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献准备阶段,研究者收集到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依据其中与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完成了研究综述。研究者通过对初步编纂的资料长编的解读,[16]可以提出有关研究课题的若干假设,详细规划研究项目的目的及内容,明确限定研究对象,制定实地调查方案,设计资料搜集方法以及分析方法,最后还需要对田野调查的实施步骤和经费预算作出详细规划。
一份调查计划应该对上述实地调查的环节一一作出设计。其中,用于实地调查的调查提纲是调查计划的核心部分。林耀华认为,制定一份调查提纲是实地调查的第一步工作,研究者需要搜集一切可以得到的素材和个案,并将之归纳概括为一个“抽象的大纲”,“好像一个图表一样,在调查的时候,应以具体的方案表示出来,然后把所得的材料,提纲挈领,纳入图表内。诸如亲属关系、经济事业、魔术表演、宗教仪式、法律行为等,都应一一彻底调查分析具体事实、举例和个案等,而后绘成图表,编制纲领。有了这个轮廓,再去探讨文化内容就比较容易了”。[17]显然,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是调查者赖以展开实地调查的“路线图”,它们为实地调查指明方向和路径。
调查提纲应该写明需要在实地调查中解决的问题、实地调查内容、实地调查方法等等。调查提纲的项目应当尽量详细,调查者最好能够根据这些项目再制定一份调查细目。调查细目重在指明调查过程中应加注意的内容,它是制定调查问卷、设计访谈问题的依据。调查细目不同于调查问题和调查问卷,不能直接用作实地调查过程中发放的问卷或问题提纲。在实施田野调查的过程中,调查者还应根据调查地点或调查对象的特点,相应制定针对某一个社区乃至某一个个人的问题提纲。
按照调查目的与调查内容之不同,调查提纲可分为综合调查提纲和专题调查提纲两类。如果是以了解一个社区的整体历史为目的,则需要制定一份包含社区历史全面状况及其历史变化的综合调查提纲;如果是以社区历史变迁的局部或某一方面、某一专题作为研究对象,则需要编订专题调查提纲。
综合调查提纲的目标通常是供研究者了解一个社区的普遍状况和一般情形,因而应尽可能涵盖这个社区各个方面的历史变化,诸如生态环境、人口、家庭、政治组织、经济活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教育状况、基础设施等,以便研究者从整体上掌握一个社区的社会变迁。这类综合调查提纲的目的决定了调查项目最好能够覆盖尽可能全面的内容,将调查之前能够预判到的项目全部列在提纲中。一些学者在田野调查中的经验证明,尽管提纲中所列项目未必最终都能够体现在问卷或访谈问题中,但有必要尽量详细罗列。这样既可避免遗漏重要方面,同时还可使研究者获得以往调查所忽视的某些历史变化。[18]比如,《社会性质调查参考提纲》中的《封建社会调查提纲》即包括经济、政治和法律、生活、习俗、文艺及其他方面,以其中的“经济”纲目为例,其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又包括土地情况与农作物、生产工具、劳动力、耕作技术、农业灾害与防治、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租佃关系、借贷关系、雇佣关系等)、手工业(又细分为经营性质与范围、纺织、冶金、建筑、行会、劳役和负担等)、商业等等。[19]再比如,笔者在准备20世纪常熟农村社会变迁调查时,曾有过详细论证和准备,先拟定了包括社会经济、家庭经济、社会文化、社会秩序和社会控制等项目的调查提纲;再将每一类项目细化为不同的子目,每一子目又由不同的调查或访谈问题组成。
