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涂山以传说取胜,荆山则以自然风光见长。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若初夏来此,青山叠翠,芳草如茵,榴花似火,便有大地似文章之感。荆山近依怀远县城,为蚌埠市主要风景区,主要景点有白乳泉、望淮楼、抱璞岩等名胜古迹。
白乳泉,在“继阳道院”中央,旧为白龟泉,相传唐代贞观年间有白龟出现,故名。白乳泉四周绿树掩映,老榆如伞,蔽荫其上,炎夏盛暑,清风习习,以泉水煮茶,清冽甘美。被宋代诗人苏轼誉为“天下第七泉”。元祐七年(1092年)上已节,苏拭自顾州改知扬州途中,与其子苏迨、苏过同游,并作《涂山荆山记所见》:“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龟泉木抄出,牛乳白池漫。”诗人自注:“龟泉在荆山下,色白而甘,真陆羽所谓‘石池漫流’者。”所以后来便有长联增饰:
几回客兴登楼,最好初夏初晴初晓,羽经细品;
此处天然佳境,莫说某山某水某茗,苏子来游。
望淮楼,在泉西北侧。清末绅士李少五曾于泉南初建大仙庙,继之怀远人宫系铎弃官归里,拆大仙庙建吕祖殿。1924年安徽督军马联甲赴毫县禁烟过此,捐款又建望淮楼。楼为七层,有八角飞檐。其后曾多次修缮,至今古色古香,十分典雅。登楼远眺,远山空荡紫烟,脚下淮水东去,白帆片片,沙鸥点点,曾引来无数墨客骚人竞相题咏高歌,其中以岭南廖康健一联最为出色:
片帆自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
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
抱玉璞,又名抱玉岩、卞和洞。旧传楚人卞和采玉处。明宋濂在《游荆涂二山记》中记载:“崖广如屋,侧身而入,石屏如床座,可坐人,号卞和洞。”洞上巨石覆盖,洞内可容数十人,悬崖刻有“青螺石帐”四字。侗下有石桃旧题:“玄帝仙桃石,往来人不识;略剖与君知,万载留踪迹。”洞上有坑,旧传卞和得玉处。卞和采玉的故事,见于《韩非子和氏篇》:卞和采得一玉,献给楚厉王,厉王使玉工辨认,玉工说是石头,卞和犯下欺君之罪,被刚去左足。武王即位,卞和再去献玉,武王仍不识,又被割去右腿。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在荆山痛哭,文王派人询问,他说道:“我哭的不是因为我失去双足,而是正直之士被诬蔑成骗子,一块美玉被说成石头。”文王叫人凿开这块玉璞石,果然是一个天下无双宝玉,这就是后来的“和氏璧”。《史记·蔺相如传》载:后和氏璧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诈称愿以十五城换之,赵国使臣蔺相如见机应变,以身护玉,严词指责,终于使秦王诡计破产,而完壁归赵。此事震撼古今,传说佳话,唐代诗人曾游荆山留诗曰:
抱璞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www.daowen.com)
空山日落猿声啼,疑是荆人哭未休。
楚王视宝玉为顽石,诬贞士为狂人,这对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帝王来说还情由可原的话,但对那些专工玉匠来说却是一个耻辱。所以李白曾借此针泛那些有眼无珠、颠倒黑白的当道者: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壁遭谗毁;
荆山长长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幽默加讽刺,褒贬自分明。到此一游,触景生情,当有多种收获。
“山榴花似结红中,客艳新妍占断春”,这是唐人白居易的诗句。每年端午节前后,荆山石榴开放,远望灿如朝霞,近看红似火焰,实在是淮上绝妙丹青图。
据县志记载,怀远石榴,汉时已有栽种,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巡按卸史张惟恕曾游怀远作《九日登山》诗一首,其中有:“泉水细润玻璃碧,榴子新披玛瑶红”。这里的石榴历来以其籽粒大、浆液多、皮薄色好、甘甜耐贮而著名。如今怀远石榴已发展到10多个品种,有白花、红花2大类。全国石榴有5大名贵品种,其中以怀远石榴为最佳。石榴除当水果食用外,还可制糖、果子露、果皮、酿酒、制染料和医学治痢疾、驱蛔虫。怀远石榴酒品味绝佳,曾先后荣获中国和巴黎等优质产品金奖。清代栽种有5000多亩,25万株之多,年产达100万公斤左右,但到1949年只有几百亩,几经恢复发展,目前已达170D亩,年产石榴40万公斤上下,并销往海内外10个国家和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