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榆林市横山区鸿门寺壁画

榆林市横山区鸿门寺壁画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鸿门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塔湾镇西南1千米处的红石岩上。响铃塔内壁画只剩下一处。目前,塔内壁画受烟熏影响和人为破坏较重,保存不甚理想。图1-10-1鸿门寺响铃塔图1-10-2响铃塔壁画(局部)图1-10-3响铃塔壁画(局部)图1-10-4响铃塔壁画(局部)图1-10-5响铃塔壁画(局部)图1-10-6响铃塔壁画(局部)图1-10-7响铃塔壁画(局部)图1-10-8响铃塔壁画(局部)[1]壁画中所绘十八罗汉是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的。

榆林市横山区鸿门寺壁画

鸿门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塔湾镇西南1千米处的红石岩上。鸿门寺内遗存一座古代建筑响铃塔(图1-10-1),据《横山县志》记载,“响铃塔建于元代泰定年间(1324—1328)”,距今有近七百年的历史。塔的整体色彩呈红褐色,共计11层,残高27米,底周长24米,塔体外观呈八边形,密檐式砖塔,内部空心由木棒支撑,一到三层由石板砌成,四到十一层由红褐色的砖垒砌而成,棱角分明,至今保存较为完整。响铃塔内壁画只剩下一处。

目前,塔内壁画受烟熏影响和人为破坏较重,保存不甚理想。壁画主要绘制了十八罗汉[1]礼佛题材的场景(图1-10-2),绘有23身画像,共分三个部分。画面中间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图1-10-3),佛为坐像于画面中间,有头光和身光,着红衣,手印模糊不清。两侧分别站立一位弟子,有头光,均朝向主尊佛。在两位弟子的外侧分别绘有一位菩萨(图1-10-4、图1-10-5),均为坐像,有头光,与主尊佛同等大小,弟子形体较之略小。在两位菩萨的外侧左右两边各站有九位罗汉(图1-10-6、图1-10-7),表现形态惟妙惟肖,动作各异,有的拿着拂尘,有的手握龙头拐杖,有的双手合十,有的双手抱礼品,有的袒胸露腹,有的与龙相伴(图1-10-8),等等。整个壁画面积可达十余平方米,环绕塔内一周,壁画的人物都有头光,头光大小不等,佛与菩萨的头光较大,且有身光。壁画绘制手法较为熟练,着色独特,主要以褐色、石青、石绿、紫罗兰、大红和深红等色彩绘制而成。整个壁画有宋元遗风。

图1-10-1 鸿门寺响铃塔

图1-10-2 响铃塔壁画(局部)

图1-10-3 响铃塔壁画(局部)

图1-10-4 响铃塔壁画(局部)(www.daowen.com)

图1-10-5 响铃塔壁画(局部)

图1-10-6 响铃塔壁画(局部)

图1-10-7 响铃塔壁画(局部)

图1-10-8 响铃塔壁画(局部)

[1]壁画中所绘十八罗汉是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的。据史料所载,最早的十八罗汉画像出自公元九至十世纪的民间画师张玄和贯休和尚之手,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看了后,认为有生活情趣,在《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一文中,写出了十八罗汉的名号,前十六位和《法住记》所述相同,后两位则题了《法住记》作者庆友尊者和宾头卢尊者。此后,十八罗汉中的后两位众说纷纭,难以推定,有的摆上了唐代高僧玄奘,有的推上了“一苇渡江”的达摩,有的还把人们尊称为弥勒佛布袋和尚也纳入十八罗汉行列。但不管如何,十八罗汉之说在民间得以普遍盛行,逐渐取代十六罗汉之说。元明以后,佛教寺院里通常绘塑十八罗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