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评殷红组诗《地球深处的家园》的情感表达

评殷红组诗《地球深处的家园》的情感表达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西诗人殷红的这组诗歌作品《地球深处的家园》具有后乡村时代的人文特征,透溢出一股清新自然的审美气息,在一定程度上以乡村的恬静、空灵、淳朴、优美的意境,暗合了当下诗人寻找精神家园的情感指向,对抗了城市工业文明快速推进挤压人的灵魂和扭曲人的个性的异化,表达了诗人对灵魂归属的渴望,以及在理想与现实的交汇处对自己心灵的抚慰,从而净化并产生一种供自己和读者渴求的精神之源泉。

评殷红组诗《地球深处的家园》的情感表达

江西诗人殷红的这组诗歌作品《地球深处的家园》具有后乡村时代的人文特征,透溢出一股清新自然的审美气息,在一定程度上以乡村的恬静、空灵、淳朴、优美的意境,暗合了当下诗人寻找精神家园的情感指向,对抗了城市工业文明快速推进挤压人的灵魂和扭曲人的个性的异化,表达了诗人对灵魂归属的渴望,以及在理想与现实的交汇处对自己心灵的抚慰,从而净化并产生一种供自己和读者渴求的精神之源泉。

这组诗用朴实的笔调,精心描摹了诗人生活中的人和物、场和景,诸如一片银杏树叶、一朵花、一滴露水、一窝鸡、一园青菜、一家老小、一条小溪、一棵松树、一朵云、一把松明火、一把黄铜唢呐、一片阔叶林和针叶林、一片丰胰的谷底油菜花、一块石头、一块铁、一个站在石头上的铁人、一把砍刀镰刀菜刀乃至杀猪刀、一道闪电、一块黑黑的土、一只铜铃、一只飞鸟的翅膀、一片佛光、一粒星辰、一片星光、一小块菜地……等等,诗人运用这些意象来加强表现,但各个意象却只求内在意义的相近,不必要一脉贯通,不求天然配合。因此,在诗歌作品中无论是描写动植物或绘制场景,还是叙事事件,都那么富有诗意、那么生动传神、那么形象逼真,安静而祥和。这是诗人在用心灵与美对话,与生活对话。品读这样的诗歌,可以让我们尘封的心突然得到了洗涤,因为带有农耕时代烙印的乡村,总是那样的安详与清新,这一直是令人向往的。

诗人在这组诗歌中善于捕捉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细节与经验,作品具有比较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展示了诗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没有大家常见的那种停留在字词句表层的情感泛滥,也没有意蕴浅显的叙事铺陈,而是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细微处进行深度挖掘。比如组诗中的《地图》这首诗歌作品,诗人没有对“地图”所“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描写或者叙述,而是摄取了“一片银杏树叶/被我夹在一本诗集里”这样一个生活中很随意的细节,以此切入,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特别是“银杏树叶”这个意象的选用,让这首诗作的主题得到了强化,这是一个隐喻。然后,诗人顺着这个意象不断铺陈,有故乡泥土的味道,有鸟的鸣叫,有草的颜色,还有炊烟的白,河水的清澈以及女人暖暖的蓝,让诗意一步一步得以加强,再“从银杏叶的脉络/我看见回家的小路/看见一缕阳光/缓缓地移动,从东边的山岭/移向西边的稻子”到“而面南的家,没有关上大门/静静地蹲在地图深处”,让内涵进一步深刻。这首诗歌应该说是诗人殷红善于从细微处发现诗意的比较典型的作品,意象的张力在这首诗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同时,这组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驾驭诗意语言的能力,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下意识地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比如《小院》一诗:“不需要很大/只要够种下四季花卉/一棵金钱松或八月桂/让老父亲月下听琴/有一个知音/阳光下饮茶读报/有一片小小的绿荫/以及可以信赖的靠背/再有一小块菜地/让老母亲打发闲暇时光/松一松正在老去的腰腿/他们离开土地已经很久在这城市的上空/四面风替代了他们的嘴//作为儿子,我只能/在梦里建一座小院/减缓他们老去的速度/除此而外,我无能为力。”没有太多的华丽的语言,几行很朴素的句子,将小院里生活的场景勾勒出来,家庭的和睦、温馨、幸福跃然纸上,而且诗人在抒写中以层进式的情感,把对父母亲的爱不断进行升华,让我们切实感受到诗人朴素和真挚的情感,这情感直抵我们的内心,所以读来令人动容。也许是因为真情表现亲情至爱的缘故,这首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量做到朴素自然,在语言和情感上都尽量做到精致细腻。因为这是骨肉至情原本就作为人的本能的属性,所以这一类诗歌作品一般情况下都会最为直接地表现生命的体验,情感也最自然的,无须过分雕饰。(www.daowen.com)

值得一提的是,这组诗歌作品中的情感意境的有效合成,让叠加的意象浑然一体,不过这些叠加的意象在作品中相对来说仍然保持着它的独立性,从而使得诗歌情感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由于这组诗中的意象以朴实、透亮、鲜明散发出浓郁的乡村情韵和人文气息,且充满了流动性与节奏感,因此这些叠加的意象就成为创造作品情境的主要手段,而且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流动、转换、深化也使得作品的情思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这里,家园、松木坑、清明、父母亲、香径、风筝、院子等是情思的落脚点,也是情感意境的创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意象,而情境又是在不断跳跃的意象组合中完成的,最后构成了一幅幅完整的、情景交融的画面或塑造了一个个独立的艺术形象。

(原载《今朝》2016年6月,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