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位于寿县城内东北隅。据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进入山门,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舍利佛塔,二佛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建筑,共为三进重院。第二进院左右为廊庑,大雄宝殿东为僧祖堂和涤尘精舍,西为禅堂和维那寮。整个寺内建筑金碧辉煌,布局严谨,体现了中国后期寺院建筑前塔后殿的传统特色。
山门内原建有一座北宋9层佛塔,也称白石塔。苏东坡《出颖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中已有“寿州已见白石塔”的诗句。塔下地宫还保存着北宋彩绘壁画,为我国绘画史和宗教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地宫里还有盛放“佛舍利”的金棺、银棺。棺周身布满錾压花纹,十分精美,反映了北宋时期寿州手工业技术的高超水平。
大雄宝殿为寺内主体建筑。殿内有清代乾隆年间泥塑的十八罗汉像。这些造像,情态泅异,造型生动。有的双目微瞑,神态自若;有的切齿怒目,气势逼人;有的合掌当胸,若作祈祷;有的定目凝视,似在深恩。至于他们脚下所踏的水兽,或首如龙、或背如龟、或形如豕、或状如虾,其精巧的艺术构思,使观赏的中外游客赞叹不已。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这组泥塑造像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大雄宝殿东尽间的正面墙上,还镌有“南无释迦牟尼佛”7个字的石刻,字大如斗,赫然入目。字分三路纵向排列,“佛”字居中上,“南释迦”、“无牟尼”则分列“佛”字左右。这种以变通传统的书写格式来表示对于“佛”的至尊的做法,反映了佛家子弟的良苦用心。据清代书法家梁的跋语说,这7个大亨还是出自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手笔。(www.daowen.com)
1962年,这里建立了博物馆,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展示了古寿春数千年的文明史。展品中的唐代大势至菩萨木雕像,面颊丰腴,壮严静穆;宋代地藏王木雕像,低眉默坐,逸然超脱;那重约4000斤的明代真武帝君铜铸像,则依甲仗剑,威峻凌人。尤其那些瑰丽的春秋蔡侯铜器、精美独特的战国楚器,造型各异玲珑可爱的汉代陶质施釉模型,以及陶器中的上乘之作唐三彩等所展示的特有的艺术魅力,更是令人神往。所以日本友人曾留诗曰:“外有寿县城,内有根恩寺,双壁齐辉煌,堪绝古今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