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蚌埠火车拉来的城市:从婴儿诞生到解放

蚌埠火车拉来的城市:从婴儿诞生到解放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1年12月,在津浦铁路第一列火车汽笛声中,蚌埠如同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诞生了。这里日有“蚌步集”,遂有“蚌埠”之名。蚌埠沦陷后,日伪政权虽然把这里当作“安徽省维新政府”,但充其量也不过是凤阳县所辖的一个区。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

1911年12月,在津浦铁路第一列火车汽笛声中,蚌埠如同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诞生了。

它虽然很年轻,但孕育时间却很长。《尚书·禹贡》说这里有“淮夷珠”,珠,即蚌埠。这里日有“蚌步集”,遂有“蚌埠”之名。

“蚌埠流珠”为凤阳八景之一。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地处凤阳、怀远、灵壁三县交界处,有“鸡叫狗咬闻三县”之说。清末诗人胡士星在《蚌埠道中》描绘这里情景时说:“树里两三家,疏篱带落花;园林新雨后,麦秀渐抽芽。”后来,凤阳府衙见此过路行人渐多,鱼货生意日盛,便设立“三县司”,由府衙直接治理、收税。

1908年动工兴建津浦铁路(天津至南京浦口),计划全长1014公里,投资8014万元,向英、德借款5000万镑,由尚书吕海寰主其事。翌年,蚌埠段和淮河铁路大桥相继开工,使这个小渔村骤然喧闹繁荣起来,人口增多,商贾纷至沓来,同时蚌埠地处浦口至徐州中点,不管那头发车,都得到此加煤加水,旅客到此住宿休息,这样蚌埠又成为一个“宿站”,通车后又设立蚌埠车站。尽管当初车站多为芦席栅,发车敲铁轨,但随着隆隆的车轮声,一座新兴的城市悄然成长起来。

特别是1913年,军阀倪嗣冲受命于袁世凯,在此建立了“安徽督军公署”;1926年,军阀张宗昌在此亦成立“安徽省政府”,曾一度成为全省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当时可谓华盖云集,车水马龙,各种消费性商业也应运而生,人口激增,房屋增多;道路拓宽,迫使这座城市日日在发展、在壮大。蚌埠沦陷后,日伪政权虽然把这里当作“安徽省维新政府”,但充其量也不过是凤阳县所辖的一个区。(www.daowen.com)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952年春改为省辖市。当时城区只有4.7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街道狭窄,工业薄弱。经过40多年来的发展,蚌埠现有面积5917平方公里(辖怀远、固镇、五河三县),其中城市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其中城市人口近90万,成为津沪、淮南两条铁路交会点上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千里长淮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日的蚌埠,作为一个水陆交通枢纽,不仅带动了欣欣向荣的商贸业务活动,而且也形成了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如果糖、卷烟、制药、毛纺、铅笔、酒精和肉类加工等,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有13个大类上百个品种出口创汇;平板玻璃等建筑材料也很发达,素有“玻璃城”之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工业区、生活区井然有序;大街小巷,绿盖如荫。市内有南山、张公山、大塘公园;近郊有龙湖风景区、曹山、鲁山等。曹、鲁二山,旧传三国时为魏国曹操吴国鲁肃屯兵、藏粮之处。远郊还有怀远荆、涂二山天然佳境。

若登上新建的淮河蚌埠闸,放眼眺望,长淮如练,百舸争流,市南群山错落,湖水粼粼;市北平畴千里,稻谷飘香。南来北往的列东在林立的高楼中鸣笛而过。此时此刻,此景此情,你一定会领悟到:没有津浦铁路的兴建,也就没有这个“渔村古渡”的巨变。80多年的历史,它是现代文明在这块古老土地上崛起的象征。所以有人说:“蚌埠是现代文明——火车拉来的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