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宁夏多灾多难。在清朝同治年间至民国初年的60年间(1862—1920),频繁的战乱和严重的天灾使宁夏人口急剧下降,除咸丰、同治年间的反清斗争、历经辛亥革命和军阀战争外,民国初年的两次大地震,也使宁夏人口锐减。1920年12月16日,海原县发生8.5级特大地震,20多万人死亡。1929年,宁夏建省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宁夏人口的发展进入相对平稳阶段。这段时期,宁夏辖区内的战乱减少,生活相对安定。本地居民稳定增长。由于实行“招垦荒地,奖励生产,复兴农村”的政策,调动了垦荒者的积极性,也吸引了大批的外省移民进入宁夏,主要以周边省份无地少地农民和躲避战乱的难民以及中原地区难民为主。
1920—1940年间,中原地区不断发生水旱灾以及蝗虫等灾害,大量的流民涌入宁夏,同时因为抗战爆发,也有大量来自沦陷区的难民进入宁夏,他们主要来自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安徽等地。大量的灾民沿陇海线经陕西辗转进入宁夏,部分由内蒙古包头进入宁夏地区。1939年,国民政府又从甘肃天水迁移两万难民进入宁夏从事垦殖。宁夏在抗战期间属大后方,对于中原战区的人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根据现有资料,这些人都停留在宁夏北部地区,从而使宁夏北部人口增加较快,1935年宁夏人口数约为一百万人是1928年的2.2倍。同期宁夏南部人口增长缓慢,属于本地人口自然增长。另外,民国军事移民有相当的数量,而且因移民整体地位较高,对宁夏近代社会影响较大。民国,宁夏人口迁徙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们在本省地区内流动,又以政治因素为导向。(www.daowen.com)
近代,宁夏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移民没有再发生周期性的波动,人口发展趋于稳定。人口变动仅表现为数量变化。大体上由原来的150万人降至清末的50万人,而到民国初年又回升到100万人以上。但是增加人口大部分为定居人口的自然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