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蒋泽先长篇报告文学《守护生命的路》:展现健康中国之缩影

蒋泽先长篇报告文学《守护生命的路》:展现健康中国之缩影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健康中国的建设情况,也有报告文学作品在不断反映着,其中包括最近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蒋泽先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守护生命的路:健康苏区行》。《守护生命的路:健康苏区行》共分四章,每章三节,每节由若干可以独立成篇的文章组成。蒋泽先在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中记录了一路所听到的故事,也记录了自己对健康苏区行的诸多思考。

蒋泽先长篇报告文学《守护生命的路》:展现健康中国之缩影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包含着健康中国的建设,这建设一直都在进行着,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健康中国的建设情况,也有报告文学作品在不断反映着,其中包括最近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蒋泽先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守护生命的路:健康苏区行》。蒋泽先1970年以前就在赣州工作,当时他的足迹几乎遍布赣南十八个县的公社卫生院以及村级卫生所,赣州也是他的故乡,有着他不老的梦,这些都可以在他的报告文学作品中读到。

《守护生命的路:健康苏区行》共分四章,每章三节,每节由若干可以独立成篇的文章组成。作者以四十五年前的工作经历以及妻子病逝后三去赣州,两去于都采访之行的见闻写下了这部长篇报告,据他自述:“我感受过农村卫生工作的艰难,崇义县的过埠、赣县的韩坊桃江、安远县三百山、宁都的梅江常在梦里。后来我又去了兴国县、瑞金县(现瑞金市)、大余县、广昌县、上犹县等地。到龙南参观围屋,到信丰县登油山……赣州是我的故乡,不老的梦。早就想写赣州,以报答给我青春放飞的地方。”

从蒋泽先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中可以了解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特别是他的妻子病逝后,他感慨道:“健康真好,健康可以承诺我们白头到老,可以承诺我们走进百年。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

在报告中,作者写下了所到之处所了解的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市县人民医院三级卫生网建设以及农村基本卫生保障的发展情况。他所写的这些也都是以具体的事例来报告的,比如关于村医,在宁都县湛田乡新田村卫生所,有村医胡心平的先进事迹,“这么一个小村,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医,在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在以后几年,他连续被老百姓推荐为‘赣州好医生’‘中国好人’”。在永丰县中村乡梅仔坪村卫生所,有老村医余元芳和年轻村医余和平的感人故事,为了能让偏远的村卫生所有人接班,老村医余元芳劝儿子就读永丰县卫生学校,并要求其毕业后必须放弃可以留在镇卫生院工作机会回村为大山里的广大村民服务;在兴国县南坑卫生院,有副院长朱侣彬医师成长成才的经历;还有上犹县水岩乡龙门村村医陈永林等人的故事。关于乡镇卫生院,在崇义县扬眉镇中心卫生院,有一专多能女医生杨小梅二十年如一日地日夜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故事,从她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乡镇卫生院的坚守与奋进,看到了新一代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全新与全科;在赣县湖江镇湖新卫生院,有全科医生林茂华如何为老百姓医治各种病症的故事等。对于基层乡镇卫生院院长们所走过的路,作者报告了谢光伦、邓椿桥等人如何建设健康乡镇的工作经历。关于市县医院,作者以赣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徐敏娟副主任医师、兴国县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刘季平和黎昌茂两位医生、兴国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赖慧超副主任医师、大余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钟石生、石城县人民医院医生陈东方、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张少波副主任医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儿科主任蓝瑛、信丰县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郭金林、会昌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医生郭敏飞、兴国县医院眼耳鼻喉科主任丁勇等人为患者治病的亲身经历,详细地报告了他们为健康苏区所做出的辛苦努力以及付出的辛勤汗水。

在赣南,对于国家实行的新农合,作者记下了该政策如何解决农民“病不起”“看病难”的问题,并以赣南石城县大由乡病人温秋菊、赣南安远县病人唐火生妻子、赣南于都县葛坳乡病人朱桂香等患者治疗疾病的故事,动情地报告了她们从当年由于没钱“病不起”“看不起病”到后来实行新农合之后患者基本无须支付医疗费用的转变过程。对于优质的医疗资源的全覆盖,作者又以具体事例详细报告了赣南人民如何“栽好梧桐筑好巢”引进人才的,等等。(www.daowen.com)

蒋泽先在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中记录了一路所听到的故事,也记录了自己对健康苏区行的诸多思考。当然,虽然是思考,但更是期待:“希望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百岁寿星与年俱增,他们享受健康素养,见证健康素养。健康中国建设就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建。”

应该说,《守护生命的路:健康苏区行》这部作品,作者的文笔清新活泼,以不拘一格的笔调写出了一个建设中的健康苏区,这健康苏区其实就是健康中国的一个缩影。作品所报告的健康苏区的建设是比较全面的,里面很多具体的事例都写得比较生动,而且每个事例之间的衔接也比较自然,如果不是注明为报告文学,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属于纪实小说的片段,这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写人写事的一个特色。当然,这是因为生活本身就在为作者提供着这样的一个创作角落,这个创作角落已经在集中地反映着现实中的生活。

(原载《光华时报》2017年6月23日,第4版《读书副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