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秘书参谋的职能考辨的分析

秘书参谋的职能考辨的分析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甚至否认古代秘书人员的参谋作用和秘书工作的参谋言谏职能。三省之中中书居首,职能广泛,负有拟制、发布政令,收受、批答奏章,参与朝廷各种重大活动等职责。中书省上至辅佐皇帝执政,下至对敕令的查办督办,参谋作用显而易见。秘书的直言谏政能使君主和主官修正自己的言行,避免作出错误的决策。开明的君主、主官大都是主张、鼓励秘书直言进谏的。

秘书参谋的职能考辨的分析

参谋言谏职能是我国秘书人员的传统职能之一,古代秘书人员在发挥参谋职能时,将参谋活动渗透到许多具体琐碎的秘书实务即办文办事之中,这是他们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主要方式。这种以秘书实务为秘书工作的基础和本体,参谋职能通常在完成秘书事务过程中得以体现的参谋方式,使秘书的办文办事职能和参谋职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能调动广大秘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秘书工作的效能。

古代秘书工作的参谋言谏方式是多样的,途径是广泛的。古代秘书工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有的参谋与办事相融,参谋职能不是十分明显;有的秘书人员或集秘书与谋臣于一身,或集秘书与主官于一身,其身份值得推敲。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甚至否认古代秘书人员的参谋作用和秘书工作的参谋言谏职能。

参谋言谏职能是古代秘书的基本职能,《周礼》记载,太史寮设有“五史”,即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他们各有分工,或“掌文书以赞治”或“奠系世,辩昭穆”,使太史寮成为一个具有拟制、处理公文、保管档案、组织会议、宣布政令、调查研究、了解民意、提供下情、接受咨询等综合职能的参谋部。史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相当大的发言权。据《史记•晋世家》记载:周成王曾与其弟虞叔玩耍,随手捡起一片桐叶削成圭(美玉)状,开玩笑说:“我以此封你为君。”史官史佚在旁记录了此事,事后便督请成王择日封赐其弟。成王说这是开玩笑,不以当真。史佚正色道:“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建议他认真履行诺言。周成王果然采纳了史佚的建议,赐封虞叔为唐国国君。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所以在历朝历代的秘书机构中颇具典型意义。唐朝的中央秘书机构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三省之中中书居首,职能广泛,负有拟制、发布政令,收受、批答奏章,参与朝廷各种重大活动等职责。《旧唐书•职官二》说:“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中书侍郎掌贰令之职。凡邦国之庶务,朝廷之大政,皆参议焉”,中书舍人更是“凡百司奏议文武考课皆预裁焉”“制放既行,有误则奏而正之”。中书省上至辅佐皇帝执政,下至对敕令的查办督办,参谋作用显而易见。门下省通过“封驳审议”来发挥其参谋作用。《白居易集》卷四八说,门下封驳的范围颇为广泛:“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不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以侍中裁退之。”《新唐书•百官二》也说“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门下省的这种重大作用,避免了封建统治机器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许多失误,确保了其正常运转。《新唐书•刘之传》说:在唐代中后期,翰林学士不但“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而且号为“内相”“密与参决时政”,发挥着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旧唐书•职官二》曰:安史之乱后,更是“天下用兵,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旧唐书•陆贽传》记载:陆贽是唐德宗时一位有名的翰林学士,深谋远虑,深受德宗赏识。朱泚叛乱时,陆贽随德宗避乱奉天,为了争取民心,平定叛乱,他果断劝导德宗引过罪己,亲自替德宗起草著名的《奉天改元大赦制》,在这一罪己诏中,以德宗的口吻痛切自责“暗于经国之务,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戎之劳苦……天遣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结果“宣谕之时,士卒无不感泣”,使民心复归,很快平定了朱泚之乱。

清朝的军机处“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负有拟制诏旨、处理奏折、参与政务、参审大案、奏补官员等多项职守。军机大臣参与政务履行参谋职能的方式有五种:一是常侍皇帝左右,陪同皇帝出巡,随时回答皇帝的咨询,起参谋顾问作用;二是查议皇帝特交的不能裁决的重要政务,将研究结果密议上奏;三是对某些官员奏折中提出的请示,在皇帝不能定度时,会同有关衙门商议,提出处理意见;四是参加皇帝的廷议,就军国大政进行讨论,提出见解;五是就皇帝在处理政务、批复奏折时遇到的疑难提供见解。

古代秘书实现参谋言谏作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方式有参与政务、规劝进谏、校正公文、经筵讲学等。

