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邦至刘秀的传递示意图:一世刘邦→二世刘恒→三世刘启→四世刘发→五世刘买→六世刘外→七世刘回→八世刘欣→九世刘秀。
八世刘钦(刘回长子),南顿令。
生三子:l.刘演,2.刘仲,3.刘秀。
九世刘秀(刘钦三子),字文叔,东汉光武皇帝。母樊娴都。高祖九世孙,长沙定王刘发的六世孙,生于公元前6年十二月。光武兄弟少孤,叔刘良抚循甚笃。曾到长安攻读《尚书》,积累了经典的宏旨要义。王莽政权末年,社会动乱,灾荒连年,各地纷纷举兵反抗王莽政权。公元22年,光武兄弟在南阳郡舂陵乡起义,称为舂陵军。义军与王莽的前队大夫酎阜、属正梁丘赐初战于小长安,失利,紧接着舂陵军与绿林军中的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最大的主力进行了联合,形成了联军,在光武帝的亲自指挥下,很快歼灭了大夫酎阜、属正梁丘赐率领的王莽军队。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光武帝族兄刘玄被新市、平林等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光武帝兄刘伯升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但迫于绿林军人多势大,又有强敌在前,只得顾全大局。更始帝封光武兄长伯升为大司马,封光武帝为太常偏将军。
王莽得知酎阜、梁丘赐战死,汉帝新立,大为惊惧,忙派大司马王寻、大司空王邑率领百万大军讨伐,其中披甲精兵四十二万人扑向昆阳。当时昆阳城中的义军兵力不过八九千人,刘秀派成国上公王风和廷尉大将军留守城中,自己带领十三骠骑闯出去召集兵马。刘秀带领征集到的数千兵马,亲自冲锋陷阵,将士无不以一当百,先后采用强攻、心理战、内外夹击等各种措施,彻底打败了王莽派来的42万披甲精兵,大司马王寻被杀。昆阳大胜后,刘秀又乘胜攻占了颖阳等地。正在这时,兄长伯升却遭到更始帝的阴谋杀害。刘秀非常清楚兄长伯升遭到更始杀害的原因,一是伯升一向不服更始帝的皇威,二是伯升的功劳显赫,可能威胁到他的皇位。自己的战功也非常显赫,搞不好也会遭到伯升那样的下场。因此,刘秀把悲痛埋在心里,忍辱负重。为了消除更始帝的猜忌,他甚至回宛城向刘玄谢罪。更始帝不仅没有杀害刘秀,还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
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推翻了王莽政权。
王莽政权虽然已被推翻,但黄河以北各州郡还未归附更始政权,山东迅速发展的赤眉军以及地方武装势力威胁更始政权的稳定。于是更始帝于十月,派光武帝持符节北渡黄河,镇抚和慰问各州郡。
光武帝在河北,每到一处都要会见各地的官员,认真考察他们的政绩,决定贬斥和升用。同时还平反冤狱,释放无辜囚徒,废除王莽的苛政,恢复西汉的官职名称,深得民众拥戴,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但光武帝在河北也遇到一些麻烦,已故赵缪王的儿子刘林让占卜人王朗假冒汉成帝的儿子刘与,并立为天子,建都于邯郸,还公开悬赏十万户捉拿刘秀;已故城阳王的儿子刘接也在荆县起兵,回应王朗。当时身边没有军事武装的刘秀在冀北困难重重,于是南下信都郡,信都郡太守任光开城门出迎,并在临近县份征调兵马,聚集了四千多人,首先攻打昌城县和贳县,皆降之。王莽成卒正邳彤也率领全城投降刘秀。昌城人刘植和宋子人耿纯,都各率宗亲子弟,占领各自的县城,以拥戴刘秀。光武帝又北降下曲阳,部队的兵马大增,乐于追随刘秀的已有数万人之众。
光武帝随即又攻下中山国并号召各县合兵攻打王朗,相继攻下新市、真定、原氏、防子等县,进入当年赵国的地界,上谷郡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各遣其吴汉、寇恂等将率领精锐的骑兵前来助战,更始派遣的尚书仆射谢躬率兵也来协助,光武帝率军攻下邯郸,诛杀了王郎。
更始帝为了控制刘秀,封刘秀为萧王并召他回京,刘秀清楚更始帝用意,借口河北之地尚未平定而拒绝回到京师,同时将更始帝派到河北的谢躬诛杀,与更始帝彻底决裂。
