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学理论自传入我国至今,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极大影响,很多体育教师、学者也投入到该理论的教育和实践应用研究中。国内文献资料显示,专家们主要从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王艳荣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学校体育观念的创新》一文中提出,多元教学理论将会影响我国学校体育观念的更新与改革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为我们认识审视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王健、王耀文、王云杰在《我国普通中学体育教学多元智能评价模式的构建》一文中指出,我国普通中学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多元智能评价理论的观点加以弥补,多元智能评价模式使体育教学评价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杨清明、易国定在《多元教学理论下培养普通中学学生体育能力的探讨》一文中提出,在普通中学运用多元教学理论对中学生进行体育能力培养是一种教学新尝试,实践中尚存在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完善,特别是还应对学生毕业后的体育锻炼进行调查反馈。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以“育人”为宗旨,引导和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使其掌握现代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使其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观念,提高文化素质,获得独立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然而,实际情况是,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教育观念滞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完全一致,教学内容存在“难、繁、偏、旧”的状况,教学内容单调枯燥,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运动成绩,课程管理强调统一,适应性不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体育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体育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中,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动技能、技术却成了课程的唯一目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学生学习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考试,完成体育达标任务。据调查显示,在校学生男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居多,而女生几乎不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课除外),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说与体育断交。这说明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开设的体育课存在着问题,有很多体育课开设的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在中学阶段要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特别是女子项目)如游泳、滑冰、体育舞蹈、轮滑、乒乓球、羽毛球、球等,可以根据性别、个人差异区别对待,使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从而使体育课更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能从体育课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始终是以本人需求为驱动力的,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每人需求的范围和满足需求的内涵非但各异,甚至需求的方式、方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我们现在的体育教学比较呆板,没有个性,都是一个模式交下来的,已很难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什么是健康的标志呢?在教学中,人们对健康标志的理解似乎是运动成绩越高,身体素质越好就越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强灌输、逼着练”的事屡见不鲜,因此不少学生已望而生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种强迫性的教学方法与其说是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倒不如说是在无意识中摧残学生的身心。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体育教学是面向普通学生而不是运动员的,他们对体育课的要求主要是调节一下学习的紧张气氛,松弛一下精神和机体,是以健身为主,寓娱乐于其中。体育教学的宗旨应以振奋精神、活络筋骨、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为根本,同时使学生学会强身健体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中采用不同的健身手段去不断完善自己,使其在学习期间身心健康,毕业后终身受益。(www.daowen.com)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认为多元教学理论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促进中学体育的改革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