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币:一幅富有历史底蕴的时代画卷

红币:一幅富有历史底蕴的时代画卷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部优秀的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应该是一幅富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时代画卷。张品成的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币》作为一部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赣南革命苏区的作品,讲述了红军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于是,张品成经过抽丝剥茧,取舍并剪裁所需的创作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币》。

红币:一幅富有历史底蕴的时代画卷

一部优秀的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应该是一幅富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时代画卷。小说家也总是力图通过自己独到的艺术创作和深刻的概括描述,特别是通过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小说作品里不同的人物性格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描写,来展示一个时代的真实情况并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

张品成的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币》作为一部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赣南革命苏区的作品,讲述了红军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初,蒋介石即对苏区实施经济封锁,破坏金融秩序,企图以此动摇根据地民心,摧毁红色政权。在如此复杂艰难的环境中,红军克服种种困难,不惜牺牲一切甚至献出生命去换取“诚信”,组建银行,印制货币,发展苏区经济,抵御通胀,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在这条特殊的金融战线上与国民党展开较量,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前方的军事行动直接影响着后方的经济建设,但是,后方的经济建设当然仍然在进行着。当时的苏区在国民党实施经济封锁的情况下,经济问题被突出着,在“自力更生”的号召下,组建银行,建起了造币厂,用土方法生产货币等。该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人们或许没有太多专业的金融知识,但却凭着革命的热情和诚信于民的原则,一步步摸索前行并最终成功。作品视角独特,直击心灵,将读者领入了一个以前从未涉及或很少关注的世界

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币》是中国作家协会2011年“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现场”活动开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首先,应该归功于该长篇小说作品的题材的历史性和张品成处理该题材时贯注于其中的现代思想意识。张品成对当时那个时代发展和现实社会生活提出的重大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在深入生活现场赣南的信丰县进行创作时作为一个有使命感的小说家的勇气和胆识,是使得该长篇小说《红币》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众所周知,如果没有这种深入生活现场体验的认识和创作中的胆识,是无法进入小说作品的艺术创作中去的。对于深入生活现场和创作于今天的任何当代小说家来说,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研究、体悟和认识,对时代发展和现实社会生活提出的重大社会问题做出自己的评价,都是无可回避地面对着的一个课题。回避深入生活现场,也许可以写出某些有益的小说作品,但是却很难创作出概括过去或者当前这个时代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

张品成通过自己在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和讲述的历史故事,用艺术的方式对中国赣南苏区在20世纪30年代面临的金融问题做出了自己独立的回答。该长篇小说作品虽然写的是70多年前苏区发生的故事,但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的金融风波和经济危机和当下是相同的,然而,当时的共产党人所采取的措施和现在有所不同,更何况他们还处在战争中,外在强敌的围困和围剿中,可他们却能把风波平息、危机化解,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长篇小说避开了写战争,但写了斗争,是以经济手段围绕苏区金融这个侧面展开的斗争。正如张品成自己所说:“不要以为商战金融战只是当代的一种形态,在红军时期已经很是普遍,在这些交锋中,体现出早期共产党人的胸怀和智慧及他们的品格。”

对于定点深入生活现场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张品成并没有廉价地选择有很多红色遗址和故事的赣南苏区的中心瑞金或者兴国作为长篇小说作品的背景去创作一个所谓样板,而是选择了比较偏僻且红色遗址比较少的信丰作为创作的定点体验的地方。当然,张品成最后确定在信丰深入生活现场,主要还是信丰那地方较为适合题材发现和发掘。他说:“初到信丰,就有人说到‘长征第一仗’。我搞红军题材近三十年,‘长征’的第一,有很多种提法了,‘长征第一渡’‘长征第一关’‘长征第一山’甚至我还听到‘长征第一锅’的说法,但长征第一仗却少有人提及,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一仗是在信丰打的。关于信丰,我先前知道最多的是油山。项英和陈毅所领导的三年流动战争是以信丰油山为主要活动地区的。但长征第一仗,我确了解甚少。我在想,凡属第一,总归有其特别的地方。我想了解,如果可能,也通过我的笔,让更多的人了解。”(www.daowen.com)

张品成在向中国作家协会汇报他的定点深入生活现场的情况时说道:“信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红军在赣南根据地的五年间,信丰有些乡村一段时期一直是红白拉锯的地方。常常是一会儿红军攻过去打了胜仗插上红旗是苏区,一会儿白军又反攻过来就成了白区。我去采访时人们说起当年的那种状况,我就想,战争像一把锯子,在这地方拉来拉去,双方你来我往的,有胜有负,但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人民呢?我这人就爱钻些牛角尖。比如我想到当年那些乡民的生活情形,一会儿红一会儿白,日子是怎么过的,他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人际间的关系还有阶级间的关系……我问到经济情况,问到关于货币的流通问题。结果引来了一个话题,不仅只是信丰这种边缘地带的货币流通,就是当年整个苏区的金融状况都很复杂,充满了故事。”于是,张品成经过抽丝剥茧,取舍并剪裁所需的创作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币》。

其次,该长篇小说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小说家的艺术准备,特别是把握重大题材和运用各种创作手段塑造不同人物性格的艺术功底是非常扎实的。如果没有这种独到的艺术创作和深刻的概括描述的功底,也是枉然且无法奏效的。在创作这部长篇小说之前,张品成已经写过几十部儿童和成人的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其中长篇小说《红币》又是长篇小说《红刃》和《红药》等“红”字系列作品之一,下一步还要创作长篇小说《红碑》《红商》《红戏》等。他在进行这些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作品创作实践之后,又毅然要求到信丰深入生活现场挂点,把握题材和捕捉人物形象,包括研究、观察、体悟和剖析当年的红军故事,为他创作这部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红币》做了充分的准备。从该长篇小说所反映的那段历史,读者处处可以感受到张品成对赣南苏区的研究和了解的深度。

需要指出的是,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币》主要贡献是,它提供给小说创作领域一些新的东西,也就是张品成一直坚持的创作观点:“每提及苏区题材文学,很容易被人戴上固有的帽子,冠之以革命历史文学或革命战争文学,就有了某种标签或者说定义,红色和革命是当然,但战争就不尽然了。其实30年代在中国南方,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活动在罗宵山脉和武夷山脉的群山峻岭中,在那生活了7年,可以说这7年间,并不是天天在打仗,也并不时时处于战争状态,绝大部分的生活是日常状态,他们是一群由一个政党领导着的农民,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既受着新鲜的马列主义的教育又依然在客家文化的笼罩之中。”“英雄主义也并不是他们身上的唯一的品质或者说属于常态的东西,而更多的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显示出来的生活化的东西,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那些中国传统文化客家文化所影响下的个人品质:朴素、勤劳、勇敢、诚信、忠实……所以,真实地反映苏区历史,反映那段历史,全面客观是前提和必须。”

至于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币》其他的一些创作特点,就不需要继续在这里一一分析了。该长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虽然写的是30年代,但对当下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张品成珍视他在小说作品创作中的新东西和新发现,并为这创作中的新东西和新发现所鼓舞,也使得该长篇小说《红币》富于厚重的历史感,同时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一部优秀的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应该是一幅富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时代画卷。小说家也总是力图通过自己独到的艺术创作和深刻的概括描述,特别是通过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小说作品里不同的人物性格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描写,来展示一个时代的真实情况并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

(原载《光华时报》2015年5月15日,第4版《读书副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