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彬
文学评论是“揭示文学艺术的美和缺点的科学”(普希金语)。优秀的文学评论总是“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鲁迅语)。所以说,这就从文学评论的本质和功能方面限定了要写好文学评论确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说它艰难,原因有二:一是,批评是复杂的工作,完成这项工作,要求批评家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和能力,尤其要具备发现问题的眼光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批评是一种对话性甚至对抗性的精神交流活动,换句话说,真正的批评通常是在冲突情境和争辩氛围中展开的,这就要求批评家要有勇气承担由冲突和争辩带来的误解甚至伤害。”(雷达、李建军《评论经典前言》)
对于创作出的文学作品来说,“营造开展文学批评的良好氛围”可以推动文艺创作的不断前进。良好的文学批评氛围不仅能让更多人注意到作家的作品,还可以使作家第一时间知道读者阅读后的感受是什么,以便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加以修正。假如文学作品缺少批评,对作家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繁荣都是没有好处的。激励作家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怎样正确思考,怎样深入生活,怎样扎根人民,怎样用更多的创作形式来丰富作品,都需要我们批评家的积极参与,需要我们批评家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文学创作和批评如果形成良性互动,可能还会牵引出许多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从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但是,如何让文学创作和评论形成良性互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当下文学评论的氛围不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来得热烈和尖锐。而且在评论家的内心深处,当下的文学评论所带来的那种震撼感不如以前强烈,功利目的比较强。应该说,这是大家的共识。当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作家在与评论家进行对话时,有些作家拒绝这样的对话,因此我们的评论家也就作罢。毕竟作家与评论家并不是依附的关系,而是互动的关系。在当前“倡导说真话、讲道理”的文学评论生态中,对文学作品提出尖锐意见的评论家并不太多,大部分评论家都是以“抬轿子”“戴帽子”为主,另外还有一个极端就是以“打棍子”为主。因此,这类文学评论,不管是“捧杀”,还是“棒杀”,都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文学评论本身的意义。
当前的文学评论家在不断关注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时,似乎更加看重对当前文坛热点以及焦点问题的关注,并不断追踪与参与。比如近年来诗坛非常火爆的“余秀华诗歌”,就得益于媒体评论的积极推动与参与。应当看到,相比较起来,就当前对文学创作的关注度而言,文学评论显然被冷落多了。造成这种冷落的原因固然有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社会公众特别是作家自身对文学评论这一艰辛的劳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文学创作与评论的良性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实,文学创作与评论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文学创作勃兴了文学评论,而文学评论则推动了文学创作。作家与评论家应该是在文学艺术情感中互相交流,享受艺术美带来的快乐。
第二,要树立良好的创作与评论的精品意识。
文学创作的精品意识离不开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在文学创作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文学创作的繁荣拥有了自己一席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评论对文学精品的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辉煌,同时也将继续为今后的文学精品的创作留下宝贵的经验。抓文学精品的创作,也要抓文学评论的跟进,当然我们的文学创作不能“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更主要的是要抓创作的质量,抓作品的评论。文学艺术的魅力足以爽人胸怀、振人眉宇。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维护我们文学创作与评论的声誉,驱动文学作品真正在群众中流传开来;它可以产生强大的促进力,引导、带动一大批文学作品上档次。
相反,如果精品太少,文学作品的推广就难以形成气候。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文学评论没跟上,没有及时发现和推动精品的创作。而这时,我们对文学评论自身反思的需要,以及文学评论的思维方式等问题就要提上议事日程,就要突破并呼唤新的思维方式,把反思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这样,才会对文学创作与评论的质量带来更大的提升空间,效果也就一定可以预见。当然,文学评论不能只是文学创作的随从,文学评论也不仅仅是简单地解读作品,“吹捧”或“棒杀”创作者,沟通阅读者或鉴赏者,而是把文学评论的主体性突显出来,以期望达到我们把握这个社会、把握这个世界的目的。
第三,要突出良好的创作与评论的地域特色。
我们的文学创作,应该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时代生活、时代精神出发。但具体到创作与评论的实践中,却需要立足本地的生活实际,发展并突出地域特色,进而才有可能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唯有这样,我们的文学创作与评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才能真正抓住特色,使一个地方的文学创作与评论以各自独特的色彩汇入全国文学创作的总谱之中。这就要求对本地区的生活主流,格外注意撷英萃华,努力将其转化为文学创作的题材。
