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
市场就是课堂,每天在传授着各种经验教训。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观察和学习。
霍华德·马克思,《投资最重要的事》
经验之谈:
依据个人经验判断:股票投资者从初次入市到转换为成熟的投资者,转换期一般不低于8~10年。
谜,引发人思考、追索。事起一桩争议。2009年春节期间,两位多年未曾联系的老友来电,双方就股市是否存在只赢不输的投资方法产生激烈争议。以一次饭局做赌注,双方认可请笔者裁判,认输者买单。
席间,笔者听到正方介绍此种只赢不输方法的基本原理,大致如下:顺趋势操作,如果趋势判断有误,亏损5%~8%及时止损;如果趋势判断正确,获利15%~20%即可了结。如此下来,可保只赢不输。
反方凭经验和直觉认为此方法不能保证只赢不输,但说不出不成立的逻辑与缘由。
笔者感知:核心问题并不在正方所述的操作方法与逻辑,而在正方所持有的确定性、必然性的思维模式及对证券市场复杂性的错误认知。
正方所说的只赢不输的方法,从理论、逻辑上可以完美成立,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实际决策过程中难以正确执行,甚至无法执行。一般人或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高端技能。类似股市人常说的:顺趋势操作,以趋势为友便可只赢不输。此话逻辑上也没错,全部的问题在于:此话可以想到、说到,但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几人能保证在事前能持续看对未来趋势?这样的人属于股仙。股仙如果存在,可快速、合法地从股市聚敛天下财富,但并不存在于人间。
看图说话,看着历史股市指数图形讲“高抛低吸”没有意义。历史属确定性世界,属曾经面临多种股价变化可能性中,由于各种机缘作用已实现的那部分可能性。而依据预测对未来进行投资判断的股票决策却无法规避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属决策不得不面对的不确定世界。决策者要理解,面对不确定性决策所导致的最终的结果并非事先已确定,而是事件演变过程中“因果+机缘创造”出来的某个结果。客观上并不能事先确定之事,主观上又怎能先验认知?这种主观认知只是某种有依据的猜想。
趋势投资是投资界的一介流派,但趋势投资者最基本的投资信条之一是:趋势不可预测,只能跟踪。趋势投资者还要正确区分大趋势、小趋势,主要趋势、次级趋势,且还要耐心等待趋势的形成,形成之后才能得以确认。趋势投资者始终讲究吃“鱼的中段”,不参与趋势逆转前期的20%左右的行情。
对趋势投资者而言,高频率出现的问题是拐点,难以正确判定。实践中常常发生的是,止损后股市上扬;上扬追入后,又不得不止损。此方法的要点、难点就在于能否正确预测、判断趋势,能否正确判断趋势的拐点,能否正确地区分这个拐点的性质是反弹,还是反转。此类投资频发的问题是,如果趋势判断错误,会两边遭受损失。
此外,按股市周期性投资时钟,70%~80%的时段经常没有趋势。趋势投资要么转换投资风格,要么耐得住寂寞,静等趋势的形成。
实践中更复杂的问题在于:如果以数日、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框架为参照系,市场底部区域的某次回升可以被认定为反弹,因为其后又出现回落。你如果能把握这类波动,高抛低吸,也堪称正确;但同样一次波动,如果放在年度或数年度的时间框架来观察,后期股市逐波回升,在中长期参照系中被认定为反转的组成部分,也同样正确。同样一次波动,在不同的参照系(时间或投资理念、方法之中),可被投资者赋予不同的含义,且在各自约束条件下都可被判定为正确或错误。
凡此种种,要做到只赢不输,各个环节都要做对方可,大师级投资者也不具备此等功力。
笔者没有正面回答谁对谁错的问题,只强调要敬畏市场,敬畏市场的复杂性。投资者始终要牢记不确定性是股票投资过程最基本的特点。第一,买股票是买预期,买未来;企业面对的宏观、微观的未来存在多种变数、多种可能性。买未来就存在不确定性。决策学定义的不确定性是指一项决策可导致数种结果,事前并不能确定性地对应某一种结果。第二,投资者要切记,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状态,是一种确定性的不确定状态。不确定情境下的股票决策,其不可规避的前提条件就是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与决策目标不匹配。决策时点信息不足以确认决策目标实现的必然性,仅支持其一定的或然性。其决策结果也不可避免存在不确定性。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结果的不确定性。第三,就决策依据而言,正确的股票决策要依据一系列正确的预测,包括对宏观、中观(行业)、微观局势预测,包括对所投资股票未来盈利变化范围作一定精度的预测。投资者要切记:对未来的种种预测只是一种有依据的猜想,不是事实。专业分析师预测差错率通常不低于40%,如果加入预测精度衡量,差错率会更高。