专题调查着重于某个研究主题的深入考察。由于社会系统可以划分成较小的组成部分,学者们将这些或大或小的组成部分称为子系统、机构、角色等,因此,史学田野调查有可能通过不同规模的专题研究去深入了解社会系统某一层次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系统中,子系统被视为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组成部分。例如,每个社会系统都包括一个经济系统(有组织地生产、消费及分配商品和服务的部分)、一个亲属系统(家庭内部和亲属之间的行为组织),还包括一个政治系统(得到认可的获得和使用合法权力的手段)。除了这些主要的子系统,每个社会系统还包含其他更多的子系统。这些不同的子系统,还可以再被区分为更小的构成单位。比如,经济系统包括银行、工厂、商店、集市、家庭手工作坊等组成部分,亲属系统则包括核心家庭、世系和家族等。在这里,社会系统、子系统、机构、角色这些概念都不仅仅指的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还应该包括各个组成部分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因而是一些其外延既包括社会实体,又包括这些实体的活动(或行为)的概念。[20]费孝通的《禄村农田》、张之毅的《易村手工业》和《玉村农业和商业》、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等,分别以农村的土地制度、手工业生产、商业活动和傣族宗教活动为研究对象,都属于乡村社会系统中的某一个子系统的专题性研究。[21]
专题调查关注的是社会变迁的某个子系统、某个方面或者其中的某一个现象,其调查项目需要集中于专题的细节以及与这个专题相关的其他问题。事实上,在田野调查实践中,专题调查提纲是更加常用的一种格式。周荣德在昆阳士绅身份的实地调查中,即以“访问大纲作引导”,他的访问调查提纲包括:“研究对象老家村子的地理环境;社会和经济背景;家庭成员(曾祖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主要亲戚、妻子、儿女及其他);童年时代;少年时代;成年时代;婚姻、事业、经历,其中特别注意调查对象在重要关头所取得的对后来有深远影响的非常经验和作出的重大决定;阅读的书籍、演讲、文件、事迹、愿望和娱乐等等,以及其他人对研究对象的评论。”[22]
笔者所做的20世纪常熟农家经济变迁调查也属于专题性调查,为此设计的调查提纲包括农具、农作物、肥料、灌溉、耕作、农家经营、规模经营、养殖等项目。在“农产品交易”项下,设计了如下的调查细目:
(一)农作物上市:出售的农产品、粮食的买卖、蔬菜的买卖、其他经济作物的出售;运送的过程;买卖价格的决定方;出售时间、场所;作物价格的变迁,自给的日用品种类、数量。
(二)物品购入:购得的货物种类(谷物、家畜、生活必需品、农具、燃料等)、数量;标明哪些从村庄小店购得,哪些从初级市场(集市、小镇、村内)购得,哪些从中级市场(县府所在地以上的城市)购得。
(三)各阶段农民日常生活中市场交易和自足的比例,评估农户与市场关联程度。(www.daowen.com)
这样,尽管调查人员分散在常熟的15个村庄,但调查的问题完全相同,保证了调查所获资料的同一性,便于归纳和统计。再如,对婚姻礼俗以及花费情况调查的提纲如下:
(一)婚姻礼俗
1.主婚权:女子的婚姻权利、男子的婚姻权利、父母的职分,如包办婚姻、交换婚姻、买卖婚姻和自由婚姻等。
2.婚姻习俗:媒人、结婚手续、妾、定婚、破约、男女结婚的年龄、结婚吉日的选择、嫁妆(妆奁费、脂粉费)、回门、休书、协议离婚、判决离婚、入赘、续弦、再嫁、姨表亲、姑表亲。
3.婚姻条件:两家距离里程(村内、村外、县内、县外、外省)、门当户对、地亩数量、兄弟数量、房屋数量、其他财产数量。
4.婚姻关系:妻子的职事地位、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母子关系、母女关系等。
(二)婚姻消费
1.结婚费开支类目、总额。
2.债务、红包、礼金、媒人的谢礼。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在实地调查之前拟定的调查提纲都是“未定稿”,都需要在调查过程中做合理的修订。随着实地调查的开展和逐步深入,在调查前制定的访谈提纲往往会被修改得愈益具体适用,调查的范围也会逐步扩展到越来越微观的层面。随着调查经验的积累,调查细目也会逐步增加、逐渐丰富。在20世纪江浙沪农村的社会变迁调查过程中,我们也编订了一份实地调查细目。这份调查细目在实地调查的实践中反复修改,目前仍在完善的过程中。作为本书附录1附于书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