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移民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的建议

移民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的建议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移民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在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益性文化单位中设置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区域和项目。(五)紧扣群众需求,精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一是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方面,坚持中心下移、贴近群众,对标建设、填平补齐的原则,通过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等形式,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

(一)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丰富移民文化发展思路

1.建立有序管理机制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移民地区应该深入研究,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在准入、投资金融财税、文化园区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等诸多方面的支持项目和优惠政策,全方面扶持和促进本地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构建调控适度、运行有序的文化管理体系,实行政府全方位引导投入,社会民间资本在政府的科学引导下积极参与投资和建设,并逐步构建良好的市场化、企业化运行机制,对于有发展前景的文化项目给予重点培植和支持。构建区、乡、村三级文化网格,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镇一级的综合文化站点建设,不断完善村一级的文化大院或社区文化站点。对于所需要的基本设施、设备给予足够的支持,确保软硬件基础设施到位,逐渐在每个行政村都建立起一座或多座多功能文化活动室。

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设立文化系列奖项,对于那些在文化创作方面有突出贡献和重要成果的创新型人才给予应有的奖励,对于在文化站点经营管理上成绩优异,并且创造出社会经济效益的管理人员给予奖励,激发当地人才创作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奖惩机制,逐步培养和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移民文化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整体素质高,人员构成结构合理,而且具有强大的创新力,最终推动移民文化的发展。通过系列激励措施,有效释放移民文化的活力,使经济实力、发展活力、文化魅力刚柔并济,推进移民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合力效应。不断丰富各种形式的社会文化举措,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移民文化全面发展,提升移民地区文化形象。

(二)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1.加强文化领域人、财、物的投入力度

通过建立相关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广大老百姓中间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健身、娱乐、竞赛、文艺表演等,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对移民文化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引进更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文化行业,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和扶持,做到专项专用。

2.丰富各种形式社会文化

以当地文化站、文化室等场所为活动平台,以文化馆和城乡各类业余文艺团体及老年文化和农村民俗文化等为主要活动内容,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举办移民文化展览交流、慈善募捐义演等文化艺术活动,提高文化市场的影响力。

3.构建科学、积极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

建立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增强移民文化人才引入后劲,推动移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平台,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通过不同形式、多渠道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不同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重视和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强有力地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和各种网络信息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移民文化产业的法规培训工作。要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促进文化市场竞争更趋公平。

4.突出区域特色,打造移民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性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开放、包容、共享、和谐的移民文化。通过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移民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www.daowen.com)

(三)加强移民文化阵地建设

1.抓基础完善人才库

对培养对象建立档案,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各级各类移民文化人才的基本情况,为加大培训提供基础数据。指定文化馆干部为管理人员,做日常的材料收集管理工作,建立文化电子档案。充分结合本地区文化市场发展实际,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积极大胆地引进先进人才。同时,加大对现有移民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不断丰富和充实他们的文化知识,从而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2.抓培训提升队伍水平

聘请相关文化专家和移民文化爱好者举办各类活动和培训班。先后选派农民创作人员、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文艺特长者参加各级地方组织的培训班。通过采取校地合作、集中办班、专家指导、交流学习等措施,重点培养公共文化领军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文化产业带动人,提升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效地发挥人才引领和带动作用。以文化馆免费开放项目为依托,开设声乐书法、剪纸等培训项目,扶持培养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群众文化领军人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才和文化产业带动人才。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和文化协管员的管理,充分调动基层文化工作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文化人才服务基层的能力。

(四)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文化供给能力

1.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能力

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建立文化扶贫机制和特殊群体服务工作机制。在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益性文化单位中设置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区域和项目。也可以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每年在各村举办刺绣、剪纸培训班,将残疾人纳入培训范围,使他们也能学到一技之长。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提供菜单式服务。根据各个民间文艺团队、文化大院的需求,投入一定资金,配备文化器材,扶持他们开展文化活动。也可以按照群众文化需求与各个乡镇“结对子、种文化”,帮助指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形成常态化帮扶机制。

(五)紧扣群众需求,精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方面,坚持中心下移、贴近群众,对标建设、填平补齐的原则,通过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等形式,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二是建设农家书屋,达到全覆盖。通过统筹各项资源,完善各级广播电视台发射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一定范围的智能广播网和应急广播平台,切实提升广播电视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方面,制定相应制度,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积极实施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采取定点、流动放映等多种形式,深入各村进行巡回放映,解决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