断提供改错的机会。机会有不同类型小机会,重大机会,改变职业的机会,改变命运的机会。投资机会决策要抓大放小,尤其是在大的投资气候抉择方面。要力争在大的投资气候中抓住大的机会,这或许是数年一个轮回的机会,是个人一生中能自主改变命运的机会。耐心、等待、珍惜。
下面讲解一下择时问题。要耐心等待,寻求战略之战。耐心等待市场犯错误,否则就是你在犯错误。切记你不及市场聪明,但市场必犯错误。可等待市场犯错的时机,重拳出击。通常我们听到的讲法是,价值投资者遵循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不做择时。实际并非如此。笔者认为,价值投资不仅择时,且其择时的条件十分严格。如果从股市周期角度观察,价值投资者的冬眠期占周期时段的80%~85%;投资活跃期仅占15%~20%,甚至更少。这恰巧与价值投资者5~7年的平均持股期相一致。如果你对巴菲特、格雷厄姆描述的市场先生的周期表现作个解读,你会发现在股市疯狂阶段或均衡、调整阶段,价值投资者都有不在场的证据。价值投资者不宣扬采取市场择时策略,但其微观择股条件已包含这种情境假设。“我的良师益友格雷厄姆以前就曾描述过他对市场波动的心态,我相信这对于投资成功极有裨益。他说,你应该想象市场报价来自一位名叫市场先生的朋友,他非常随和,是你私人企业的合伙人。”“说起来令人伤心,因为这个可怜的朋友患有无法治愈的精神疾病,有时他感到兴奋,只看到影响企业的有利因素。处于这种情绪中时,他会开出一个极高的买卖价格,因为他害怕你会争购他的股权,抢走他将要到手的利润。另一些时候,他情绪低落,只看到企业乃至世界的前途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他会开出一个极低的价格,因为他唯恐你会将你的股权倾销给他。”[9]价值投资者只将市场低迷、股价大幅低于价值视为入场信号。
不少投资者把空仓视为资金闲置、浪费。实际空仓也是一种投资决策,有时甚至是最好的决策。2008年次债危机爆发之际,巴菲特手握近3百亿美元的现金,一直耐心等待市场先生给出低于股票价值的市场价格。有人惊叹:在熊市尽头握有大量现金的投资者是金融天才。笔者印象深刻,在熊市之中,一次某投资刊物组织股票投资竞赛,绝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已处熊市,最终仅是一位空仓者胜,所有持仓者都亏损。无论攻防,就势均力敌的军队作战而言,后备军的状态可决定战争的胜败。股市经常也是如此,成败确定性最高、收益率最高的通常是最后投入的兵力。这些现金平日蛰伏仅获低收益,但作为战略预备队在关键时刻会全然扭转战局。
满仓者的损失不只是账面浮亏的时间损失,更大的在于“机会成本”的损失。价值投资者有时即使看到了数年难遇的投资良机,但也却因过早左侧买入而弹尽粮绝。
股市进入点的选择十分重要。有的人在高泡沫期入市,其后会面临十年持股零收益。我们来看巴菲特买卖中石油股票的案例。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在国内A股上市。当时沪综指在5700点附近,开盘价为48.6元,市盈率为65。其后一路下行,最低在2012年7月,已到8.7元左右。如果开盘之日买入者没有止损,一直持有,持股10年恐怕也会难免大幅负收益的后果。在国内投资者40多元价格抢购中石油股票之际,巴菲特在香港正好于2007年7~10月完成中石油的清仓。巴菲特2003年4月投入4.88亿美元买入在香港上市的中石油股票。买入时股价为1.6港元左右,市净率为1,市盈率为8,股息率为6%。巴菲特持有中石油4年。巴菲特在2007年7~10月间,在11~15港元区间内连续卖出中石油,5亿美元的本金卖了40亿美元左右,获利约270亿元人民币,净赚7倍。卖出时市净率约为3.5,市盈率约为17。中石油股价其后一度涨到20港元以上。笔者记得当时国内有股评人奚落股神也不过如此,没在20港元以上卖出中石油,没有卖在高价。隔数年后,公众才读懂巴菲特投资的大智慧。
应对股市的高端挑战,重点在于寻求战略决战。大盘或个股的战略之战的焦点不是升或跌,而是升跌的幅度是否足够大,可靠性是否足够高。对投资机会胜算的评估,要整体性(系统性)评估,抓大放小,防止因小失大。对于证券投资者而言,在投资战略上一项重要抉择就是投资者要把时间、精力重点投入在数年一个轮回的战略决战,这涉及主要时间、精力向何处投入收益率最高的问题。“如果你把我们15个最好的决策剔除,我们的业绩将会非常平庸。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你必须坚持原则,等到机会来临,你就用力抓住它们。”[10]“投资竞技场上,许多复杂策略使投资者远离真正重要的东西。大师们只将精力集中在重要原则上,运用简单的方法获得巨大的成功。”[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