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场】
三林塘垃圾堆场 上海解放前开始堆置垃圾,至1984年,堆成3座“垃圾山”,最高点有33米,总量300万吨,三林塘垃圾堆场占地27公顷,日卸垃圾1039吨。1988—1989年,为保护黄浦江水质,投资757.1万元,在堆场沿黄浦江、三林塘港与水域接触的岸线,新建防渗墙1561米,防汛墙1730米,开挖截水沟1535米、3只集水池共3250立方米,整个垃圾堆放区形成封闭式的地下防渗帷幕,污水可以渗透进集水池。敞开的垃圾堆场建起封闭的围墙,沿防汛墙建设2000米的绿化带,垃圾堆成的路改成水泥路,有效改善了当地环境。1990—1992年,三林垃圾堆场日平均堆置垃圾量1150吨,高峰时,日卸垃圾达3000吨左右。2005年,因上海世博园区建设用地需要,整整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三林垃圾堆场停止使用,陈垃圾搬迁。
广粤路垃圾堆场 20世纪50年代末,市区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运往该处堆放。至1986年,形成了一座高40多米,占地5.8公顷“垃圾山”。有2条可供2辆卡车并排上下的通道,环绕着相当于5个大型足球场的“垃圾山”。1987年,该堆场停止堆放垃圾,经过复垦,“垃圾山”种植了雪松、黑松、白玉兰、棕榈、水松等树木万余株,改造成可供市民休闲散步的绿化景点。
江镇垃圾堆场 1985年7月,为解决市区垃圾出路难的问题,市环卫局在浦东川沙江镇东海边建造了江镇垃圾堆场。该堆场占地面积约60公顷,1986年竣工投入运行,日处置垃圾500吨。1992年进行扩建工程,1994年竣工运行,平均日处置垃圾量1000吨,最高时生产量达2260吨,远远超过设计能力,为城市垃圾处置做出了贡献。1998年10月,为配合浦东国际机场扩建,该垃圾堆场封场停用。
黎明生活垃圾应急堆场 1998年,为解决浦东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建造黎明生活垃圾应急堆场,总面积约33.33公顷,日处置垃圾750~1000吨。出于应急考虑,该堆场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都较低。至2008年,场地垃圾库容已经饱和,垃圾长期堆积直接影响地质结构渗滤要求,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010年,根据《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对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的要求,黎明垃圾应急堆场实施封场进行植被恢复。
【垃圾堆肥处理厂】
安亭无害化处理厂 1983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日处置垃圾约150吨,垃圾通过好氧发酵后,成为熟化的有机细堆肥,可作农作物肥料。随着农村普遍使用肥效高、收益快的化肥,堆肥发酵后的细堆肥销路不畅,且生活垃圾采用高温堆肥的处理方法,成本也较高,1994年,安亭生活垃圾处理厂停用。
宝山神工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 1998年开始筹建,2001年立项选址,2008年项目开工建设。该垃圾处理厂采用垃圾气化、厌氧发酵、有机肥生产等先进工艺,日处理垃圾设计规模500吨,规划2010年投入运行,后因土地规划调整,该垃圾处理厂建设进度被耽搁。
【无害化填埋场】
老港垃圾填埋场 1985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动工,1989年10月17日,一号堆场和码头基本建成,投入试运行,1990年7月1日试投产,1991年4月经验收竣工使用,每天卸堆垃圾达3000吨。老港垃圾填埋场采用卫生填埋的方法处置生活垃圾。1991年,被国家环保局和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环境整治优秀工程。1992年10月,扩建第二期工程,1994年投产,日处置生活垃圾6000吨,解决上海市区55.6%的生活垃圾出路。同时,对处置场的垃圾渗沥液、沼气采取无害化治理工程措施,治理效果较好。1998年3月,第三期改扩建工程开工,1999年12月竣工。建成投产后,日处理垃圾7500吨,实际达到9000吨,承担上海市区约70%的生活垃圾和城镇污泥的处置。经过一、二、三期工程的建设,2003年年底,已有的3个填埋库区全部填满,填埋区面积已达3.3平方千米,超过原设计负荷运行能力的120%。2004年3月,为解决未来上海市区生活垃圾的出路,在老港垃圾填埋场东部滩涂围垦区内,老港四期(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开工建设,2005年2月21日进入试运行,2005年12月12日,主体工程正式投入运行,2006年3月正式投入生产。第四期工程建设,首次运用高维填埋垃圾新技术,既解决大型滩涂型填埋场高推填埋作业工艺的技术难点,又提高了填埋场的库容,节省了宝贵的土地资源。首次构筑起“人工的”独立水文地质单元,填埋库区的地基,先进的防渗衬垫结构,成功解决特大型库区的地下水和渗沥水的收集与导排技术上的难点,实现雨污水分流,采用现代化填埋气收集与发电利用系统,实现垃圾降解产生的填埋气(沼气)作为资源回收发电,有效减少温室效应,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及封闭循环空气冷却系统等,是高标准、生态型的卫生填埋场。(www.daowen.com)