此类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的对象一般都是以地区为中心,呈现地域文化精神,这是作品的主要特色。而我们作家自身的地域文化素质和知识积累及其审美观照,则是创作成功最关键的内部因素。另外,要在地域文化的记忆深处,在我们作家的灵魂高处,产生一个巨大的地域文化精神气场和一个作家的想象力空间,以及一个融入了作家对这个地区自然、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与生命存在的至深体验的地方。
同时,还要立足于本地区的优秀基本传统的实际,它是本地区长期形成的艺术思维、艺术创作的传统优势,我们要继承,更要丰富、发展它。另外,还不能忽略本地文艺创作与批评人才的实际,它体现了本地区的创作与批评骨干力量在年龄、地域、创作门类、创作方法、风格特色各方面的综合优势,注意做到在本地选择最有实力的年龄层、最有实力的创作门类、艺术表现方法,就最有可能在我们的文学创作上首先突破,抓出精品。(www.daowen.com)
第四,要抓住并突破创作与评论的薄弱环节。
我们的文学创作与评论,应该说在各个作者年龄层、各种创作题材领域是不平衡的。在充分发挥文学评论作用的同时,需要努力抓住薄弱环节,力争有所突破。在文学创作与评论中,既要倚重中年以上年龄层作家和评论家的队伍,也要相应地扶持和抓好青年作家和评论家的创作与批评,从而为我们的文学创作与评论的持久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青年作家和评论家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他们精力充沛、目光敏锐,和时代生活、社会情绪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功力。对此,应该要特别关怀和培养他们。在创作与评论上由老一辈艺术家给予他们有益的引导和扶植,使他们能够成为21世纪文学创作与评论的生力军。培养年轻一代创作力量,整个过程的起始就要着意引入主流意识。青年创作与评论力量生活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文学精品更多在他们笔下诞生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于这个课题,我们要有长远眼光,从现在起就要用心去抓。选准优秀苗子,提供便利条件,创造良好环境,重点扶持培养,使我们的文学创作与评论的队伍代代有人才。当然,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整个文学市场的强烈冲击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文学创作与评论,也可能会导致文学创作与评论价值观的进一步变革,以及文学创作与评论层次的分化。随着文学评论主体的强化和评论产生的巨大影响,文学评论也逐渐被创作“红包化”起来,自己给自己套上了一个“不说真话”的怪圈,这个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时刻警惕。
第五,要不断解决创作与评论中的思想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文学创作与评论思想上的一些观念也需要随之更新或嬗变。过去陈旧的不抛弃,未来崭新的便不可能产生,文艺创作与评论就只有窒息。因此,当前在文学创作与评论的思想上,我们要结合艺术的规律,努力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譬如,作家熟悉的生活,和时代需要作家反映的生活,有时不能衔接。对于此,如何转移并增加他们新的生活积累,并将原有积累和新的积累二者融会贯通,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我们文学评论家需要帮这些创作者认真解决的课题。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感悟来反映时代生活的,创作需要较长时间的艺术沉淀、转化过程,这种特殊性给文学创作带来一定困难,起码不能立见功效。其实,优秀的文学作品确实需要创作时间和过程,可这不能成为我们不去创作的理由。当然,这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评论家及时跟进。
第六,要切实提高作家与评论家的个人素养。
在文学创作与评论进行互动之时,作为评论家,对创作文本的艺术感觉以及发现问题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对现实社会生活没有深刻的体悟,对文学创作文本没有丰富的艺术感觉,仅凭死记硬背得来的理论知识,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学评论家,更不可能得到作家的认可。批评家程文超说:“心房不能与高山共鸣,心弦不能与流水同颤,便不能成为作家的知音。”那些纯粹靠理论知识生搬硬套推理出来的文学批评,犹如城市上空的雾霾让人窒息,因此也就不会拥有读者。
我们知道,当作家与评论家进行真诚对话时,评论家对创作文本的批评方式,与一般的阅读者或鉴赏者显然是不同的。评论家是用一种专家式的特殊眼光来对这些创作文本进行评判和鉴赏的。所以,评论家需要通过对创作文本的细细品读和揣摩,不断地进行评判和鉴赏,反复思考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创作?这样的创作文本优缺点在哪里?
在评判和鉴赏这些创作文本的时候,评论家不仅要用理论知识去梳理作家的创作思路,更要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去调动自己的艺术感觉和联想,从而综合出自己的批评观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评论家既要具备非常深厚的理论素养,还要具备十分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更要善于结合当下这个时代的氛围和特点,不断融入文学评论的意识要求当中去。
当然,这一切又都需要体现我们的评论家怀着一种对阅读者与鉴赏者、对人生与人性、对生存的抗争与生命的终极关怀,对作家与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蕴藉着我们评论家对文学理论的探索突破和对艺术真谛的追求。另外,在文学作品的风格、结构、思维等方面,评论家的评判和鉴赏要非常认真地进行捕捉、破译、解构、分析、研究,给人以一种独辟蹊径、功夫上乘、孜孜求新的感受。
所以说,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评论需要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会产生优秀的文学作品,广大读者才会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找寻到理趣和情趣上的审美满足,这样也就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人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