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关于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研究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第二高峰期,该时期学生的身体发育增长迅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能立即适应这时期机体的迅速增长,通常会产生机体动作不灵活、不协调的现象,但此时也是青少年发展多项运动能力、提高机体运动机能最理想的时期。

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中学阶段是个体身体及心理急骤变化与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其运动能力的突增期和体育锻炼行为及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体育退出最为严重的阶段。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中表明,青少年体育运动项目的参与人数在11—13岁这两个年龄阶段急剧下降。因此,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一)关于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研究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第二高峰期,该时期学生的身体发育增长迅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能立即适应这时期机体的迅速增长,通常会产生机体动作不灵活、不协调的现象,但此时也是青少年发展多项运动能力、提高机体运动机能最理想的时期。这时期的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增长速度不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身体素质发展也不一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不同。人们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叫作增长的敏感期。研究表明,学生在青春发育期(男15岁,女12岁左右)身体素质自然增长的速度和幅度最大。男生在各种各样运动能力测试中表现的运动能力,如速度、爆发力、局部肌肉耐力、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等的平均值都在提高,而女生的这些身体素质提高到13岁或14岁为止,随后几乎没有变化。

张楠在《对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研究》中通过对中学生为期4年的跟踪调查,提出了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其研究表明,中学阶段主要为速度与弹跳素质的敏感期,而耐力、投掷素质能力项目的敏感年龄主要在高中阶段,但在14—15岁(中学阶段)需要侧重耐力、投掷和力量方面素质的发展;男女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存在一定的差别,男生的敏感年龄分布比较均匀,而女生主要分布在中学阶段。因此,学生在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内要加强素质训练,尤其是男生心肺功能与全身肌力的均衡训练。

张良平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需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在各项身体素质和相应的运动技能的“敏感期”内,选择生动活泼和多样化的内容进行教学。因此,在中学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中,教师针对中学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发展的“敏感期”精心选择相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行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www.daowen.com)

(二)关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研究

个体发展进入青少年阶段,他们在感知觉、观察力、记忆、思维等方面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表现出一定的发展特点。在感知觉方面,青少年的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听觉、运动觉、平衡觉等方面也都在不断发展提高;在观察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精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已经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把和它相近的事物区别开来。注意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长。

中学生自我感知、记忆过程的智力化,抽象逻辑思维、自我意识发展明显,是其感知活动、认识活动的鲜明特点之一。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心理活动的过程。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不仅知道应怎样完成动作,而且学着思考为什么必须这样完成动作,即把感知和记忆过程提高到逻辑思维水平的程度。

此外,中学生由于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心理上的突出变化表现为动力系统的个体意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在体育运动学习上,有些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但多数青少年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存在兴趣广泛且不断分化的特点。因此,他们对上体育课和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和选择态度比小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加之这时期学生的性意识开始觉醒,性别差异凸显,男女生在体育运动项目的喜好和运动项目的选择倾向性也有所不同。男生表现为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等;而女生则更爱好动作强度不太大、节奏韵律强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跳绳等。因此,中学体育多样化改革中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形式兼顾了学生个性差异以及性特征特点。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运动项目的体验过程中发现符合自身需要的项目,形成稳定的运动项目兴趣爱好,为未来体育专项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