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夏移民文化与移民精神

宁夏移民文化与移民精神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充分证明,宁夏移民的团结奋斗精神,是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典型缩影,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三)宁夏移民文化的多元形态具有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宁夏自古迄今的历史进程,体现的都是移民文化的演进过程。特别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剧《月上贺兰》和《长河大漠风》的创演,充分显示了宁夏历史文化风格和独有特色的移民文化艺术。

宁夏移民文化与移民精神

(一)宁夏移民文化富有军旅特色

在宁夏的历史进程中,自先秦至清末,军事战争近乎一直相随。从早期的《诗经》《北征赋》,到《使至塞上》《送卢潘尚书之灵武》,再到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翻越六盘山后留下的《清平乐·六盘山》,都描写的是战争与军事。从时间跨度看,上自周代,下至现代,遥遥数千年;从表现内容看,既有对战争意义上的建功立业和倾诉,也有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和刻画;既描写帝王出巡的宏大场景,也流露和倾吐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幽怨和义愤。特别是清康熙驻跸宁夏亲征噶尔丹等。宁夏这个地方虽然很小,军事上的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从战国开始,历经隋直到明代,都在这一带修筑过长城,算起来其长度可达1500多公里,宁夏也因此有了“长城博物馆”的称谓。今天,长城所特有的军事防御作用早已成为历史,但长城却成为凝集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宁夏移民都生活在“长城博物馆”的内外,爱长城就成为爱国的一种象征。土地革命时期,宁夏的同心、海原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为探索正确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创造了宝贵经验。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宁夏回民组成的抗日回民骑兵团,为发展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各族人民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二)宁夏移民文化凝聚着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

宁夏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从两万年前的水洞沟先民到清代满洲八旗迁入宁夏,这中间迁徙和融会了不少民族成分,影响较大的如戎、羌、月氏、匈奴、鲜卑、吐蕃、铁勒、柔然、高车、突厥回鹘、昭武九姓、党项、蒙古、回、满等众多民族,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融会,尤其是先秦至汉唐以来,大量中原汉族人不断迁居在宁夏辖区内,与其他少数民族交错居住,共同的地域环境使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都有过密切的交往,包括多民族之间血统的融合。宁夏地方虽小却很有包容度,凝聚着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无论前进道路上遇到多少曲折和坎坷,宁夏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实践充分证明,宁夏移民的团结奋斗精神,是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典型缩影,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三)宁夏移民文化的多元形态具有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

宁夏自古迄今的历史进程,体现的都是移民文化的演进过程。当外来文化逐渐融入本土文化之后,新一轮的民族迁徙或大规模的屯田,又会带来新的外来文化。长城文化、贺兰山文化、石窟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等,这些以不同形式承载着的文化,是宁夏多元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具有多元性和兼容性的移民文化具有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自秦汉明清,移民文化伴随着战争,战争持续拉动移民。战后的移民,面对的是荒凉凋敝的自然环境和破败的社会现实。移民要在战乱的废墟上重建家园,无论是军事性的移民,还是政治性的移民,都要拼搏劳作、善于开拓、锐意进取,人群才能生存,社会经济才能推进和发展。现代一批批移民在宁夏扎根,凭着那么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那么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自强不息、埋头苦干,经过一代又一代拓荒者和建设者的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业绩,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如今,宁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已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在治沙防沙方面进行创造性探索,不仅确保了西北交通大动脉包兰铁路畅通无阻,而且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防沙治沙提供了成功范例,各族群众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意气风发地朝着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

(四)宁夏移民文化展示和体现着宁夏历史文化风格(www.daowen.com)

宁夏数千年的历史进程,是民族文化开放性展示的大舞台。从秦汉移民开始至明清,各个时代的移民,伴随着移民潮不断进入宁夏。在这个群体里,有屯田军人中的高级官员,有在宁夏为官的高层文化人,有商贾和使节,有犒劳三军的朝廷大员,有就落宁夏的亲王……他们在宁夏的所见所闻,在宁夏的长时间活动经历构成了他们的文化视野,触动着他们的文化情怀。萧关古道上的战马驰骋,丝绸之路上的驼铃,汉、唐帝王们的巡边与即位……这些承载着宁夏历史的大事件,勾勒了一幕幕的时代画卷,描绘了幅幅山川独秀的大自然风光。从迁徙的角度看,人群不断地迁移过程会留下永远神秘的艺术长卷。贺兰山岩画,就是宁夏早期人类迁徙过程中留下的艺术造型。虽然时空发生过无数次变迁,但它总是改变不了人群迁移带来文化遗存的规律。盐池县唐墓出土的胡旋舞图案造型,是西域昭武九姓粟特人迁徙宁夏的历史见证,是当时人群迁徙过程中留下的中西文化相融合的象征。近年来,《英雄无语》《梅家小院》《铁杆庄稼》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强烈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在全国扶贫文化活动中先后荣获50多个奖项。特别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剧《月上贺兰》和《长河大漠风》的创演,充分显示了宁夏历史文化风格和独有特色的移民文化艺术。

(五)宁夏移民文化具有“以民为本、天人合一”的精神

高山与大河相间,黄土高原与河套平原相连,宁夏地域广阔,气候适宜多种经济作物成长,自然地理环境为人文地理环境提供了生产与发展的空间,是祖国西部的璀璨明珠,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塞上江南”美誉的来历就与移民有关,由于这里迁移来的南方人较多,风俗近于江南。在有关宁夏的各种版本的地方志上,都注明此地有“江左遗风”。历史上的宁夏北部,四季分明,农牧皆宜,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会聚交流的地区。开宁夏农业灌溉之先的秦渠,是宁夏平原农业文明的象征。汉武帝集重兵反击匈奴,宁夏平原大规模移民与屯垦,是其后勤保障和主要依赖的地区之一。唐代的宁夏平原,已是美丽富饶的绿洲,是镶嵌在贺兰山与毛乌素沙地之间的一块翡翠,沿丝绸之路而过的胡商、文人和各国使节等都为此而激动和羡慕。一千多年前途经宁夏平原的唐代诗人韦蟾就留下了“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这个让后人向往的描述,涵盖了宁夏平原农业文明与生态景观的多重文化意义。目前,宁夏沿黄城市带已初步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在火电基地和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全面打造“黄河金岸、绿色长城”,保障黄河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保障沿黄群众安居乐业。宁夏首府银川市建设的“最适宜居住”和“最适宜创业”城市、石嘴山市建设的“山水园林之城”、吴忠市建设的“滨河水韵之城”、固原市建设的“生态园林城市”、中卫市建设的“浪漫沙都”,这些都处处显示着以民为本。

贺兰山岩画(展帆/摄)

贺兰山岩画太阳神(展帆/摄)

我们相信,随着宁夏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融合趋势的进一步扩大,在宁夏会聚的五湖四海之人,放眼世界,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宁夏有天下人,天下有宁夏人”新的移民精神一定能够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