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批评家王晓琳的学术专著《警察美学的生命话语:公安文学研究》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专著的正式出版,对于公安文学研究意识的觉醒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公安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在公安系统,现在大家越来越深切认识到文学大鹏要翱翔,必须要靠创作与批评这双翅膀,而且要形成良性互动。
《警察美学的生命话语:公安文学研究》这部专著作为全国公安文联2014年度“琴剑丛书”之一隆重推出,显示出全国公安文联开始重视公安文学的批评与研究,因为在此之前关于公安文学研究的专著几乎还未出现。现在,我们可以高兴看到,王晓琳的这部研究公安文学的专著终于问世了。似乎可以这样说,这部专著是全国公安文学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这是一个“第一”。而且是公安文学研究意识觉醒以来,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是值得全国公安文联注意的新的理论现象。另外还有一个“第一”,王晓琳在这部专著中首次提出了“警察生命美学(哲学)”这一概念,这是一种理论创新,同样也是一种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警察学的人文领域亦属首创。它的意义在于王晓琳敏锐地抓住了公安文学现象,推动了公安文学的创作与创新,也推动了公安文学研究的学术进展。当然,他的这种新的理论的提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自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真研究,对公安文学的认真思考。
从全书整体上看,《警察美学的生命话语:公安文学研究》这部专著按照公安文学研究的理性逻辑与历史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安排章节。著作者首先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论述了现实主义与历史话语、战时思维在公安文学中的表现、特定时期的创作模式、公安文学艺术的范畴与边界、历史理性与生活感性、20世纪80年代的“生活流”与审美心态、公安文学艺术演进,以及公安文学与历史的深层讨论等,然后深入分析了张策、石钟山、杨永超、海岩、孙红旗、聂鑫森、陆石、文达、李迪、余华、陈建功、魏人、彭祖仪、程琳、谢宗玉等人的作品,接着重点研究了公安文学艺术结构图式、法制文学的担当——对法哲学的引入等,在具体阐述公安文学艺术分析和研究的选择与运用有关问题之后,又简要论述了进入21世纪的张策的新写实小说及几个公安作家的文学创作。因此,这部专著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由外而内的系统,并具有从理论阐述到现实指导的内在结构。
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著作者对研究主体的艺术感觉和艺术联想等能力比较强,给人以比较深刻的启迪。我想,这从另外一个层面上体现了著作者对现象世界的深切感悟,因为没有丰富的艺术感觉,仅凭一些理性认识和逻辑思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一部专著。他对公安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也就不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一个优秀批评家所具备的素质。(www.daowen.com)
《警察美学的生命话语:公安文学研究》这部专著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著作者在行文上与其他学院派的学术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王晓琳个人的体悟能力比较强,而且他的思维是跳跃性的,所以他在行文的时候,文章多段落,语言多短句,或繁或简,或详或略,阅读起来会有一种节奏感,这样的行文犹如散文诗般的洒脱与奔放、含蓄与隽永。不刻板,不八股,便于读者朋友迅速进入阅读状态。
公安文学研究的路还很长,王晓琳的《警察美学的生命话语:公安文学研究》这部专著具有开创之功,但毕竟是铺路之作,公安文学还有很多领域需要去开拓、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我们相信,随着公安文学的发展和王晓琳这些有志之士的不断努力,会有更多更好的综合各家之长的公安文学研究专著问世。我想,这也是公安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共同的心愿!
(原载《南昌晚报》2015年8月23日,第14版《悦读周刊》;《光明日报》2015年8月23日,《滚动读报》;《江西晨报》2015年8月23日;《中国作家网》2015年8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