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严寺位于榆林市东南部15千米处的刘千河街道屈渠村,占地6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清代屡有修缮,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的《榆林府志》和1992年的《榆林市志》均有记载。1985年被列为榆林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香严寺是四合院式建筑,其主殿、韦陀小殿、穿心殿山门与山门前照壁同处一条中轴线上,整个寺庙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两边配以偏殿。主殿(图1-15-1)高大,殿外有一高台,约一米高,中间是一个斜坡道,两侧分别有六级台阶。大殿呈五间三开门,内部是陕北地区庙宇最常见的枕头窑设计,殿内宽9.5米,进深约5米,窑高约5米,殿内总面积约47平方米。北壁被挖出三个2米高、1.5米深的洞龛,外接木质隐神阁带有彩绘。殿内东壁前立两通石碑分别为“皇帝万岁碑”和“流芳百世碑”,西壁靠近台阶立“太子千秋碑”一通。根据寺内碑文和壁画风格来看应是清同治四年(1865)所绘。
西壁壁画面积约26平方米,每壁从上到下共分七层,每层高0.47米,总高3.29米。东壁宽4.57米,壁画底边离地0.66米。西壁宽4.42米,壁画底边离地0.83米。壁画外框均画蔓草花纹边。整体来看,东壁壁画(图1-15-2)整体保存基本完好,西壁壁画(图1-15-3)第二层中间及第三层中间上沿被漏下的雨水冲坏一块,有七八组图像毁坏剥落。“文化大革命”期间,村民曾用黄泥将壁画覆盖,壁画得以保存下来,20世纪80年代初用清水将覆盖壁画的黄泥洗掉,所以现今的壁画画面还留下许多黄泥痕迹,但画的色彩及图像破坏不大,依然可以体会出当初壁画的神韵。
两壁壁画共由120组连环图式构成,左右对等,每组又由数量不等的神组成,并且有题记表明该组神身份。神均以墨笔勾线填色,红、绿色为主要色彩,中间点缀白色和蓝色,身后有祥云围绕。东壁最上面一层图像内容是佛教中诸天仙和四大天王;第二、三、四层为道教神九曜诸星君、十二属相(图1-15-4)、普天列曜一切星君圣众(图1-15-5)、天地水府三官大帝神众、天蓬天猷朱雀玄武等众(图1-15-6)、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第五层是在大威德菩萨圣像引导下的佛教诸神、阿修罗等众、大罗刹等众、罗刹女等众、旷野大将等众、朕(般)支迦大将、二矩田畔拿等众(图1-15-7)、阿(诃)利帝母等众(图1-15-8);第六、七层是在大圣引路王菩萨图像引导下的往古人伦等众(图1-15-9、图1-15-10),属民间信仰内容。西壁第一、二层图像有水府神祇、诸大龙王、五岳帝君;第三、四、五层图像有城隍社庙土地、吊客丧门大耗小耗、大将军黄幡白虎、太岁太煞太阴太阳神众、十殿阎君(图1-15-11、图1-15-12)等地府(图1-15-13)、地狱(图1-15-14)诸神及民间信仰的神祇;第六、七层为在启教大士面然鬼王引导下的孤魂冤鬼等众。
图1-15-1 主殿
图1-15-2 主殿东壁壁画
图1-15-3 主殿西壁壁画
图1-15-4 主殿东壁壁画(局部)
图1-15-5 主殿东壁壁画(局部)
图1-15-6 主殿东壁壁画(局部)(www.daowen.com)
图1-15-7 主殿东壁壁画(局部)
图1-15-8 主殿东壁壁画(局部)
图1-15-9 主殿东壁壁画(局部)
图1-15-10 主殿东壁壁画(局部)
图1-15-11 主殿西壁壁画(局部)
图1-15-12 主殿西壁壁画(局部)
图1-15-13 主殿西壁壁画(局部)
图1-15-14 主殿西壁壁画(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