紧接着,光武帝发十郡之兵攻击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有数十万之众的铜马军完全被收编,使汉军实力大增。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己未日,已有百万之众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在河北鄗县城南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国号“汉”,建都洛阳,年号为“建武”,史称东汉。
在光武帝登基的同月,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帝,拥兵三十万逼抵关中,更始帝与赤眉军大战,皆败,更始帝投降赤眉军,后被赤眉军杀死。
建武三年春,光武帝派出大军西征攻打赤眉军。赤眉军败,南下走宜阳,又被光武帝布下的伏兵阻击,赤眉军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又加之粮草断供,只好请降。丙午日,赤眉军的君臣反绑双手于后背,捧着汉高祖的传国玉玺前来投降。
光武帝在西征赤眉军的同时,还派兵分别平定了割据睢阳的刘永、青州的张歩、海西王董宪。到建武六年初,关东基本为光武帝所定。
自此以后,光武帝又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才将西北的陇右和西南的巴蜀搞定。至此,从王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中国大地又重新走向一统!
光武帝登基以后,在继续完成统一大业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光武帝在位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崩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寿六十二岁。遗诏说:“我一生平凡无德,没为天下百姓做什么事情。我死后下葬,一如当年孝文帝规制,务从俭约节省。各州郡刺史、二千石长官,都应恪守其职,既无需进京奔丧,也不必派员或通过驿站奉奏致哀。”葬于原陵(今河南孟津县谢村),庙号世祖,谥曰光武皇帝,谥号“光武”。
生十一子。
郭皇后生五子:1.刘强(东海恭王),2.刘辅(沛献王),3.刘康(济南安王),4.刘延(阜陵质王),5.刘焉(中山简王);
许美人生一子:刘英(楚王);
光烈皇后生五子:1.刘庄(继承皇位即汉明帝),2.刘苍(东平宪王),3.刘荆(广陵思王),4.刘衡(临淮怀公),5.刘京(琅琊孝王)。
十世刘庄(刘秀四子),讳阳,生于公元28年,于公元57年登帝位即显宗孝明皇帝。在位十八年,于公元75年崩,享寿48岁,葬于节陵(洛阳东南)。
生九子:贾贵人生刘炟(da)登帝位即章帝,阴贵人生刘畅(梁节王)。其余七王史书没有记载母氏。他们是:刘建(千乘哀王),刘羡(陈敬王),刘恭(彭城王),刘党(乐成靖王),刘衍(下邳惠王),刘畅(梁节王),刘昞(淮阳王),刘长(济阴王)。
十一世 刘炟(刘庄五子),生于公元58年,于公元75年登帝位即肃宗孝章皇帝。于公元88年崩,享寿31岁,葬于敬陵(洛阳东南)。
生八子:宋贵人生刘庆(清河孝王),梁贵人生刘肇(继承皇位即孝和帝),申贵人生刘寿(济北王)。其余四人,史书上没有记载母氏,他们是:刘伉(千乘贞王)、刘庆(清河孝王)、刘寿(济北惠王)、刘开(河间孝王)。
十二世(1) 刘肇(孝章帝刘炟四子),生母是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的梁贵人。生母死后,窦皇后把刘肇当自己的儿子抚养,建初七年(公元82年)立为太子,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章帝崩,登皇位即汉和帝,时年十岁。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听政。在位十八年,于兴元元年(公元105年)十二月辛未崩,享寿二十七岁。葬于慎陵。
生子:1.刘胜(平原王),2.刘隆(皇太子,继承皇位)。
十三世(1) 刘隆(和帝刘肇少子),兴元元年(公元105年)十二月辛未,和帝崩,诞生仅百余日的婴儿刘隆继承皇位即孝殇帝,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听政。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八月崩,年二岁(虚岁)。年幼无子,葬于康陵。邓太后立章帝长子刘庆长子刘祜(hu)为安帝。
