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垃圾粪便转运设施及码头升级计划

上海垃圾粪便转运设施及码头升级计划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前,上海垃圾粪便经水陆转运,最终至末端处置设施处理,均依靠环卫专用码头中转。随着上海城市建设发展,垃圾粪便清运工具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改善环卫专用码头布局,适应机械化装运迫在眉睫。1980年开始,市环卫局根据环卫设施建设规划,逐步对梅园路、九龙路、乌镇路、福建中路、新昌路等一些容积小、设施简陋、设备陈旧的环卫码头进行改扩建,更新装卸设备,增加码头卸驳能力,提高市区垃圾、粪便中转外运效率。

上海垃圾粪便转运设施及码头升级计划

【垃圾中转站】

1994年,上海市区设有垃圾中转站30余处,大部分设施陈旧简陋,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1995年10月,上海首座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闸北区童家浜生活垃圾中转站建成投入试运营。该中转站总投资1045万元,占地3067平方米,日处理转运垃圾500吨,垃圾压缩比为2∶1,站内建设40立方米污水池1座,配置容量为6.9立方米的集装箱12只,2辆10吨运载卡车,1台长13.5米、载重12.5吨的集装箱桥式起重机,还有电控、监控、防尘、防臭、防噪声、防蚊蝇等设备。密封技术和滤尘排水系统的应用,使场地不现垃圾,无明显臭味。该中转站的运转,对当时苏州河沿岸生活垃圾码头拆除、垃圾清运路线延长、垃圾中转贮存发挥很大作用。至1999年,全市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有49座,其中生活垃圾中转站37座、其他垃圾中转站12座。

2001年12月,崇明县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竣工运营,日处理生活垃圾160吨。该中转站引进荷兰“竖直压入装箱”先进工艺,经压缩的垃圾其体积比原先缩小一半,封闭式的装箱过程,既杜绝了垃圾渗沥液的泄漏,又大大减少运输费用,中转站的建成和启用,解决了城桥地区的生活垃圾出路难问题,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置系统更加完善。

2004年,国家建设部提出城市生活垃圾运输封闭化、减量化、集装箱化,建设大型垃圾中转设施,提高垃圾收运率,避免垃圾运输过程二次污染等要求。同年9月,上海首座花园式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静安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成投入运行,日中转生活垃圾400吨。该中转站采用竖直压入装箱式工艺,具有装箱工艺简单、动力消耗低、环保性能好、对垃圾分类收集适应性好等优点。由于静安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地处江宁路淮安路附近,属市区繁华地段,工程采用半地下式结构方案,以降低工作噪声和协调景观,在满足垃圾中转功能需求的同时,中转站又成为该区域一个开放式的景观绿地

2005年3月,总投资1.6亿元黄浦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成投入运营,日中转垃圾600吨。该中转站位于薛家浜路、多稼路、中山南路三角地块,占地面积9090平方米。中转站采用垂直压入装箱式工艺,配备11辆北方奔驰转运车和30个转运容器,整个建筑由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组成,中转站运营解决了黄浦区因垃圾下河污染黄浦江水域的老大难问题。静安、黄浦区2座垃圾中转站都采用垂直压入式工艺,配备了除尘、除臭装置。垃圾从地面一层运进,通过压缩大型运输车从地下装运后运出,具有垃圾装箱工艺简单、动力消耗低、环保性能好、对垃圾分类收集适应性好等优点。

2006年1月,位于军工路3700号的杨浦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成投入运营,总投资8117万元,日中转垃圾500吨。该中转站采用预压式水平压入装箱工艺,设3个卸料泊位,配备8辆北方奔驰转运车、14只大型集装箱,解决了因兰州路垃圾码头拆迁垃圾清运的问题。同年5月,位于西宝兴路、黄山路附近的虹口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建成投入运营,总投资15340万元,占地12270平方米,日中转能力700吨,设6个卸料泊位,配备10辆北方奔驰转运车、20只大型集装箱,解决了因九龙路码头拆迁而造成的垃圾清运问题,保护了黄浦江水域的环境,改善了周边地区环境卫生状况。

2008年7月,浦东新区垃圾分流转运中心建成运营,中转站引进国外先进的垂直压入式装箱转运设备,站内建立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和车载GPS系统,实现垃圾转运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垃圾中转站运输配备北方奔驰转运车和大型集装箱,随着具有陆转水运中转功能的综合性码头建成,不仅彻底解决了因垃圾装载及运输中下河污染黄浦江水域的老大难问题,也开启了垃圾运输集装中转的新局面。至2010年,全市13个区县共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57座,日均转运垃圾8786吨。其中黄浦、静安、虹口、杨浦、长宁等区都是日转运能力在百吨级以上的大型垃圾中转站。在满足垃圾中转功能需求的同时,部分中转站还是一个开放式的景观绿地,有绿荫植物、五彩花卉、雕塑小品和跌落式水景等,成为人们休闲、休憩的花园广场,是上海环卫垃圾处理设施现代化、环境优美化的示范工程。

