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夏移民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

宁夏移民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为促进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就要结合宁夏移民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的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立足特色和优势,统一制定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相关发展规划,为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顶层设计的支持。

移民文化乡村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方向,文化旅游是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农村产业新模式,改变的是传统的增长机制与方式,实现的是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创新,它能够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宁夏移民文化资源丰富深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高度契合,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大,要使这些移民文化资源借助乡村旅游很好地传承、传播下去,让乡村旅游增添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要推动移民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就必须以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来持续优化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路径,以促进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针对多头管理不利于移民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现状,做好顶层设计的统筹协调和统一规划

乡村旅游的建设发展涉及政府不同部门的管理职能,农业部门负责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和财政部门负责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资金安排,住建部门负责特色小镇、风情小镇、名村名镇建设,文旅部门负责非遗传承、古村古镇保护等,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的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着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因此,为促进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就要结合宁夏移民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的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立足特色和优势,统一制定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相关发展规划,为二者的协同发展提供顶层设计的支持。从顶层设计的阶段就要努力破除影响移民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壁垒,借力文化和旅游厅的管理优势,加强与乡村旅游发展有关部门协调,建立综合管理与协调机制。

(二)针对缺乏移民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形成的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议

针对缺乏移民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形成的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应根据不同乡村的移民文化资源特色,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发展路径,推动自治区乡村系列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

当前,全区乡村旅游还处在自然景观观赏、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初步发展阶段的产品类型,个性化和特色化的产品不多,特别是普遍缺乏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游客深入体验和感受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真正感受文化旅游深层次的期待。由于乡村移民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速度慢、规模小且开发利用率相对偏低,使得乡村旅游的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无法实现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乡村文化旅游产品起点不高,存在资源简单整合、产品相似度大的问题,缺乏品牌开发的意识,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形成强劲的竞争力。为培育一批叫得响、传得开、影响大、留得住的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以及自治区推动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有关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寻找移民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促进二者高质量的协同发展。二是以入选全国乡村旅游29个重点村为核心,认真梳理研究各个重点村的文化资源特色,将其文化特色植根于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推进文化与旅游的协同发展。吴必虎提出的昂普模式认为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指导、产品为核心,将资源经由市场转化为产品,解决旅游开发中无效旅游产品供给过多、结构性过剩及旅游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基于这种理论模式,我们要对这些重点村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从而实现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扶贫、脱贫与移民始终是与宁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相关联的热词。宁夏的西海固地区一直是以“苦甲天下”而闻名的,近几十年国家通过吊庄移民、生态移民等适合当地实际的移民方式,逐步使生活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的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大道,由此也产生了具有宁夏特色的当代移民文化。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是2019年第一批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是永宁县最大的生态移民村,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具有典型性的移民村,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村是2020年第二批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被称为宁夏“移民第一村”,乡村文化旅游要顺应旅游发展大势,更好地将移民村现有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中,形成各自的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以乡村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推动移民村经济的发展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变乡村旅游“百村一面”的现象。三是以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产业链的设计,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完善。从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要素出发,设计出适合当代游客需求的延伸融合发展链的旅游产品,如让旅游者参观体验现当代移民生活、生产(建设以农节、农俗、农事、农艺为主的农业文化体验园)、建设以文化习俗为主的特色文化体验园等体验型产品、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度假休闲型、互动型产品,借力实施的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设计和开发具有本村文化特色工艺品、纪念品,以“演艺+旅游”的形式,推出以本村文化为基础创作的演艺产品,实现文化资源的产品化转化,延伸融合发展链,形成旅游产品的经济效应,满足游客精品化、高端化、个性化以及从观光旅游走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式旅游需求。

(三)针对乡村文化旅游人才缺乏的建议(www.daowen.com)

针对乡村文化旅游人才缺乏,应积极引进、培育旅游复合型人才和大力鼓励乡贤返乡创业,改变因人才缺乏而严重影响移民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局面。

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含有文化意义的文明成果以及承载着一定文化意义的活动、物件、事件以及一些名人、名城等,我们都把其认为是某种形式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实现文化资本转化的前提和条件,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源实现价值增值的结果。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就是将文化资源的资本属性,通过市场化运营,以文化产品、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的经济化流程,实现其文化价值增量效应,也就是文化的经济化、产业化。任何文化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自身不可能自然转化为资本或以财富形式而显现,它必须依赖人的主动开发、利用,推动文化资源存量转化为资本增量,必须经过文化资本化过程。要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这种互融关系,文化旅游人才是必要条件。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表现出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同样也适用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创新,人才是根本,是原动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很多乡村原住民大量迁居城镇或常年在外打工,乡村人口出现老年化和低龄化的特点。因此,乡村原住民中能从事文化旅游的人才缺乏,专业经营管理团队和高层次经营人才更是奇缺。因此,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需要解决好人力资源匮乏问题,必须首先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类人才队伍包括依据文化资源特点起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人才、组织协调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营销推广人才等)。一是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引进一批经营管理、策划创意、品牌营销等紧缺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二是要通过加强文化旅游从业者的系统培训,提升其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根据协同发展实际,制定文化旅游人才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相关业务培训,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特别是要根据脱贫攻坚的实际需求,要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创新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方式,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员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依靠人才支持和智力投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三是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以及乡贤回乡创业,为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人力资本的支持。四是探索建立乡村与文旅智库,企业、高校建立人才培养,采取智力支持合作模式,吸取先进发展经验和理念。

(四)借力“新基建”的契机,加快移民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中的“动能转化”步伐,提升乡村文化旅游业的竞争力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202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明确新基建范围,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的目标。互联网科技因素催生着各种文化新业态迅速崛起、强劲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达7.2GB,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553.9亿GB,同比增长107.3%。基于我国网民以及手机网民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基数与消费特点,催生出了利用短视频、直播以及短视频+直播等新型技术路径的文化新业态,互联网+文化不断凸显着自身强劲的发展势头。相对都市而言,由于乡村文化旅游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滞后,以及创意缺乏等带来了新经济业态培育不足的问题。文旅协同发展应借力“新基建”的契机,顺应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国民消费的时代特征,加快移民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中的“动能转化”,提升乡村文化旅游的竞争力,一是要大力发展智慧文化旅游,加快推动5G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先进通讯传播技术在乡村文化旅游开发领域的应用,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旅游管理模式的革新,拓宽乡村文化旅游营销渠道,提高乡村文化旅游服务协同性与品质。二是积极推动数字乡村文化旅游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和催生数字乡村文化旅游的新业态。互联网改变了文化的创作、生产、传播、服务方式与竞争格局,以网络为平台支撑、以数据为关键资产、以智能为发展方向,带动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宁夏乡村文化旅游要紧跟“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的发展潮流,要更广更深地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宁夏乡村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为顺应数字文化产业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宁夏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应更多地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运用互联网的数据、平台与用户思维,发挥塑造“互联网+”文化旅游新业态,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文化创意生产、分发等诸多环节,为乡村文化旅游带来新的空间和潜能。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角度来看新基建,要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就是要将更多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从资源到服务以新技术催生新平台,形成新业态、集聚新用户、培育新市场,使乡村文化旅游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发展。依托数字技术和本地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制作与生产以移民文化为主题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产品,开发一些具有数字体验性的乡村文化旅游实体项目,促进虚拟旅游展示等新模式在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