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乡村特色文化的现实意义

建设乡村特色文化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礼俗文化所包含的伦理道德、价值追求、处世态度、行为规范等不仅是乡村文化价值理念的体现,更是五千年来乡村社会得以良性运转与和谐发展的文化基础。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经济振兴的推动力。通过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将成为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我国乡村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建设乡村特色文化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化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导向。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何搞好生态建设,需要以生态文化作为价值引领。生态文化蕴含着历代农民所共同尊重、顺应和敬畏自然的生产习惯、生产经验与生产禁忌等,是古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生态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与思考,从生态文化中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钥匙,以生态文化解决生态危机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生态文化不仅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中生态建设的文化基石。要通过深入挖掘生态文化资源,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倡导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践行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共存的生态理念,让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生态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礼俗文化是凝心聚力的重要力量。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乡土社会,通过“差序格局”构建起乡村社会的礼俗文化和礼俗秩序。礼俗通过内在的力量得到推行,以非制度性、非强制性的方式促使人们对自我思想和行为进行选择、调整与规范,进而形成具有共同认知与约束力的乡规民约、风俗习惯、精神信仰、宗族文化等。礼俗文化所包含的伦理道德、价值追求、处世态度、行为规范等不仅是乡村文化价值理念的体现,更是五千年来乡村社会得以良性运转与和谐发展的文化基础。可以说,礼俗文化具有调节、约束、整合和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引领乡村社会风气和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通过对礼俗文化的解读与运用,促使礼俗文化中所蕴含的诚实守信、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崇德向善等道德思想在新时代得以继承与发扬。通过发挥礼俗文化的教化功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礼俗文化激发每一位村民内在的活力,将广大村民凝聚在一起,自觉地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建设乡村的强大合力。(www.daowen.com)

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经济振兴的推动力。乡村经济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而乡村经济振兴必须依靠乡村产业发展。通过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将成为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我国乡村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乡村社会可以利用自身独有的文化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在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扩大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展望未来,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经济效益明显。“乡村文化+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文化支撑的同时,一定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扩展乡村振兴实现的路径,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动力和智慧之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