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

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减灾能力调查,提升灾害风险预警能力,加强灾害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制度,明确发布流程和责任权限。(五)持续提升救灾物资保障能力。

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

(一)切实加强救灾队伍与装备建设。加强各部门信息员队伍融合,推进信息员队伍建设,各乡镇办、村和企事业单位应至少设立一名灾害(气象)信息员,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业务培训,发挥灾害(气象)信息员在灾害预警信息传达、灾情统计上报、防灾避险知识宣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区、乡镇(街道)两级民政、水务、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和应急救灾需要,合理配置查灾核灾报灾和应急抢险救援设备装备,提高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期运输工具和设施装备等征用和补偿机制,探索建立重大救灾装备租赁保障机制。

(二)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救灾演练。健全防灾减灾教育体系,加强在校学生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教育。完善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网络教育平台等建设,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文明城市等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和官方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进行防灾避险日常宣传。充分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全国消防日”“世界气象日”等节点,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知识宣讲、技能培训、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强化部门协调联动能力,提高全民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三)不断提高灾害风险防范预警能力。加快各种灾害监测站网和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各有关部门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自然灾害立体监测和早期识别能力。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减灾能力调查,提升灾害风险预警能力,加强灾害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制度,明确发布流程和责任权限。充分利用各类传播渠道,建立重大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到户到人,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扩大社会公众覆盖面,有效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强化防灾减灾工程措施。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理念,转变重救灾轻减灾思想,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全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防灾减灾骨干工程建设,对行洪河道、煤矿等灾害隐患进行综合治理。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学校、医院、居民住房和基础设施的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推进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和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以及自然灾害隐患点居民搬迁避让工程,居民住房建设要避开地震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点、泄洪通道等危险地带。加强部门协调,制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和维护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人防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为受灾群众提供就近安置服务。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抗灾能力。加强社区层面减灾资源和力量的统筹,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www.daowen.com)

(五)持续提升救灾物资保障能力。实施全区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和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统筹各类物资储备,建立以区级防汛抢险物资和救灾物资储备库为核心、乡镇(街道)物资储备点为补充的防汛抢险物资和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初步形成分级管理、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种类齐全、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区、乡两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根据救灾需要和救灾物资储备情况,及时补充物资储备,完善丰富物资储备类型,不断增强物资储备水平。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储备方式,建立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应急调运机制,提升救灾物资综合管理水平和协同保障能力,确保重大灾害发生后,各类救灾物资12小时内调运到位。

(六)提高科技支撑水平。统筹协调各部门各方面科技资源和力量,建立科技支撑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模式。各涉灾综合协调指挥机构建立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了解灾害形成机理,预测分析灾害发展趋势,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尊重专家合理化建议,为防灾减灾救灾重大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