参与政务是古代秘书主要的、直接的参谋方式。秘书在皇帝或主官召集的会议中就某一专门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建议,也包括随时随地的策划。古代缺乏科学决策的条件,决策大多是经验性决策,谋士的作用非常大,在这些智囊谋士当中,相当一部分是秘书,他们在决策者身边,熟悉情况,看问题很准。《三国志•荀彧传》载“建安元年,太祖击破黄巾,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时,洛阳一片废墟,献帝发出勤王令,而响应者寡。苟彧高瞻远瞩,及时向曹操谋划说“昔晋评论以纳周衰王而诸便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稿素而天下归心……,奉主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桀,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使曹操及时作出了“奉迎天子都许”的正确决策。曹操之所以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争霸中原的政治优势,秘书荀彧功不可没。

谏政是古代秘书参与政务,发挥参谋言谏职能的重要途径。秘书的直言谏政能使君主和主官修正自己的言行,避免作出错误的决策。三国时曹操的别驾从事崔琰,是位敢谏、善谏的秘书人员。《三国志•崔琰传》记载,曹操刚占冀州时,想从冀州征兵三十万,兵源固然解决了,但未曾好好地治理就征兵扰民势必造成百姓反感,导致民心大失。崔琰对这一切洞若观火,于是坚决反对曹操的这一决策,果断进谏说:“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使曹操取消了征兵计划,避免了与民冲突,失去民心。

开明的君主、主官大都是主张、鼓励秘书直言进谏的。开创贞观之治李世民,就是十分重视秘书的进谏作用的。在他当政时,以进谏为主,甚至以“规谏”为业的秘书职官竟然有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拾遗、补阙、起居舍人、起居郎等七八种之多。他虚心求谏、诚意纳谏,对敢于进谏的秘书十分称赏。谏议大夫魏征,以敢于犯颜直谏而著称,太宗对他十分欣赏。他曾把自己比作金矿,将魏征比作良匠,不无感慨地说:“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宝”。魏征死后,李世民如断一臂痛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同样,凡有所作为的秘书,也都是以直言善谏为己任的。宋光宗时中书舍人陈傅良,是一位敢于直言谏政的秘书。当时光宗以有病为借口,深居简出,不理朝政。陈傅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无畏上疏,恳辞劝谏,终于说动光宗上朝。可是,当光宗行至御屏后面时,又遭皇后阻挡。陈傅良竟然冒死拉住光宗的衣襟,磕头哭谏。(www.daowen.com)

文字工作是古代秘书最基本的工作,而撰制校正公文的过程也是秘书进行参谋活动的最通常的途径。秘书往往在撰制校正公文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思想、想法、建议等融进公文中,以实现参谋的作用。许多圣明的君主,精明的主官还特别要求秘书在拟制公文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贞观政要•政体》记载唐太宗就曾对身边的秘书官员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便皆须执论”。诸葛亮也对秘书人员提出了“违覆”“直言”等要求,大凡有所作为的秘书也以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荣。苏辙《龙川特志》记载,宋仁宗时宰相晏殊失宠,仁宗“欲重黜之”,学士宋祁觉得不妥,在起草处分晏殊的诏书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仁宗改变初衷,仅将晏殊“降二官知颖州”了事,秘书在制文校正时的参谋作用可见一斑。

经筵讲学是古代秘书人员发挥参谋言谏职能的又一途径。《历代职官表》有“唐以前无陪侍君主讲论经史之专官”,秘书经筵讲习,通过讲经论史的手段来达到参谋目的的事例还是不绝于史的,像商朝巫史“托鬼神以陈政事”,秦李斯《谏驱客书》,便是经筵讲学意义上的参谋。唐朝设立了由翰林学士等秘书担任的侍读,侍讲,《历代职官表•经筵日讲》记载“宋代始,以每年春秋,差侍从官充讲读官以时入迩英阁轮班讲读。元始有经筵之名,明遂定经筵为内廷之经常典礼,以大臣知经筵事,以翰林官充经筵官”。在清朝,内弘文院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皇帝、皇子、亲王讲课,学士们常常考察历朝历代帝王的所作所为,讲释历代帝王行事的善恶、得失等,深得君主的重视。

思考与练习

1.试论封建时代秘书机构周期性“由弱转强”的特点。

2.古代对秘书素质有何要求?

3.试述唐、宋两朝通过相关考试选拔秘书的制度。

4.简述秘书发挥参谋言谏职能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