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秘书简史:诸侯国的秘书工作

中国秘书简史:诸侯国的秘书工作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国中央秘书人员主要有御史,负责君王的言行和国之大事。另有尚书之设,主要负责政府的文书往来,代表君主起草文件,发布诏令,较多地担负了中央政府的秘书工作。齐国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的封国,在西周初年和春秋时期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又是战国时期率先推行改革并称霸诸侯的国家,它的政治制度和秘书工作对其他各国发生着程度不同的影响。魏国设立了主书一职,专门负责政府的文书工作。楚国中央政府的秘书长称左徒。

中国秘书简史:诸侯国的秘书工作

秦的祖先非子在周孝王时是掌养马的小官,因养马有功而分得秦邑成为周的附庸。其后代一直到平王东迁以后,才因领兵救驾有功而被封为诸侯。秦立国之初地狭而位卑,是处于戎狄包围之中的一个小国。至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西乞术等才士和将领。但与中原隔地千里,成为西戎之霸。与几个大国相比,政治制度、生产水平都很落后。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逐步使秦国强盛起来,与其他六国并称为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后,宰相制度在秦国确立下来。担任相或相国职务的大都是异国客卿。武官主要有国尉、将军等设置。

秦国中央秘书人员主要有御史,负责君王的言行和国之大事。秦王与赵王渑池相会时就有御史陪同左右。另有尚书之设,主要负责政府的文书往来,代表君主起草文件,发布诏令,较多地担负了中央政府的秘书工作。在秦国的相府中还首次设置了长史一职,它是全国最高政务机关中事务主官,有一定的实权。李斯在投奔秦国的初期就曾担任此职。他抓住有利时机出谋献策。谋划军政大计,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各诸侯国的军事征服、外交离间的策略,表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为以后平步青云荣任宰相奠定了基础。

秦王室的秘书人员有主管宗庙祭祀仪的奉常。其下属官员有太乐、太祀、太医、太史、太卜以及博士,兼具秦王参谋和生活服务班子的作用。典客有丞一人,是礼仪官员,掌诸侯及各部族首领的来访接待及朝觐礼仪。卫尉是掌宫门屯兵及警卫的官员。此外,王室中还有中常侍、给事中等侍从官员以及为王后和太子服务的太傅、少侍等宫官,实际上也是王室的秘书人员。

齐国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的封国,在西周初年和春秋时期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又是战国时期率先推行改革并称霸诸侯的国家,它的政治制度和秘书工作对其他各国发生着程度不同的影响。

齐国于齐桓公和齐威王时曾分别任用管仲和邹忌为相,两次实行规模较大的改革。改革之后,齐国旧贵族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新兴的地主阶级基本上占领了政治舞台。齐国较早地创建以君主为核心的专制政体和官僚体制。齐国的政府最高行政长官称为相,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与他曾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总理国政,推行改革。在宰相之下,设大司田掌农业,大司马掌军事,大司理掌刑罚,大行掌外事,大谏掌谏议,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中央行政统治体系。

宰相既是齐国最高的政务官员,同时也担任着大量的秘书工作任务,对重要国政提出处理意见,制定并起草推行改革和进行统治管理的法规法令,协调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为国王提供参谋和顾问。在宰相之外,齐国设立掌书一职,专门负责国君及朝廷中重要文书的起草,传达诏令并保管文书档案,是比较纯粹的秘书官员。在宫廷中还设有辅弼国君和太子的太傅以及通古今典史以备顾问的博士,都是国王左右的秘书官员。

齐国的地方政权已设立了县。县的官员称为县令或大夫,由中央政府委派,各地方城区和近郊设乡,郊外设属。县令之下已有司马等官员协助县令处理日常事务。因此,在齐国的地方政权组织中也有秘书人员的存在。

晋国是周成王之弟的封国,也是春秋时期较大的封国之一。晋国在晋文公执政时曾称霸诸侯,连周天子也参加晋主持的会盟。晋国设相为百官之首,其官制设置和地方秘书机构大多与中原其他国家相似。晋国的军事制度和军事组织比较发达。军队最多时设有六军,军队的管理除设司马、将军之外,还在军中常设了类似秘书性质的武官和军大夫,掌管军事行政。如舆师管理徒卒名册,另有司空掌军事后勤。这些官员都是军事首长的参谋辅助人员,担负着军队内的秘书工作。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三国的政治制度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三国的首脑都改大夫为侯,后又称王。宰相制度开始确立起来,掌兵的将军从宰相职务中分离出来,大量的士人被吸收到官员队伍中来,开始担任各级官吏和秘书职务。魏国设立了主书一职,专门负责政府的文书工作。

韩、赵、魏在其国内的地方设立郡县两级政府机构。郡设郡守、太守,为一郡之长,由国君直接任命。郡守之下设郡尉和御史,分别掌管地方的军事、监察事务。同时协助郡守处理政务,担当着一定的秘书工作。县的长官称令,也称大夫,属官有令史,其职责为协助县令掌文书,调查案件或受委托办理某些专项事务,是地方的秘书官员。令史之下,还有县丞、县尉、县司马等都是佐史一类文职秘书官职。(www.daowen.com)

楚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的一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在西周乃至春秋时期,楚国都偏处南方之地,与西周王室及中原各国交往甚少。因此,它不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且在职官分设上,也自成体系。

楚国行政的最高长官是令尹,在楚王之下,执掌全国军政大权,入则治民,出则为将,相当于中原各国的相。战国时期著名的春申君黄歇就曾典掌此职。除令尹之外,楚国在中央政府设司马主管军事,带兵打仗,设司败(也称廷理)主管刑罚狱讼,设关吏主管市场交易及各地关卡。在地方政权方面,楚国最早设县。早在春秋初年,楚国就将灭掉的边远小国改为县,县设县尹或县令以治其事,荀子就曾经担任过兰陵县令之职。县上还设有郡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楚国中央政府的秘书长称左徒。左徒从其来源看来应沿于司徒之职,在司徒之下设左右司徒为其助,楚人以左为上,因此左司徒的地位逐渐上升而成为重要的职官。左徒的职能是随侍楚王左右,对国家大政方针及重要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供楚王裁决。与楚王共同商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的重要机务,代楚王起草诏令及其他文件,显然,左徒具有秘书长的地位和作用。春申君黄歇在出任令尹之前曾任左徒。诗人屈原也曾任楚怀王的左徒,在任职期间就许多重大朝政问题向楚王献计献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楚国王室宫廷秘书类官员主要有师(大师)、三闾大夫、左史、司宫等官员。师是负责对太子进行教育的职官,三闾大夫是掌管王族中子弟教育的职官。屈原就因辞章出色、才学渊博而任过此职。左史是史官,负责记录楚王言行和国中宫中之大事;司宫为管理后宫事务之官员,往往由宦官担任。与历代的宫廷事务官员一样,楚国王室的这些宫廷事务官都是以楚王为中心并为楚王和王室提供服务的秘书人员。

思考与练习

1.简述士充实秘书队伍的历史背景。

2.春秋战国时期,史官地位明显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3.社会调查情况的上报方式主要有哪些?

4.概述春秋战国时士的素质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