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国家公布的首批64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宁夏有4个村跻身其中,分别是: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南长滩村、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北长滩村、固原市隆德县城关镇红崖村一组、固原市隆德县奠安乡梁堡村一组。2016年第四批只有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石佛寺村入选。
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南长滩村(展帆/摄)
从第一批入选的村落来看,南长滩村,有历史、有遗址、有古树;毗邻黄河、高山、长城,它的特色文化是“世外桃源”式的。契合了活态文化生活遗存保护的需要。
南长滩村因处在黄河边狭长的河滩地而得名。据说西夏时期党项族的一支拓跋氏来到此地建立村庄居住,现在村里的人多姓拓,并保留完整的族谱。但考古工作者发现,拓跋氏绝非南长滩村最早的居民,该村东北侧的断崖地层发现一处秦汉时期人类居住过的遗址,证明至少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生活。考古工作者还在南长滩村附近发现了秦汉文化层,地层内留有人工铺垫的红色石片基座,还有当时人们在此居住时长期使用过的陶器残片及建筑用瓦数件。此外,在秦汉遗址地层之上南约70米处的村民院落外侧崖壁处,还发现元、明时期的文化层,并发现了较丰富的粗瓷片等,推测这里可能是拓跋氏生活的痕迹。
南长滩村现存500年以上的古树5棵,100—400年之间的古树100余棵。村落依山临河,沿黄河岸边为带状分布的农田和果林,在较高的台地之上为村落居住带,房屋多坐北面南集中而建。这里有黄河、高山、长城,还有茂密葱绿的果林、农田与纯朴的民风民俗,犹如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北长滩村坐落于崇山峻岭中的黄河北岸,与南长滩遥遥相望。这里具有浓郁的西北农村特色,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遗迹,如黄河卵石石器遗址(榆树台子)、明代长城、战壕、传统民居、祠堂、水车等,还保持着完整的族姓延续。走进北长滩村,犹如走进了历史中的西北农村。
红崖村一组位于六盘山脉,因其位置偏僻,受历史战乱等影响较小,近年来也没有发展工业和进行过多的村庄建设,使传统村落得以完整保存至今,现存的寨门寨墙和原有的空间轮廓就是很好的见证,这在北方传统村落中是较为罕见的。红崖村到处展示着石头建筑的风采,石碾、石磨、石墙、石村门、石板路、石桥,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风格,都代表了南部山区地方民居特点。此外,红崖村红色历史文化厚重,至今仍保存着一些近现代的革命遗迹。
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北长滩村水车(冯晶晶/摄)
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北长滩村传统民居(冯晶晶/摄)(www.daowen.com)
隆德县城关镇红崖村石墙(展帆/摄)
隆德县城关镇红崖村石墙老巷子(展帆/摄)
梁堡村靠近水源,自元代以来,这里是西通陇佑的孔道,丝绸之路要冲,是当地的贸易集散地。古堡长170米、宽70米,是宋代防御性建筑。1920年海原大地震震塌了堡墙,由村民对堡子重新进行修补。梁堡村的古建筑至今还散发着生命的活力。这些明清建筑的堡内,如今还居住着17户人家,建筑多为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土墙石门、青瓦木窗、雕梁画栋勾画出一个古老沧桑的传统村落。古堡历经几百年,仍保存完好,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非常罕见,对研究当地建筑形式和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依据和较高的文物史料价值。
隆德县奠安乡梁堡村梁堡堡(冯晶晶/摄)
隆德县奠安乡梁堡村青瓦木窗传统民居(冯晶晶/摄)
从宁夏的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来看,数量太少。这说明宁夏传统村落研究起步晚,研究相对滞后。目前宁夏社科院有专门的宁夏传统村落文化研究机构;宁夏师范学院的村落研究隶属于固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6月宁夏师范学院与北京市社科院、宁夏社科院联合召开了“第二届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宁夏的更多学者才将研究视野第一次投向该研究领域。研究者主要是宁夏社科院的一批学者如薛正昌、张玉梅、郭勤华、吴晓红、黄鑫、王玉琴、张耀武、马宝妮、张明鹏、贠有强、保宏彪、杨云、贾虎林、马静、廖周等。另外宁夏师范学院的赵耀峰、冯敏、刘衍青等几位博士也在进行相关的村落文化研究。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根据《关于开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的通知》(建村〔2009〕3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在2010年、2011年、2015年三次公布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示范名单中,宁夏有11个村镇入选: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银川西夏区镇北堡镇、吴忠市青铜峡镇、吴忠市峡口镇、固原市泾源县泾河源镇、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穆民新村、固原市隆德县城关镇杨店村、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北长滩村、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南长滩村。在这个文件里,宁夏的名村镇数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这表明,宁夏的传统村落研究急需加大研究力度,急需将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与时代背景、国家政策联系起来。
据冯骥才先生的研究显示“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落由363万个锐减到271万个”,平均每年减少9万个。北京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每天大约有300个自然村落在消失。住房建设部村镇建设司曾做过统计,目前全国“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村落已不足5000个”。宁夏社科院的郭勤华在研究中指出:“依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从2012年的52.5%增加到65%左右,意味着还会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生活,自然村落锐减的压力不容乐观,颇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村镇正日益失于保护而濒临损毁,宁夏也不例外。”近些年宁夏的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政策使三十万人受益,但是传统村落文化消失的现状,的确是不容忽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