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在公文传递上首创急递铺制,专递紧急重要公文。元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对一般性公文的驿传也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元朝是中国封建大帝国,疆域辽阔,公文传递任务之大前所未有。元朝承袭金国急递铺而发扬光大,使之真正成为庞大元帝国的血脉交通。元以前的驿传组织曰“驿”,曰“站”,元时合称“驿站”,蒙古语称“站赤”。
元强化了驿传组织,在总结前朝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公文的传递制度。元朝邮驿开始于蒙古国创始人成吉思汗时期,在世祖忽必烈之前,察合台汗已修好由山丹州起,经过河西走廊、畏兀儿境直到他的驻幕地阿力麻里附近之虎牙思的驿道。大规模的邮驿设置则开始于忽必烈时期。公元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公元1271年设燕京为大都,建国号为元。同时,在耶律楚材的主政下,颁布《站赤条划》,并以此为依据,统一蒙古站赤及汉地邮驿制度;适应统治中心的转移,规划以大都为中心的邮驿系统;建立以驿站为主体的马递网路和以急递铺为主体的步递网路。从而形成规模庞大、称雄一时的元朝邮驿,沟通了中央和地方及地方间的联系。驿传站点星罗棋布,朝令夕至。驿站分陆站、水站和水陆相兼站三种,遍设于帝国辽阔的疆域之内,最多时达一万多处。驿站由中央通政院和兵部双重管辖。设驿令、提领、驿丞、百官、脱脱禾孙等员。
元朝驿站除了迎送使臣、提供食宿与交通工具外,平时也兼运送贡品、行李等少量货物,战时还承担军需给养的运输任务。驿站系统于交通枢纽处还设有车站,专门运输金银、宝物、贡品等贵重急需的物资。驿传运输参照宋制,除以马匹递送为主体的驿站网外,还有一套以步递为主体的急递铺网,专门传送官方文书。
《元史•兵志》:“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古人所谓置邮而传命,未有重于此者焉。凡站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其给驿传玺书谓之铺马圣旨。遇军务之急,则可以金字圆符为信,银字者次之。内则掌之天府,外则国人之为长官者主之。其官有驿令,有提领,又置脱脱禾孙于关会之地,以司辨诰,皆总之于通政院及中书兵部。而站户阙乏逃亡,则可以时令补且加赈恤焉。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有饮食,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朝所以为极盛也。”
急递铺将公文划分为“最速”“次速”“平常”三个等级。最速公文日行四百五十里至五百里,次速公文日行三百五十里至四百里,平常公文日行三百里,以轻捷之良马,采用“接力赛”的办法昼夜不停传递。(www.daowen.com)
传递公文,均要装袋封记,挂不同颜色木牌,作缓急标志,有黄漆青字牌,黑漆白字牌,黑漆赤字牌等。紧急公文,内用布包裹,再用油绢卷缚,外用夹板束系。如边关紧急公文,则用“匣子”封锁,挂黑漆赤字牌。凡递公文的牌与匣,均须编号登记,注明收发官署、时间等项。收到公文包、件的铺,由铺司检查验收,办理登记、交待手续。急递铺所在地方监察官署,要定期派员对所传递公文有无延缓、拆封、短少、损失等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即由主管官署和御史台给予处罚。
元朝急递铺之全貌,反映了元朝文书工作讲求效率的突出表现。《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汗巴路为大可汗之所居,故皆有大道,以通各省及诸藩属。大道之上,每隔二十五英里或三十英里,必设驿站一所,以便官员或公差在此歇宿。此等驿站,名之曰雅伯木站。屋极宽大,每站必有修洁之屋数间,陈设极其华丽,虽王公贵人之尊,亦不以为简陋也。其中饮馔一切,均自左近大城中购置,尚有数站,为贵人所常至,此其供应,均由内廷发给。每站蓄良马四百匹,以便外国使臣或官府往来之用。盖长途陆行,马易困乏,故一到前站,则以疲马委之站员,而易马以行,沿途无濡滞之患。即高山大漠之中,去城绝远,四无居人,而驿站仍续续不断,饮馔马匹,供应周全。大可汗每以内地无业之民,遣送荒僻之地充站役,赐之耕种之地,不数年间其左近自成村落矣。因有此项制度,故各国贡使,以及大可汗派赴各国各省之专使,长途均无缺乏之苦,可谓周之极矣。驿站之间,每隔三英里,必有一小村落,约有居民四五十家,此亦公家所设。其居户大都均为邮卒,其人腰际缚鞓,上系以铃,疾行道上,声闻甚远。每遇投递公文,甲站之人,负之疾行三英里,以之交付乙站,乙站之人,再以交付丙站,故人不疲而递信极速。其所以腰际系铃者,使前站之人,预知将有公文递至,有所准备,以期不误时间也。大可汗所辖版图绵亘,非如此不足以寄号令于边远。往往边界有警,不数日即可达于大可汗。有时大可汗居上都,汗巴路早间摘佳果,令邮卒递呈大可汗,到明日午后,已达上都。若寻常旅行,自汗巴路至上都,须十日之程也。
每村之中,设书记一员,专记某件公文何时何日到站发出。尚有巡查各站之官,每月稽查站吏邮卒之勤惰一次,记其功过。邮卒除不纳丁税外,每月尚可文领工食。驿站马匹,均由左近城市人民供其喂养之费,每年由各城官吏调查户口一次,计其岁入之多寡,责令每人纳费若干,以供驿站经费。此项捐纳仍并入地丁钱粮,一同赴柜交纳。官吏但于钱粮解京之时,扣留若干,以充驿站经费。前言每站有马四百匹,其实常川在厩者,仅二百匹耳。盖马居厩中,时常应差,则易消瘦,故分马四百匹为两班,甲班供应时,则乙班放牧,每班一月一轮,故马亦得休息之时。……如遇重要军情,须加紧递送者,则每日必行二百或二百五十英里,背插飞鹰标识,以示紧急之意。此等重要军情,往往必以二人递送,人各急装,缠布于首,策快马,同时并行。至第二站,必有二骏马鞍辔以待于此,并不休息,立即换马遗行。如是者逢站更马,一日之中,可行二百五十英里。如系最要公文,即夜间,亦加班递送。如遇月在上下弦,黑夜不便于行,则站吏供给人役,令执烛前异。惟夜行时,不似白昼之迅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