正方认真听取了陈述,只简单回复了六个字:“明白了,我买单。”
此事并不新奇。我猜测有2~3年以上股龄的股票投资者,多数人都或曾体验、经历过已获股市制胜天书的瞬间感觉,直到被下一场投资挫折惊醒,被打回凡人的原形。(www.daowen.com)
我这两位老友学历不低,名校本科;智力上乘,围棋已具业余段位;股龄不低,10年以上。二者所争议的问题再次引发我思考一个令人困惑之谜:股民从入市到成熟,为何要经历如此漫长的试错期?不知各位投资者是否关注过一位股市投资者从初次入市到成为成熟的投资者,其转换期大致需要多少年的问题。时间之漫长会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依据笔者个人经验判断:股票投资者从初次入市到成为成熟的投资者,转换期一般不低于8~10年。就专业、职业机构培养一个成熟的投资经理而言,其从业时间最低不少于5~8年。不经历一个牛市、熊市的循环,投资者难言成熟。一个牛熊循环周期最短不低于4~5年。鉴于业余投资者每日投入股市的时间仅为专业人士的1/2或1/4,可推断业余投资者完成该项转化的时间至少是专业投资者的2~4倍。
股市决策不存在简单、统一的模式。但股市决策作为应对不确定性世界的决策,与应对确定性世界相比,需遵循一些重大的、特殊的基本规则。违背这些基本规则会付出昂贵的代价。认知这些基本规则,明确决策行为所应遵守的基本路线图,能大幅降低投资者的试错成本,有效缩短投资者的试错期。
股市投资者依据其实际奉行的投资理念、方法,依据其股票投资从业年限,依据其中长期平均投资收益水平,可被划分多个等级。但从试错者与成熟度的角度,大致可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初级班,高频试错者。该等级包括专业从业年限1~3年、业余从业年限1~5年的投资者。投资者处于高频试错期、短期股市经验积累期、局部或单项投资方法搜寻期。此类投资者的相对收益状态处于股市总体均值收益分布的低端区。其投资业绩好坏主要不是靠技能,而是靠运气,包括入市时机——牛市还是熊市。多数人是在牛市蜂拥入市,其短期经验将成为未来亏损的直接原因。
第二等级:中级班,中频试错者。该等级投资者的专业从业年限为4~8年,或业余从业年限为6~10年。投资者相对收益状态处于股市总体收益分布中等偏下区域,已获得单项或局部适合自身的投资规则。
第三等级:低频试错者。该等级投资者专业从业8年以上,或业余从业10年以上,已处成熟临界期。投资者成熟的基本标志为已获得并能坚守与执行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投资理念、方法。该方法有稳定高于股市平均水平的中长期收益率与成功度。其短期收益率未必称雄,但从3~5年的中长期投资收益率评价,投资者的经验与技能将成为其业绩的主导因素,随机与运气的成分退之次位。但要注意,这也就是指处于成熟临界区域,并非有此资历者均具备成熟投资能力。鉴于证券投资属世界最复杂等级的问题,能达标并成为成熟投资者的比例最终也就在15%左右。这是个淘汰率极高的行业。
从任一历史截面来观察,股市始终会存在庞大的不成熟的高频试错者。假设初期平均入市年龄为24岁,平均退出年龄为64岁,平均股龄为40年。如果按投资者从高频试错者到成熟投资者的转换平均所需时段不低于10年来估算,在股市任意时间截面上,常态不成熟投资者的比例至少不低于1/4,即25%。一方面已入市投资者试错期长,不断重蹈覆辙;另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新人加入市场。股市新人会依据残缺的知识、极不可靠的片面的短期投资经验,前赴后继地考验种种股市固有的投资陷阱的承接力。即使一部分老股民终于变成熟了,其生理年龄也决定其要退出市场了。
此外,美国一位基金经理戏言:“华尔街是少数最不能靠熟能生巧来解决问题的场所。”它道破了一个事实:有不少人终身都不会从股市毕业,拿到成熟证书。这也算不上什么严重后果,只要个人资产投资比例控制得当,不属疯狂的赌徒,股市可权当个人参加随机游戏、小赌输赢的娱乐场所。
