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周社会调查制度:中国秘书简史

西周社会调查制度:中国秘书简史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调查的出现,最早在西周,这种制度与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有密切联系,当时主要是从观政和观俗两方面进行。社会调查真正形成制度的要属西周的采风制度。调查是定期的,经常性的。太师是周王室主官调查工作的,行人采集之民歌俗语因而也有的献给太师。采风作为周朝行政管理工作一大创举,采风调查的范围几乎遍及周王朝整个统治区域。采风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对社会现状的综合调查。

我国自古就有调查的好传统,相传部落联盟时期,尧在四通八达的地方,设进善旌(即幡),谁有好主意,都可以站在旌下发表。尧又根据舜的建议,命舜在土阶前树立一根木柱,让百姓在上面书写意见,指出自己的过失,以修明政治,称为诽谤之木,由于此木是舜受命而立的,舜又名重华,所以又称华表封建制度确立后,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帝王到各地巡视,调查民情的记载更加多。这些巡视对帝王了解社会、了解民情以更好地统治国家、稳固江山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社会调查的出现,最早在西周,这种制度与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有密切联系,当时主要是从观政和观俗两方面进行。

观政的原因是周初统治者吸取商朝之教训,一再警惕自己要以殷商为鉴。《尚书大诰》说:“威不可信,民情则大可见。”天意就在民情中,民心向背可以决定天命之去向,一旦失德,天命即转向他人。西周确定了轻鬼神、重人治的治国方略。重视人治,就需要掌握民情,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情,安抚民心,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并善待人民,致力于改善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观俗主要是周王朝实行“尊礼尚施”的宗法礼制,《周礼》上说的“治国八则”之一即是“礼俗以驭其民”。了解各地民俗,有针对性地实施治理方策是“修其教不易其俗,其政不易其宜”,亦即用礼制教导人们敬让亲和,根据不同的习俗施行相应的政令,使人民安居乐业。唯其如此,才能达到“礼俗以驭其民”的目的。

西周统治者虽然祭祀神灵和祖宗,但更加重视人治。《礼记•表记》云:“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西周以前,统治者的神权意识都非常强烈,多笃信鬼神。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进步,人们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逐日增多,科学知识也日渐丰富,神权统治削弱,官员的宗教色彩淡化,统治者重人治而轻鬼神,他们勤于政务,谨慎于民事,如此重视人治的统治者,必然要求了解、掌握民间动态

社会调查真正形成制度的要属西周的采风制度。在西周立国之初,即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社会调查制度——采风制度。所谓“采风”即帝王派专人负责采集四方风俗善恶,代语歌谣。

周王室设有不同层次的“采诗之官”,全国主管调查工作的是太师。调查是定期的,经常性的。天子每五年要从镐京出发东巡,视察各诸侯国,所到之处都要太师把所采集的民歌拿给他看。各诸侯国内都设有专门收集民歌的官吏称“行人”,行人每年春秋两季出去收集民歌,沿途摇着木铎,让老百姓知道采诗的官吏来了,于是他们把诗歌献出来。行人收集到的诗歌再送到乐官“太师”那里,谱成曲子,唱给周天子听。(www.daowen.com)

何休注《公羊传》里记载民间的采风人员,因礼治制度规定的身份等级,不能将采风之所得直接面交天子,必须由“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即从乡野上到城邑,由城邑上报至国都,再汇报于天子。太师是周王室主官调查工作的,行人采集之民歌俗语因而也有的献给太师。而职位高的官员可以直接将调查情况向天子陈述,如“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采风作为周朝行政管理工作一大创举,采风调查的范围几乎遍及周王朝整个统治区域。《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采风范围相当广阔。《诗经》中所收民歌,年代从西周前期、西周后期和东周,从公元前11世纪延续了五百多年,不仅盛行于整个西周,也为东周沿袭。

《诗经》采集的民情包括各方面的内容。有反映人民对连年不断的战争的厌恶和战争造成的妻离子散、田园荒芜的惨景,如《何草不黄》《击鼓》《伯兮》《东山》等篇;有反映人们对统治者的仇恨,如《节南山》《正月》等;有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如《雨无正》《巧言》《召》等篇;有反映劳动人民生计艰难,贵族对他们剥削、压迫和他们的愤怒,如《七月》《硕鼠》《黄鸟》等篇;也有反映人民对家庭生活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如《氓》《十亩地》《野有蔓草》等篇。《诗经》主要内容,是一部西周社会调查材料的汇编。采风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对社会现状的综合调查。

西周开始创立的采风制度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久,都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国家管理的有效举措。采风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一个创举,采风的主要责任官“行人”就是古代的调查员,采风所得的材料就是古代的调查材料。采风制度通过形象思维来反映民意,并用形象思维分析方法以了解民意;今天的民意调查是通过逻辑思维,主要是借助于判断“是”或“否”、“赞成”或“反对”来反映民意,明智的统治者可以从这些第一手资料里“知天下”,觉察到潜伏着的危机,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来缓和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我国秘书工作者有着注重社会调查、广泛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供领导者决策参考的优良传统。古代观风俗、知得失的调查之法可以看作今天秘书工作中调查研究工作的起始。

西周采风制度影响深远,采风之制不仅为东周所继承,如《墨子•公孟篇》所说:出现了“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的盛况,而且对后世也颇有影响,后代统治者也经常由秘书人员随行,巡查地方民情。虽然早期的采风、采诗等社会调查,不能与今天秘书工作中有目的、有对象、有专题的社会考察和调研相提并论。但是由政府组织,由太师、史官、行人等秘书人员从事具体工作的调查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将民间诗歌、风俗采集起来以供欣赏的简单文化艺术活动,而是从采风中了解四方诸侯及广大领土上的民情风俗,在具体的歌谣中反映各地政治的善恶,人心的背向,百姓的好恶,从而反映出官吏的清浊和政绩的优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