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硬伤”?
在文学作品中,“硬伤”常常指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此种错误往往都是可以避免的。
在作文写作中,我们可以把“硬伤”理解为:最容易被阅卷老师捕捉到的一些形式上的写作错误。作文写作中常见的硬伤有卷面太乱、标题生硬、入题太慢、论据老旧等。
(一)卷面太乱
对语文作文写作最具有“杀伤力”的一大硬伤便是卷面潦草、不整洁。
作文卷面整洁非常重要,这关系着考生能否从阅卷老师那里得到最珍贵的第一印象加分。如果出现卷面潦草凌乱、书写不规范等形式上的硬伤,直接影响阅卷老师评卷。
保持卷面整洁,做到字迹清晰端正,避免错别字,恰当使用标点符号等都是考生作文写作时必须牢记并践行的硬性要求。如果因为这种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而丢分,实在可惜!
(二)标题生硬
为何说标题也会出现硬伤呢?在辅导很多考生作文写作过程中,老梁发现文章拟题是很多学生的软肋。老梁经常在考生的作文中看到诸如“精准定位,合理利用”“省不足,弘新风”“打开基础方可有所建树”之类的拟题。这种拟题的不足在于过于生硬,缺乏真情实感,甚至存在表达错误。(www.daowen.com)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为阅卷无数的评卷老师,透过标题就能大致明白考生对于材料理解到何种程度、文章的立意主旨大致是怎样的,自然也能大致预判文章的档次。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考生的视野开阔与否、文章是否有格局,标题都可以反映出来。
(三)入题太慢
语文作文写作,考生最害怕跑题写偏。为了向阅卷老师“表明”自己并未跑题,很多考生都存在文章开篇大段照搬题目材料,或者是将原本简洁的材料主题大篇幅扩展,或者是在题目材料的基础上兜圈子,拐弯抹角,就是不敢直白大胆表明文章的主旨立意。
文章的开篇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精准传达作者对于题目材料的认知,阐述文章的主旨立意。大篇幅引用材料或者是演绎材料,看似保险,万无一失,实则在将阅卷老师绕晕的同时,也暴露考生写作的“谨小慎微”,甚至是对题目材料“似懂非懂”。真正明白材料背后深意的考生,是不需要再大篇幅借助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四)论据老旧
论据,也就是文章中用以论证观点的素材。论据是否新颖有说服力,直接关系着文章的深度和气势,也可以反映出考生的说理能力以及积累的广度。如前文所言,如果文章中出现诸如司马迁、陶渊明等老旧素材,又或者是“编造”故事等都无异于“自我暴露”。将自己素材库告急的事实主动暴露给了阅卷老师,自然会影响文章得分。
在阅卷老师眼中,文章的论据是很容易抓取的,如果连基本的说理能力、阐述自我观点的能力都欠缺的话,文章又怎会形象深刻呢?
以上所言的语文作文写作的四大硬伤,都是考生最容易暴露问题的地方所在,需要格外注意。要克服写作硬伤,也非一日之功,需要考生在接下来的作文备考中,多注重关注社会和生活,提升说理能力。唯此,方可在作文写作中避免吃不透题目材料、没有合适的论据可用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