股市存在代际失忆症已是业内不争的事实。股市的牛市、熊市,悲剧与喜剧总在不断地轮回,即使号称成熟、有效的发达国家的股市也是如此。投资大师提示,股市暴跌之后,投资者的记忆呈下列轨迹:短期教训深刻;中期一般;长期毫无意义。一代人的时间计量单位为20~25年。
就中国股市而言,情况更加特殊。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12月成立。中国目前的投资者中,最长的股龄为22年。笔者个人的证券从业心路历程也从切身经验角度确认了投资者要经历漫长的试错期。笔者有幸于1992年进入信托行业,1993年介入证券行业,至今从业已近20年。到目前为止,对证券市场敬畏有加。在证券投资方面只可称相对成熟,不敢妄言只赢不输。中国股市早期风靡一时的投资方法是技术分析,各种版本的乾龙秘诀,及张松岭先生的《股票操作学》。技术分析的特点是通俗、通用、简单、明了,很容易被初学者接受。但通用既无用,技术分析的优点也是缺陷。伴随实战中对技术分析效能的疑问,投资者通常会转向更深层次的基本面分析。基本面分析对投资者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对投资者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能力,对投资者的多元逻辑推论能力有高等级的要求,能否具备是个浩大工程。机构投资者靠团队协作完成相关工作流程。个人投资者则适可而止,重点在建立适合自身的方法体系,要学会用合理的减法使复杂决策转换为低成本、易于贯彻执行的简单决策。
笔者劝初级入市者牢记一项忠告:试错期头等大事是控制投资风险,尤其是投资过程中所形成的风险不能超出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无论是大师还是平常股民,投资失误,人人有之。差别在于能否用投资规则、投资纪律有效控制错误的频率与幅度。在初期阶段,要特别限制投资规模占你个人总资产的比例,在高频试错阶段投资者一定要遵守用闲钱投资的原则。持仓规模、投资过程的风险暴露不能超出你的承受能力;不要动用借贷杠杆放大投资规模,放大投资风险。
如果你因持仓过高、市场波动而睡不好觉,或者投资规模与市场波动已高度波及、影响你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你就要降低你的投资规模。你已超出用闲钱投资的原则。
对试错期的长短问题,在阅读投资大师的专著之际也应特别予以关注。职业、专业从事证券投资的各类人士,同样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试错期。维克托·斯波朗迪,《专业投机原理》的作者,是美国一位资深专业投资者,其自我认可的从学徒到成熟的转换期花费了11年。维克托·斯波朗迪先生1966年从业,头5年的主要工作是股票分析与研究,1971年介入投资管理,1978年实施独立的投资管理,1978年—1988年,10年投资运作获得了辉煌战绩。维克托·斯波
朗迪先生自视1966年—1977年为其投资操作学徒期。其中1966年—1976年的10年,逐步完成了各类与投资相关的知识吸收及投资方法的系统性格式化。1991年出版了此书。在高度专注与倾心投入的11年职业历练之后,方告成熟。“我总结出一种独特的方法来整合各方面的知识,包括:胜算,市场与交易工具;技术分析,统计概率,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大多数市场玩家依赖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领域的知识,我却结合这些领域的知识,试图从各个角度评价风险与回报的关系,以确实掌握自己的胜算。”“将所有领域的相关知识浓缩为直接运用于市场的原则,复杂的体系可以简化为相对单纯而易于操作的基本思想。”[1]
巴菲特,11岁(1941年)第一次购买股票;1949年拜到本杰明·格雷厄姆门下。1951年毕业;1956年26岁时独立开业,成立了自己的合伙人公司。他开业前已有15年的从业资历,7年的专业资历。
约翰·特雷恩作为财经专刊的记者,采访过多位成功的投资大师。他访谈巴菲特之后,总结了一部分股票成功投资者所需具备的条件,其中之一是:“接受10~15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包括为顶级的投资家工作几年——然后再开始自己的投资。”[2]大师况且如此,我辈凡夫俗子能几许超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