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老年人受骗现状
腾讯公司2019年10月9日发布《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简称白皮书)中指出,目前诈骗手法种类名目繁多,其中的交易诈骗、返利诈骗、交友诈骗是让中老年人“屡屡中招”的三大骗局,占比超过60%;兼职诈骗、仿冒诈骗、金融诈骗的占比则紧跟其后。中老年群体人均受骗金额在万元以上,行骗地点主要发生在被骗人群容易聚集、集中居住的社区及周边活动场所。
白皮书数据还显示,涉及钱财类诈骗占比高达84%,以骗取钱财为主要目的的电信网络金融诈骗将会爆发性地增长。因网络购物、投资理财引发的涉老纠纷也逐渐涌现,高龄离婚案件亦逐渐增多。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职业化、团伙化骗取中老年人钱财的现象越发普遍。
从司法角度来看,涉老案件主要案由为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离婚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等。涉老受害人案件罪名主要有非法集资罪、诈骗罪、销售伪劣产品和药品罪等。为此,政府部门要支持传承法务进社区,首要任务就是宣传、促进老年人保护好养老钱、看病钱、救命钱,要老有所居、老有所乐,倡导预先平衡安排生前及身后人身及财产权益,防范钱财、房屋等被欺诈,避免上当受骗、老无所依、引发家庭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二)常见类型的骗局防范
1.“以房养老”骗局
“以房养老”骗局对中老年人的伤害极为恶劣,往往致中老年人住无定所,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安定。该类骗局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美国也不例外,甚至有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参与其中。
骗子公司通常以赠送小礼品、提供免费餐饮、健康讲座等方式,将中老年人聚集起来,由所谓的“理财师”利用中老年人认识的短板开展免费理财讲座,进行洗脑。利用中老年人希望老有所为,还能自我创造价值,不给下辈增添负担,甚至希望自己有能力帮助下辈的心态,描绘了一幅老年人能自食其力、老有所为的情景。骗子公司更是将自己包装成有民政部、全国老龄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大力扶持的假象,向中老年人散发以房养老的各种宣传材料,在显著位置印制上述机构部门名称,使人误以为该骗子公司有国家养老机构支持,营造由政府支持、背景深厚的假象。
骗子公司还租赁场地,设立养老服务总部,一站式养老服务大厅,规模浩大,给中老年人营造公司财力雄厚、骗局项目合规合法的假象。骗子公司还常常利用公证处、律师或其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士为其站台,让人陷入骗子公司导演的骗局幻象中,警惕防范松懈后,骗子公司就许诺给予高额利息,并承诺保本保息,提供所谓可靠的公司担保,让人更加深信其保本保息的投资承诺可行可靠,诱骗中老年人将自己房产交给骗子公司进行抵押,贷得款项交给骗子公司,美其名曰由理财师提供贴心的专业投资理财服务。
“以房养老”骗局的实质是骗子公司用中老年人房产为骗子公司的借贷提供了抵押担保,骗子公司获取钱款,或直接占用贷款,或用贷款进行冒险投机,由骗子公司占用或控制贷款。中老年人因抵押了房产成为钱款出借人的抵押债务人,是借款债务实际承受人,成为真正的借款承受主体。当借款到期后,出借人要求中老年人偿还借款并对抵押房屋主张行使抵押权,此时,中老年人即使报案、信访、诉讼也没有用,诈骗老人的是骗子公司,不是银行或出借人,也避免不了用已抵押的房屋拍卖后清偿银行或借款人借款的责任。大多数结果是中老年人几百万元的房子,只得到了几万元或几十万元的蝇头小利,房子却没有了。
2.项目投资骗局
骗子公司往往编造“认领驴、牛、羊、树、农场、草原”等投资项目,虚构高额的投资回报,然后到社区吸引中老年人,通过投资理财讲座等方式,以免费赠送食品、组织免费旅游考察、参观的方式为手段对中老年人进行洗脑。
然后,向中老年人发放宣传资料,灌输其编造的所谓投资意义、前景和丰厚回报虚假信息,通过签订合同、办理公证、律师见证等方式骗取中老年人钱财。