表8-11 2010年上海市垃圾中转站统计表

续 表

资料来源:市绿化市容局数据统计年鉴。

随后,徐汇、长宁、闵行、嘉定青浦、南汇、奉贤、崇明、浦东新区等也相继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至2010年,全市有垃圾中转站57座。其中日转运能力达100吨以上的31座。

表8-12 2010年上海日转运能力达100吨以上的垃圾中转设施情况表

续 表

资料来源:市绿化市容局数据统计年鉴。

【环卫专用码头】(www.daowen.com)

20世纪80年代前,上海垃圾粪便经水陆转运,最终至末端处置设施处理,均依靠环卫专用码头中转。1978年,市区有环卫专用码头71座,其中垃圾码头18座、粪码头53座,大部分设施简陋,设备陈旧,作业机械化程度低,装卸能力严重不足。随着上海城市建设发展,垃圾粪便清运工具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改善环卫专用码头布局,适应机械化装运迫在眉睫。1980年开始,市环卫局根据环卫设施建设规划,逐步对梅园路、九龙路、乌镇路、福建中路、新昌路等一些容积小、设施简陋、设备陈旧的环卫码头进行改扩建,更新装卸设备,增加码头卸驳能力,提高市区垃圾、粪便中转外运效率。1990—1995年,部分环卫码头通过扩建和改造,装备先进、机械化程度高的环卫综合码头逐渐建成投入使用,南码头、关桥、新开河3座环卫码头因南浦大桥和外滩二期改造工程建设逐渐被拆除。

至1995年,上海在用环卫码头有37座,其中综合码头有7座、垃圾码头18座、粪码头12座。

表8-13 1995年上海环卫码头情况表

续 表

资料来源:市环卫局1995年数据统计年鉴。

1998年,根据苏州河综合环境整治工程环卫码头搬迁实施方案,淮安路、福建中路、浙江路等6座环卫码头相继拆除。至2000年,全市环卫码头有27座,其中垃圾码头6座、粪码头14座、综合码头7座,岸线总长度1919米,日均中转垃圾9856吨,粪便5551吨。

2001年开始,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水上景观控制,以从严控制使用岸线为原则,不设置任何作业码头,2004年前梅园路、乌镇路等码头相继关闭和调整。

2007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建设,地处苏州河长宁区万航渡路环卫码头拆除。2008年,为配合“世博会”黄浦江两岸市容景观建设,开平路、三林塘等环卫码头被拆除。至2010年,环卫专用码头8座,更趋于大型化,布局更为合理,作业环境改善,密闭化机械操作能力大大提高。环卫专用码头列入生活垃圾转运设施类。

【集装化水陆联运系统】

2010年4月,环卫集装化水陆联运系统经一年试运行后正式投入生产。该联运系统由2座垃圾中转站(徐浦、蕰藻浜)、3座码头(徐浦、蕰藻浜、老港)组成。垃圾收集后,经中转站压缩打包,装进20英尺集装箱后,由牵引车辆运至码头,再通过吊装至集装箱,运至老港码头。根据垃圾转运走向,联运系统分为2个相对独立的基地,徐浦—老港基地和蕴藻浜—老港基地。

徐浦—老港基地(即徐浦中转站—徐浦码头—老港码头):徐浦中转站—徐浦码头,位于徐浦大桥南侧黄浦江西岸,华泾港下游河口处,距吴淞口42千米。工程总用地面积2.7万余平方米,岸线长度位160米。徐浦中转站2008年12月开工,2010年2月竣工,日均压缩垃圾2800吨。徐浦码头2008年5月开工,2009年1月竣工,码头日均转运垃圾3500吨。主要服务苏州河以南区域,包括徐汇、卢湾、闵行、长宁等区。2010年,徐浦中转站—徐浦码头是世博园区生活垃圾指定的转运设施。

蕴藻浜—老港基地(即蕴藻浜中转站—蕴藻浜码头—老港码头):蕴藻浜中转站—蕴藻浜码头,位于宝山区西泗塘以西、蕰藻浜南岸,距蕰藻浜、黄浦江交汇处约5千米。其上游为杨盛河,下游为西泗塘。工程总用地面积3.1万余平方米,岸线长度为320米。蕰藻浜中转站于2009年2月开工,2009年12月竣工,日均压缩垃圾2000吨。蕰藻浜码头于2009年2月开工,2010年1月竣工,码头日均转运输垃圾3500吨。主要服务于苏州河以北区域,包括宝山、闸北、杨浦、虹口等区。

老港集装箱转运码头位于浦东南汇大治河支流清运河末端,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北端,2008年4月开工,2009年1月竣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