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的综合素养需要得到提升
体育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同时,不同因素对体育教师教学创新有不同的影响力。因此,改善整体体育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低的现状是一个十分复杂且需要较长时间的艰难过程。这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关注。首先,在管理层面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学校办学和管理的现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体育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互动,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教师、学生、教育的同步发展。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新教育思想
首先,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中“重文化,轻体育”的观念,同时社会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创造良性的社会氛围,使全社会正视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在“大健康”的体育背景下形成“立德树人,健康第一”新的教育思想。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创新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舆论新导向。
2.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教学创新提供内外部强有力的保障
良好的环境是滋生新事物的“催化剂”,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体育教师教学中要培育创新能力,良好适宜的环境必不可少。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涵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备。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体育教师的情操,愉悦体育教师的心情,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支持;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支持体育教学的开展,满足学生上课的基本需求,为教学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支持。
第二,积极向上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领导对体育学科的重视、良好的校园文化风气、和睦的人际关系、学术交流活动等。领导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体育教师教学积极性。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管理者创设民主、自由、科学严谨的文化环境。因为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引导教师教学创新道路,陶冶教师的创新性情。和睦的人际关系可以提升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加快体育教学工作完成的进度,使教师队伍更加和谐且工作高效。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让创新的观念深入到每一名体育教师心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积极、良好的内部环境为体育教学创新提供内在保障。
3.加强体育教师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学术梯队
创新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体育科研需要有良好的学科储备,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求研究者具备实验、走访调查、良好文笔的能力。但当前体育教师的科研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如目标过时、研究浮躁粗糙、研究较为功利化等。特别是近几年体育类论文的质量逐年下降。除此之外,体育学科领军人物也缺失严重。
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科研队伍的建设是一大任务,应完善体育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创新机制。良好的体系和完备的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其一方面可以提醒管理者的职责和义务,内部的科研仪器设施,图文资料以及教学基础设施等要满足体育学科教师教学和进行实验研究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让体育教师在进行创新时有行事的准则和要求,这极大地提升了体育教师的创新效率。体育教师能够继续接受教育,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多进行学术和经验的交流,强有力的体育教师科研队伍的建立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教师在教学创新能力上的提升。
另外,还应建立学术梯队,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因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养成具有阶段性、长期性的特点,在教学创新和科研攻关的过程中,学术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必须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体育教师科学研究和教学创新扫除障碍,加速体育教师群体创新能力的优化和提升。
4.强化激励机制,激发体育教师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
待遇差、教师地位低、工作量大且得不到认可是造成体育教师工作成就感低下的原因。因此,要想提升体育教师工作成就感,就必须完善体育教师考评制度。长期以来,中国的人事制度一直与我国经济体系相适应,这种制度却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中间就有关考评的消极怠慢有关联,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激励氛围,也就无法激发体育教师锐意创新的斗志。
一方面是对体育教师进行精神激励,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热情。通过运用工资、考评、奖金、参加活动、组织竞赛等方式综合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减少体育教师工作量,延长体育教师职业生涯。这主要是为了体育教师情感的发展,使其切实体验到教师工作的乐趣等较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因为适度的精神激励可以让体育教师的创新热情充分迸发。
另一方面,稳定的经济收入是体育教师得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是促使体育教师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而且稳定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热忱,以往体育教师不被重视,薪酬待遇低,使得体育教师职业挫败感增强,进而造成体育教师情感衰竭,最终使其失去了工作积极性并导致在教学中应付了事,就更不用谈在教学方面进行创新了。因此,较为合理的措施就是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收入水平,在物质基础上对他们予以肯定。同时,在国家层面积极完善薪酬制度,使体育教师在经济层面得以保障。
5.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素质,满足当下体育教学创新的新要求
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较多受制于自身知识和技能的限制。同时,大量的身体运动造成体育教师产生偏肢的不良影响;另外,惯性思维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育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缺失。因此,针对以上不足,应加强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再培养,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首先,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术和技能。体育教师要实现教学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巩固已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面。因为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对于体育教师教学创新尤为重要。(www.daowen.com)
其次,体育教师要敢于实践,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究两个方面。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发挥教师实践创新的能动性,要善于思考,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克服定式思维,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能力。善于在体育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通过自身的知识、技能的巧妙结合,开创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的完成最具效率和效果;要善于发现体育课堂的问题,展开科学研究,凭借个人的学识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并预测未来发展的结果或可能出现的现象。不论是教学过程或者科学研究,都是体育教师教学实践的具体化。因此,体育教师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自我创新能力。
(二)落实“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完善体育教学保障制度
现如今,在素质教育的指引下,教育部曾发文要求有条件的中小学每周将体育课程增加至3节,但是在实践中付诸行动的学校少之又少。甚至一些地方的体育课程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依旧存在被语、数、外等主课挤占的现象。
无论何种原因,都要认识到青少年是未来祖国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希望,而良好的体魄是青少年实现祖国建设和为人们服务最基本的前提和保障。切实有效地落实“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真正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者、班主任、体育教师、家长、学生对体育课程以及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对体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体育课被所谓的主课挤占的现象。因此,学校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全面系统地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体育课程的实施,切实保障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改变体育课程被挤占的现象。
体育课程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环节之一,学校体育工作还包括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建立制度保障体育教学顺利开展,保证课程不被挤占的同时也要通过学校的制度保障,切实有效地让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开展,既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也可以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三)开发校本课程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不可否认,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现在依然是各类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加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例如,北方的冰雪项目、南方的游泳项目、休闲运动项目等。
开发当地的校本课程既要结合当地气候、地理条件,也要结合当地场地实施条件。例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地理特点开设定向运动等体育课程。另外,在现有可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当前阶段学生的技能水平,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逐步建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凸显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性的选课制度,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调研显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认可程度不高。对于此问题,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深刻认识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场地器材实施的现状,在结合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程。关于学生学习动机方面,体育教师也要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合理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自信心。这样在以后失败时,学生就会有信心克服困难,坚持走向胜利。例如,可以用绝大多数都可以参加并且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游戏或者比赛培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提升其兴趣爱好;也可以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疑问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改革体育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处理好体育与学生体能技能发展的关系
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现象在我国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这不仅是学校教育导致的,也是家长追求子女升学的目标导致。尤其在体育考试制度实施以后,我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根据考试内容来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体育教学将考试内容作为主要内容,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真实的体能、技能水平。
因此,教育部门要重视“应试教育现象”,改变以体育考试为导向的考核现状,遵循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客观的体育课程考核评价制度。例如,身高较高的学生适合篮球,而其在体操项目上则没有优势;体重较重的学生在长距离跑上没有优势,却可能在对抗性项目上具有优势等。
改革体育课程考核评价制度还要改变原有的终结性评价观念,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选取适合当地学校的评价体系: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集家长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同学互评等多元评价学生的方式,对学生的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五)采用合理的分组教学或教学分组,控制体育课程教学班人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大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更多地采用了以自然班为单位开展体育教学,且大多是男女合班。这就导致体育课程教学人数较多,影响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另外,在中学年级阶段,学生生长发育加速,男女学生身体差异加大,合班上课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应鼓励学校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优化教育资源;或在不增加教育成本的前提下,采取合班分组教学的形式。也就是采取两个自然班合班分成男女两个组,分别由两位教师组织教学。这样既不增加教育成本,也可以有效解决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此外,鉴于当前仍为自然班教学为主,虽有部分学校采用选项教学,学生人数还是普遍较多,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难度大,且教学效果不好的事实。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通过培养体育骨干,在教学班内分成两个小组,由体育骨干组织复习,由体育教师组织新内容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