被骗中老年人以为认养一头驴或几棵树按份出资就可获得丰厚的回报,等到被骗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后,骗子得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3.炒股理财骗局
骗子公司通过手机交友软件添加受害中老年人,骗子公司员工将自己包装成专业的理财讲师、炒股大神,不断向中老年人灌输炒股理财信息,取得信任后,开始将中老年人拉入某个炒股软件,指导老人如何操作,一旦进入骗子公司圈套后,不久就会出现各种提现困难或是亏空,导致血本无归。之后,骗子公司便溜之大吉,联系方式拉黑,公司跑路,使得中老年人损失惨重。武汉市公安局通报,2020年7月,武汉警方受理的中老年人被骗警情中,平台投资类诈骗占43.9%,发案最高。[15]其次,依次为虚假网站、链接诈骗,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冒充购物客服退款诈骗和虚假购物消费诈骗。受损资金几乎全部通过网络渠道损失,被骗人中79.8%是离退休人员。(www.daowen.com)
退休老人手上一般都有一定的存款,但因缺乏理财的门路,喜欢在网上寻找理财途径,这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随着年纪增大,老年人的知识、信息结构明显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对日益翻新的骗术识别能力也有所降低,易被迷惑,从而成为犯罪分子诈骗的目标。
4.集资骗局
有些骗子公司,往往伪装成金融机构,在银行门口拿着高利息回报的宣传单,发送给出入银行的老人。一旦有中老年人被高息回报吸引至目标地,骗子公司会摆上几台电脑,招募统一着装的员工,摆着各种高大上的资质证书或是与知名人士的合影照片,给中老年人营造一种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的错觉。投资前,骗子公司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进行虚假宣传,承诺保本、定期付息,虚构或者夸大自己的投资项目,甚至会拿出一本像模像样的合同让中老年人签署,诱使中老年人乖乖掏钱。中老年人投资以后,骗子公司会发放几期甜头,让中老年人拉拢更多身边的人来此“投资”,等到积累的数额达到一定金额后,往往都是人去楼空。
5.电信、网络诈骗
(1)冒充公检法机关进行诈骗
骗子公司利用老年人对政府公检法机关的信任,冒充“公检法”等国家工作人员,称老年人或其亲属涉嫌犯罪,吓唬老年人,为了证明清白,老人就根据骗子提示,将自己账户的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接受调查,结果被骗。
(2)中奖骗局
骗子公司采取发短信、微信消息等方式,告知中老年人中奖的信息,培养职业员工使用预先设计好的话术,引导中老年人进行后续“领奖操作”,实质是开始了诈骗。多是拿捏住了中老年人爱贪便宜的普遍心态,以“免费”“无偿”为噱头,待中老年人上钩后,点开带有病毒的链接或页面,个人信息就会随之泄露,任由骗子宰割。
(3)转款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一旦中招,往往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常见的比如“猜猜我是谁”电话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打通电话后以“猜猜我是谁”的形式,假冒受害人多年不见的朋友,以借钱救急等形式骗钱。
6.保健品诈骗
骗子在社区内租一个门店,用免费体检、免费送礼的借口吸引中老年人来上养生课,在上课的过程中兜售所谓的“保健品”,甚至号称这些保健品“包治百病”。然而,这些保健品不但价格不菲,甚至还会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这类骗子往往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等到中老年人亲属去找的时候,早已不见踪影。
7.交友、婚恋诈骗
夕阳无限好,“黄昏恋”却可能成为“大坑”。近年来,以婚恋为名的诈骗案件,在老年群体中逐渐爆发。老人本想在晚年寻找到能够与自己相互扶持的伴侣,却往往遇人不淑,最终人财两空,着实令人唏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往往比较空虚,再加上警惕性和识别能力的下降,使老年人成为诈骗分子“关注”的“重点对象”。在五花八门的骗术面前,一个不小心便容易落入陷阱,给自己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