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殿为一独立院落,位于东岳大殿东北,原为任家畔村村庙。为三孔砖石砌筑拱券式窑洞,坐北向南,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六年(1880)八月维修。中间一孔窑洞供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券顶绘双鱼、八卦图。左右壁分格绘故事图两排三列共六幅。左壁是割肉贸鸽、释迦降生(图1-2-29)、深山修行、坐禅、观生、观死,右壁是观病、观老、出家、涅槃、真武跳崖、真武成圣。这些故事其实属于不同性质,有本生故事、佛传故事,还有道教的真武故事。真武故事的情节和构图都有些借鉴佛传故事。画面略近方形,上下角留有书写榜题和供养人姓名的空位,但一般都没有书写文字。其中在《观病图》上角的榜题框内书有“壹九〇六年又六月六日,葭县敬老院张秀”字样,这个年代应是壁画绘制的时间。
正殿之东是太阴太阳殿,券顶画双鱼、八卦图,左右壁各画太阴太阳执事图八幅。各图大都以太阴太阳为主,或立于云端(图1-2-30),或坐于殿内,或行于山野。太阴、太阳两个形象的服饰冠式相同,区别是一有胡须,一无胡须,有胡须的应是太阳。
正殿之西是崔府速报殿,供奉崔府君和速报神。左右壁各有八幅画面,左壁画崔府君。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唐乐平人,对崔府君的崇祀在宋代尤其是南宋风靡一时。此处崔府君为官人打扮,与太阳之形极似。或受拜于民众,或骑马巡视于乡间(图1-2-31),或审伤人之恶虎。右壁画速报神,速报神之名见于清代小说,如李雨堂《万花楼演义》第39回有“吾乃上界速报神,今奉玉帝旨到此”。可见是代替玉皇在人间行事者。此处速报神为黑脸武士相,手持长剑,或乘云伏寇,或力战女妖。伸张正义,替天行道。
除以上白云观各殿壁画外,还有其他殿也有一些民国时期壁画的遗迹。如关帝庙,位于财神庙南,坐北向南,面阔三间,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咸丰十一年(1861)、民国十二年(1923)均修缮过。北壁东侧绘《关公阅籍图》;东壁分格绘制,画面有榜题,从上至下分别为《桃园三结义》《同义造兵器》《□□□进马》《大破黄巾弟兄》《平原县上任》《拷打□□□》《关圣温酒斩华雄》《三战吕布》《曹公来进赤兔马》《煮酒论英雄》《关圣怒斩□□》;北壁西侧绘《关公审案图》;西壁绘《古城聚义礼》《三请诸葛亮》《□□饮酒□》《黄河渡口斩秦棋(琪)》《霸龙(陵)桥挑袍》《古城怒斩蔡阳》《镇国寺斩卞喜》《汜水关斩王植》《东岭关斩孔秀》《关公怒刺文丑》《荥阳关斩垣(韩)福孟达(坦)》。
五龙宫又称五龙捧圣宫,位于白云山木牌楼西,坐西向东,面阔三间。左右厢房为南极祖师庙和北极祖师庙,倒座房的过洞上为观音殿。五龙宫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道光二十九年(1849)、民国十一年(1922)、民国二十五年(1936)先后进行过几次修缮。原五龙宫正殿南北壁各绘46幅真武故事图,每幅左上为榜题,右下为管龛人姓氏,2001年被焚毁,现已不存。左右厢房存有民国时期壁画数幅。
碧霞宫,又称娘娘庙,位于真武大殿东侧。主神为云霄、碧霄、琼霄、眼光、送子五位娘娘,是祈求保佑子女的场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改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大殿内壁画绘于东西壁,各16幅,绘制于抗战时期。内容以吉祥祈福、孩童玩耍、习课、练武为主题,侧重于儿童教育。采用组画的形式,各幅画面没有故事情节联系。有莲生贵子、五福临门、禹门级浪、春日快乐、演马快乐、幼年学武、一顶高升、教子读书、连中三元、游戏学战、梅占花魁、举子赴考、平地响雷、四子如意、五子夺魁、知足常乐、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刘海戏蟾、嬉笑三蝠、踏雪寻梅、空中快乐、交通方便、准备防空、童子武装、羲之爱鹅、苏武牧羊、宣扬国威、冰桥大会等。
图1-2-1 白云观
图1-2-2 头天门
图1-2-3 头天门左厢壁画(局部)
图1-2-4 头天门右厢壁画(局部)
图1-2-5 三清殿
图1-2-6 三清殿正壁西侧壁画
图1-2-7 三清殿东壁壁画
图1-2-8 三清殿西壁壁画
图1-2-9 南斗祠左壁壁画(局部)
图1-2-10 北斗祠右壁壁画(局部)
图1-2-11 三官殿
图1-2-12 三官殿东壁壁画
图1-2-13 三官殿东壁壁画 (局部)
图1-2-14 三官殿西壁壁画
图1-2-15 三官殿西壁壁画(局部)(www.daowen.com)
图1-2-16 真武大殿
图1-2-17 真武大殿前殿东壁壁画
图1-2-18 真武大殿前殿西壁壁画
图1-2-19 真武大殿后殿东壁壁画(局部)
图1-2-20 真武大殿后殿西壁壁画(局部)
图1-2-21 真武大殿后殿壁画(局部)
图1-2-22 玉皇阁
图1-2-23 玉皇阁北壁壁画
图1-2-24 玉皇阁东壁壁画
图1-2-25 玉皇阁西壁壁画
图1-2-26 玉皇阁壁画(局部)
图1-2-27 水神庙左壁壁画
图1-2-28 水神庙右壁壁画
图1-2-29 佛殿正殿左壁壁画(局部)
图1-2-30 太阴太阳殿壁画(局部)
图1-2-31 崔府速报殿壁画(局部)
[1]《老子八十一化图》是直接以宋《犹龙传》《混元圣纪》等文本为依据进行编纂的,但这些文献又是以《老子化胡经》为根基进行整理的,而且由于《老子八十一化图》中“老子化胡”故事的特殊历史意义,它实际上成为《老子化胡经》在元代新的传播形式。
[2]遗存包括:山西浮山老君洞线刻,刻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陕西合阳玄武庙青石殿浮雕,刻于明万历年间(1576—1604);河北蔚县暖泉老君观三清殿壁画等。
[3]壁画的榜题存在笔误,补正的在表格括号中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