十二世(2) 刘庆(刘炟长子),初立太子,因母宋贵人遭诬陷而废,封清河王。因刘庆与孝和帝很亲密。和帝崩,刘庆痛哭吐血,赴国就位。邓太后因殇帝还在襁褓中,远虑不测,便留下刘庆长子刘祜与嫡母左姬居洛阳清河王官邸。这年秋天,殇帝崩,邓太后立刘祜为继承人,这就是安帝。
十三世(2) 刘祜(刘庆长子),母左姬,于延平元年(公元106年)继承皇位即孝安帝,时年十三岁。在位十九年,于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三月,崩于南巡途中,享寿三十二岁,葬于恭陵。
生子:刘保。
十四世 刘保(安帝之子),母李氏(遭阎皇后害死)。永宁元年(公元120年)立为太子,因遭人陷害,废为济阴王。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三月,安帝崩,因刘保曾被废,中常侍刘安等人不立刘保,立章帝的孙子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刘懿为帝,史称少帝。
当年十一月,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斩杀诬陷刘保的江京等人,拥立济阴王刘保继位即孝顺帝,时年十一岁。以诸王礼安葬少帝。在位十九年,于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崩,享寿三十岁,葬于宪陵。
生子:刘炳。
十五世 刘炳(顺帝子),母虞贵人。建康元年立为皇太子,当年八月继承皇位即孝冲帝,时年二岁。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听政。
永熹元年(公元145年)正月,孝冲帝崩,年三岁,葬于怀陵。无后。大臣将清河王刘蒜征召到京师,此时大将军梁冀已将千乘王刘伉曾孙刘缵征召到京师,刘蒜仍回原地。(www.daowen.com)
十二世 刘伉(孝章帝刘炟之子),封千乘王,生子刘宠。
十三世 刘宠,安乐夷王,生子刘鸿。
十四世 刘鸿,封渤海王,生子刘缵。
十五世 刘缵,母陈夫人,千乘王刘伉曾孙。冲帝病重,大将军梁冀征召刘缵到洛阳,冲帝去世,先封刘缵为建平侯,当天即皇帝位即孝质帝,时年八岁。
本初元年闰六月,质帝被大将军梁冀用鸩毒杀害,年仅九岁,葬于静陵。无后。
梁太后与大将军决定由河间王刘开之孙刘志即位。
十二世 刘开(刘炟六子),封河间王,生蠡(li)吾侯刘翼。
十三世 刘翼,蠡吾侯,生刘志。
十四世 刘志(刘翼之子),母匽氏。刘翼去世,刘志世袭蠡吾侯。质帝崩,被梁太后和大将军梁冀迎入洛阳南宫,当天即皇帝位即孝桓帝,时年十五岁。太后临朝听政。
延憙二年(公元159年)七月,梁太后去世后,大将军梁冀密谋作乱,八月丁丑,桓帝诏令司隶校尉张彪将兵围冀府第,收大将军印绶,梁冀与妻皆自杀。
孝桓帝刘志在位十六年,于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十二月丁丑崩于洛阳德阳宫,享寿三十六岁,葬于宣陵。无后。
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由河间王刘开曾孙刘宏即位桓帝。
十二世 刘开(刘炟六子),封河间王,生解渎亭侯刘淑。
十三世 刘淑,解渎亭侯,生刘苌。
十四世 刘苌,继位解渎亭侯,生刘宏。
十五世 刘宏,孝章皇帝刘炟玄孙,母董夫人,生于公元157年。桓帝崩(无子),于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十二月被窦皇后迎立为帝即孝灵皇帝,时年十二岁。灵帝刘宏在位二十二年,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崩,享年三十四岁,葬于文陵(洛阳东北)。
生子:1.刘辩(长子[1],何皇后生,继承皇位),2.刘协(即孝献帝,王美人生)。
