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海如斗,金钱考验个性——解读朱仁凤长篇小说《双凤朝阳》

商海如斗,金钱考验个性——解读朱仁凤长篇小说《双凤朝阳》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西进贤女作家朱仁凤创作的长篇小说《双凤朝阳》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全书共计约33万字。但是,商海暗战,一场关系到民族企业生死存亡的暗战,却把这些人的人性提高到人格以及社会人格的层次,并进行深刻的剖析。因此,长篇小说《双凤朝阳》描写的家国情怀在精神上就与当前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息息相通。

江西进贤女作家朱仁凤创作的长篇小说《双凤朝阳》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全书共计约33万字。这是一部以“个人梦”“家族梦”“回归梦”为主题,由生活在红土地上升腾起来的,深刻表现改革开放后复杂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商海暗战的现实主义作品。该作品以唐氏家族每个成员的瓷艺精神和离奇经历向读者展现普通中国人的追梦以及圆梦的心路历程,艺术地再现了唐氏家族几代人的“瓷器梦”“创业梦”“中国梦”。

景德镇是世界著名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中期,中国瓷器艺术走过了20世纪后半叶最为坎坷的一段历程,千百年来被国人引以为豪的景德镇瓷器进入空前的低谷。长篇小说《双凤朝阳》通过描写瓷艺家唐国安为给祖传的瓷艺事业探寻一条发展新路过程中经历的从景德镇来到上海后,被美国某集团组织盯上并把他秘密送到美国,逼迫他交出双凤朝阳的配制秘方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活脱出一组在商海打拼坎坷人生的人物群像。进而揭示他们在新时期不同的命运起落的运笔中,勾勒出进入21世纪江西人真实的生存状态,释放出他们踉跄而坚毅的创业足迹,折射出他们丰富而复杂的人性与人格。

这部长篇小说,从叙述的角度上看,表现了作者驾驭重大题材和宏大画面的结构能力,同时也彰显了作者蕴含着深刻思想的艺术匠心。作者把叙述的焦点对准唐国安这个家族的人物,特别是唐国安本人,他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特殊人物。作为出生于景德镇的瓷艺人,身上藏着祖传下来的双凤朝阳配制秘方,由于中国瓷器进入空前低谷,为探寻一条发展新路,毅然抛妻弃女,从瓷都来到繁华的大上海。于是,故事的情节便被有机性和艺术性地组合在了一起,一切都是那么惊心动魄,暗战迭起。一场场正与邪、善与恶、攻与守的智慧较量,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和意外,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瓷器的魅力和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瓷器情怀。在这里,精彩的故事情节便构成了小说作品的一个内在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里,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与人格的一种思考。

但是,商海暗战,一场关系到民族企业生死存亡的暗战,却把这些人的人性提高到人格以及社会人格的层次,并进行深刻的剖析。作者的笔正是从这里不断深挖下去的,不仅写出人性里的复杂性,而且力图将他们的人格放到民族企业暗战的分金炉里进行严峻的考验,分出他们社会人格的高尚、脆弱与卑下。唐国安的人性内容是丰富的。他事业心强,爱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对祖传瓷艺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在被软禁美国后,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最后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圆了唐氏祖祖辈辈几百年来的梦想。唐国安美国妻子李思音,有着复杂的性格。她出生于台湾,一个有着奇迹般人生经历的人物,国民党大陆籍军官的女儿,美国某集团组织训练出来的国际大盗及杀手,被指派监视窃取唐国安的制作配方,后来被唐国安的爱国情操和唐氏家族祖祖辈辈锲而不舍的瓷艺精神所感染,并真心爱上了唐国安,之后她不动声色,千方百计先后帮助女儿唐小婉和唐国安脱离魔掌,并于唐氏双凤瓷艺公司开业典礼当天,在美国警方的帮助下把唐国安送上飞机后,自己单独回去面见A教官。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在亲自手刃这个诱拐自己进入黑社会组织并破她处女身的恶人后,自己不幸被赶来的其他黑手杀害,她靠墙站着一动不动,眼睛一直看着前方,像是在张望祖国,张望远方的亲人。唐国安与他的美国妻子李思音都是人,都有人性的内容,尽管各自的经历不同,但在社会人格层次,他们都是一样的,都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因为民族的发展对他们来说,只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而赵书贞、唐小瓷、唐小婉、程一兵、高翔等人的人格则显得比较朴实内敛,都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www.daowen.com)

这部小说作品让我们看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期,对每一个人的社会人格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必须经过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时期的考验。因此,长篇小说《双凤朝阳》描写的家国情怀在精神上就与当前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当前的中国,同样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中国梦”的暗战,同样需要与其相适应的为“圆了几百年来的梦想”的社会人格,每一个人的人格同样需要接受它的考验和筛选。

在这部小说作品中,作者对人性的剖析和对人格的揭示,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在实现“中国梦”的大潮中,每一个人都要对照一下自己的社会人格。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在现实生活题材中注入了具有这个时代精神的观照,让我们不得不从中跳出来,不断思考着今天与明天,思考着21世纪的社会变革。

(原载《南昌晚报》2015年1月17日,第B23版《悦读周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