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体育多元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提升

体育多元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提升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部可以整理区分各个地区的教学设计,挑选出质量较高,品质优秀的教学方案。

体育多元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提升

(一)教学行政部门的重视

多元教学法与其他教育资源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多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在线上和线下都可以使用。这就使得对其整体实施具体的规划,整理分类较为分散,片面的多元教学法使其成为一个知识体系,变得完整,条理;对于同一类型的多元教学法,要筛选整理,留下精练有营养的课程。因此,为了方便管理,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平台。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经过新课程改革后,需要大量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去搜集、整理,补充这些知识。所以,多元教学法的优点就逐渐体现出来了,它可以将较为零碎的知识点很好地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虽然现在的体育多元教学法在部分学校逐步实行,但基本上都是自己发展自己的,属于“闭门造车”,学校之间没有进行密切的交流,教学设计大都是“一家之言”。这导致多元教学法的质量参差不齐,得不到保证,同时浪费了资源,使得各个学校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不仅会限制学校体育的教学品质,更从本质上违背了多元教学法的目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教育部下手,把各地方的教育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专业化、系统化的网络多元教学法平台。人们可以对平台上的账号进行实名认证,方便相关组织的监督管理。与此同时,各地区自己的多元教学设计都可以分享到这个平台上来,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构,也是最终具体实施新的教学方法的地方。因此要想学生获得的知识更系统,更具体,就需要学校设计一个教学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要方便还要系统。因此,以教育部为首的领导机构不仅加强这类平台的建设,与教育部建立的平台完成无缝对接,还要加强不同学校之间联系,加强他们的交流;整理分析各学校的多元教学设计,然后针对这些教学设计进行细致的研究,用以增加多元教学法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学校可以整理分析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对于不会的问题,大家共同商讨并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教学内容,使其质量提升,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研究水平。教育部可以整理区分各个地区的教学设计,挑选出质量较高,品质优秀的教学方案。然后将其制作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上传到覆盖范围较广的平台上,同时对评价最高的多元教学法给予一定的鼓励,并宣传学习。

(二)提高教师对多元教学法的认识

虽然人们对于多元教学法已经不是很陌生,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它,但是大部分人在对多元教学法的了解上还存在较大的误区,认识不深。多元教学法的视频在很多网站上都有,从这些相关网站就可以看出,这些视频在很多方面都不符合多元教学法的具体要求,如视频的制作、教师的讲解、自身的内容以及应有的时常,甚至很多多元教学法视频只是对传统课程进行录制。因此,教师对多元教学法的认识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很多教师由于对多元教学法的认识不深刻,认为这种教学形式只有一时的热度,不会长久发展。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教学法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满足不同的需求,实现人们学习的移动化、碎片化和个性化,从而使自身的知识不断地更新扩充。由此可知,多元教学法不可能是一时之热,而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战略。这就要求各方要从始至终地加大投入,引入社会资源,加强多元教学法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参与者真正地了解多元教学法、使用多元教学法。(www.daowen.com)

此外,也要明确多元教学法开发的目的,因为学校体育教学并不是整个社会为标准的,多元教学法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学,因此在多元教学法的设计过程中,其内容的设计制作都不可以偏离这个目的。假如制作多元教学法只是为了参加一场比赛,获得奖励和名声,而没有考虑以学习者为中心去研究制作多元教学法,这偏离了多元教学法教学最根本的意义。在此,笔者认为,我们在多元教学法的制作上应该遵循教育的本质特性,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扩宽多元教学法学习的渠道

当代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发育阶段,其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热情,追求新意是他们的共同特性,特别是在学习方面,他们也有着求新的愿望和诉求。对于现如今的体育课堂中那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有部分学生就不屑一顾。他们对学习方式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结合当代学生的这类特点,在教学中注重他们对新鲜感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情境,激发学生使用多元教学法学习兴趣;自然生动地导入新课,抓住学生注意;关注需求,总结教学资源,利用教材进行设计,制订简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争取在制作过程中不要产生一句废话,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情感兴趣、心理状态等情况下确定设计制作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