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促进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全面而高速的发展中,人才作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必须要满足国家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高速的社会发展无疑给各领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人才培养中体育方面的要求就需要借助学校体育来实现了。体育教学内容作为学校体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切实地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发展真正有用的人才。
(一)体育教学内容要帮助学生“野蛮其体魄”
20世纪末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提出了学校教育应注重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课在各学科中应被重视。然而,数年来,在国家教育指导思想中备受重视的体育课却依然处在边缘化的位置。这造成与逐年提升的文化课学习成绩相比,我国中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在近二十年里不升反降,“体”的发展远远赶不上“智”的发展,何谈“全面发展”?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体育学科是身体活动类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主动的身体练习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不仅要学会、掌握教学内容,更要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达到强健体魄,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作用。体育教学内容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唯一一个对学生身体进行教育的学科,承担了与文化课截然不同的教育任务。现如今,我们文明了自己的精神,却没有野蛮自己的体魄:不论小学还是中学,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跑跳就喘的情况很多。诚然,国民体质,尤其是中小学生体质的下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单凭每周2—3节的体育课难以真正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改善。但是在我国,家庭和社会对学龄青少年的体育教育作用微乎其微,学校体育几乎承担了所有的体育教育任务。体育教学内容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核心,需要勇于承担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责任,真正做到帮助学生“野蛮其体魄”。
1.体育教学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由于体育教学内容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来源广泛、项目众多,来源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可谓千差万别,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等也各不相同。今天学跳高,明天学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安排虽不与“完成教学目标”这一新课标的要求相悖,但对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某一体育项目而言,却无太大裨益;碎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达不到相当的水平时,难以整合为互相产生联系的知识和技能树,不利于学生运动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因而,为使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在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排列、加工和改造时,需要体育教师以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
2.体育教学内容需具有合理的运动负荷
学生学习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其作用并非只是学会和掌握某些动作与技能;体育教学内容所带来的运动负荷,其优化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是其他科目教学所无法达到的。但是,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运动负荷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练习。适当地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与改造,以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就能够在兼顾合理运动负荷的同时避免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了。
3.体育教学内容需具有“教材化”特点(www.daowen.com)
在关于“体育教学内容去竞技化”讨论过后,专家学者普遍认识到,竞技运动在作为体育教学内容时,应将竞技运动进行改造,以使其适于教学,这一过程称之为体育素材的“教材化”。教材化后的教学内容应具有难度可控、易学易练、普及性高、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等特点。
(二)体育教学内容应有益于学生“文明其精神”
在将学生教育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所起到的教育作用也并非只是对学生“体”的教育,这一点在新课标的教学领域目标中也有所体现。新课标所规定的四个(高中部分为五个)领域目标中,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单独作为一个目标(高中部分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拆分为两个领域目标),旨在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意志品质、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积极的自我价值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帮助学生学会适当调控情绪、预防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另外,体育教学内容作为一种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承担着促进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谦和、内敛、中庸等品质在千百年来已经融入国民的血液与骨髓,成为文化基因,在我国代代相传。体育教学内容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直接对象,符合我国的文化特点,具备一定的文化安全性,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中国特色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有利于体育教学内容在我国合理而健康地发展。
1.体育教学内容需符合我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
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国家不同,强调内敛与含蓄。然而,在体育教学内容高度国际化的今天,大量来源于西方国家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各自的文化背景,逐渐汇入了我国体育教学内容这一庞大体系中。以2007年国家推广的“校园华尔兹”为例,该教学内容意在通过男女学生共舞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美感与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但由于校园华尔兹与我国传统文化相悖,所以无法得到教师与家长们的认可,只在校园中存在了一个学期便消失于无形。校园华尔兹的快速消亡并非体育舞蹈的原罪,而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强烈西方文化色彩不符合我国学校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同样,许多新兴的休闲娱乐体育项目,如高尔夫、击剑等“贵族运动”进入体育课,其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但其背后所隐含的讲究排场、装备的体育文化难免会使学生因看重名利、物质而产生攀比心理,这就与国家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吻合了。虽然现今学校教育不再以保家卫国、奉献社会为教育目的,而是以培养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这样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但全面发展不是随便发展,个性化发展也不是任性发展。因此,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仍需满足一定的文化要求,即符合我国的文化价值取向,并能够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要。
2.体育教学内容需要有利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体育教学内容由人类创造而来,隶属于广义范畴的文化,它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地传承与创新而实现的。体育教学内容传承的主要内容是体育教学内容本身仍有利于当今社会发展的优秀文化,尤其是在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存留至今的,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如今,高度自由的教学内容选择虽然使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异彩纷呈。众多新兴体育项目被“引进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但是,以武术为代表的我国传统优秀体育项目却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