十六世(1) 刘辩(刘宏长子),生于公元175年。孝灵帝崩,皇太子刘辩即皇帝位,时年十四岁[2],人们称为少帝。太后临朝听政。改年号为光熹,封弟弟刘协为渤海王。七月徙封刘协为陈留王。大将军何进与虎贲中郎将袁术谋划杀宦官,何太后不许,何进私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朝以迫胁太后。[3]八月戊辰,董卓之兵还未到,大将军何进就被中常侍张让、段珪所杀,于是引发虎贲中郎将袁术烧东西二宫,攻杀众宦者。庚午,张让、段珪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刘协至北宫德阳殿。继而劫持到小平津,被尚书卢植解救脱险。董卓带兵入朝后,杀执金吾丁原,罢司空刘弘,董卓自任司空,把持朝政。九月董卓以少帝愚昧懦弱为由废少帝为弘农王。刘辩仅当了五个月的傀儡皇帝,立刘辩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
十六世(2) 刘协(刘宏次子),字伯和,生于公元181年,少帝时封为渤海王,后徙陈留王。少帝废,时年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于公元189年九月即皇帝位即孝献皇帝。在位三十一年,于公元220年曹操死后,曹丕继位篡汉,东汉被灭。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公元234年山阳公刘协崩,享寿五十四岁。葬于禅陵(河南修武县)
汉献帝的伏皇后生有二子,均被曹操杀害;曹皇后(曹操之女)生五子[4]:
皇太子刘冯,封南阳王,建安五年早逝;
刘熙,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封为济阴王;
刘懿,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封为山阳王;
刘邈,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封为济北王;
刘敦,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封为东海王。
以上四王,东汉灭亡后均被贬为列侯。
由于汉献帝的曹皇后是曹丕的姐姐,曹丕又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纳为嫔御,所以汉献帝的儿孙在魏晋时还能过得去,汉献帝的山阳公一直传了四代。
第一代山阳公:刘协(略)。
第二代山阳公:刘康(刘冯子,刘协的嫡长孙),桂氏乡侯,在位51年,西晋代魏后仍旧袭爵为山阳公,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去世。
第三代山阳公:刘瑾(刘康子),在位4年,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去世。
第四代山阳公:刘秋(刘瑾子),在位20年,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永嘉之乱时被胡人所杀,山阳公国至此灭亡。
据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纪》等记载,与第四任山阳公刘秋同辈的刘阿知(汉献帝的玄孙),在西晋司马炎末年就已感觉到祸害即将来临,一日,刘阿知对其旧臣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听说倭国(即日本)境内较为安定,我决定率家族东渡。”公元289年5月初一,刘阿知率其子刘都贺、舅赵兴德及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以求取仙丹之名,离开汉土,历经艰难东渡,于应神天皇20年(公元289年)9月5日到了日本。成为今日日本原田、高桥、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
【注释】
[1]据《资治通鉴》记载,孝灵帝前面的几个儿子都先后死去了,因此,何皇后生下儿子刘辩后,就送到道人史子眇家去抚养,故被称为“史侯”。王美人生下儿子刘协,由董太后亲自抚养,被称为“董侯”。群臣请求灵帝立太子,灵帝认为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想立刘协,但犹豫未决。正在这时,灵帝病重,很快驾崩,所以孝灵帝未立太子。
[2]《后汉书》记载为十七岁。
[3]详见《后汉书·董卓列传》。
[4]《后汉书·汉献帝纪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