长兴生活垃圾填埋场 2008年5月建成试运行,日处理垃圾达150吨。该场总投资5000万,库区容量达35万立方米,使长兴乡所有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填埋处理。该场占地13.6公顷,绿化面积占50%,有效防止灰尘飞扬和弱化空气中随风飘扬的垃圾气味,处理符合崇明生态岛环境建设标准。
【垃圾生化处理厂】
1996年,在普陀区曹杨五村七居委进行试点,1998年开始,逐步在有条件设置生化处理机的居民生活小区推广,每台机器日处理有机垃圾90~160千克。2001年,黄浦、卢湾、徐汇、长宁、普陀等区,建成投入使用垃圾生化处理站共37座。
2002年,浦东美商生活垃圾生化综合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这是上海第一座千吨级,运用高新微生物堆肥发酵法生产有机肥的垃圾处理厂。当年,静安、杨浦、闸北、浦东新区、松江等区也相继建设垃圾生化处理站,至年底,全市共设置生化处理收集站96座。
2006—2009年,嘉定、青浦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相继建成投入运行。生活垃圾通过厌氧发酵技术方式处理,无二次污染,生产的有机肥可以用来种花和喂养观赏鱼,达到环保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至2010年,黄浦、静安、虹口、闸北、杨浦、卢湾、徐汇、长宁、普陀、嘉定、奉贤等11个区共设立了162座有机垃圾生化处理站,日均处理垃圾量达5.3万吨。
【垃圾焚烧厂】
浦东御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001年建成投入运行,是上海首座千吨级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置垃圾1000吨。该焚烧厂引进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提供的技术设备,设置3条焚烧生产线、2套850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以及烟气净化装置,废水综合处理装置。焚烧处理后生活垃圾减量80%以上,焚烧处理的各项环保指标达到现行欧洲共同体的环保标准。
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003年建成投入运营,是上海第二座千吨级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置垃圾1000吨。该焚烧厂引进西班牙、德国垃圾焚烧技术、关键设备及控制系统。整体工艺控制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以实现焚烧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汽轮发电机组系统、电气系统、汽水循环系统及其他各辅助工艺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全厂获得高度的自动化水平。该厂烟气净化系统产生的飞灰,外运至嘉定危险品处理场进行安全处置。垃圾焚烧产生的灰渣,运往老港垃圾处置厂处理。垃圾渗沥水、垃圾热值达到设计值时,回喷炉内焚烧,垃圾热值偏低时,渗沥水由专用槽车运到污水厂处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由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御桥和江桥两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行后,解决浦东新区和黄浦、静安、普陀、闸北、长宁、嘉定等区的部分生活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回收的电能,除满足本厂自用外,根据国家对垃圾焚烧有关优惠政策发电上网。2005年,奉贤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建成投入运行,年处置垃圾2.75万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