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源头管理:上海建筑渣土处置的属地化和标准化管理措施

源头管理:上海建筑渣土处置的属地化和标准化管理措施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12月14日,市政府对《渣土管理规定》修正并重新发布,强化建筑渣土处置管理。按照上海市容环卫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事权下放,管理重心下移的总体要求,全市建筑渣土处置实施属地化管理,各区县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承担建筑渣土处置申报核准和泥浆中转码头管理等日常基础性工作。静安区开通电话申报,并按投放袋装化、堆点管理标准化和收运单位专业化要求并联运行。

【申报申请】

根据《渣土管理规定》,产生建筑渣土的建筑或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5日向渣土管理部门申报排放处置计划,经审核后,由渣土管理部门发放处置证,按规定路线运输到受纳场所。因建设工程需要回填建筑渣土的,应报回填申请,由市渣管处统一安排。通过宣传告知等,建设施工单位的申报率逐月上升。1992年4月统计为50%,5月为60%,9月底达到90%。6个月中,共受理申报申请7131家,发放处置证24008张。同时,市渣管处还做好建筑渣土的装、卸点的衔接,确保排放后的清除。如该年上海第一号重点工程——杨高路拓宽急需路基渣土填入,市渣管处马上组织黄浦、南市、闸北、虹口、卢湾、静安等区,实施3000余吨渣土“西土东运”方案,为杨高路工程建设解了燃眉之急。青浦318国道建设、淮海路拓宽工程渣土排放、中山南路高架、地铁等市重大建设工程,260余万吨渣土的装、卸点都做到统一协调,处置得到综合平衡,受到施工建设单位的好评。1993年,全市建筑渣土排放申报9308次,申报率达92.33%,回填申请1816次,申请率达99.59%。解决了杨浦大桥、龙东路拓宽、杨高路绿化带豫园商城改扩建工程等排放和回填的需求。1994年,泥浆土排放申报列入建筑渣土排放申报的项目,全市有20个专用码头进入渣土管理部门的监控范围。成都路高架、人民广场改建、内环线高架等一批上海重点工程建设的渣土、泥浆排放、外运和处置,都得到了有效的协调。这一年,全市共处置建筑渣土199余万吨,核发处置证达38939张,出土申报率为98%,回填申请率为100%。当年,黄浦、长宁、普陀、闸北、静安等区,建筑渣土堆置点经改建或扩建,全封闭式建筑渣土垃圾中转站有18座,占地面积共3245平方米,可堆放垃圾4425吨,日均转运量745吨。市区建筑渣土实现了源头规范堆置。

1996年,处置建筑渣土1726余万吨,核发处置证达48305张,出土申报率为99%,回填申请率为99.5%。

1997年,市建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渣土处置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渣土处置实施意见》),根据《渣土处置实施意见》精神,市渣管处在建设、施工单位,印制下发责任书,推行渣土处置管理责任制。在泥浆排放管理方面,印制下发《关于加强建筑泥浆管理的通知》,建立日报表填报制度,并组织24名员工坐班管理泥浆码头,堵塞漏报现象。当年共处置渣土1273余万吨,排放申报率99.38%,回填申请率99.95%。同年12月14日,市政府对《渣土管理规定》修正并重新发布,强化建筑渣土处置管理。1999年,上海建筑渣土处置申报申请制度走上规范轨道。当年,全市共受理排放申报5780次,回填申请2476次,处置渣土1058余万吨。

2001年,奉贤、闵行、宝山、金山、南汇、嘉定等区县相继建立建筑渣土申报点。

2002年,建筑渣土的申报申请手续进一步规范,对申报后核发处置证的每一个环节“接件、实地核实、签署意见”制定责任制,要求各类申报申请件的证明和有关资料要素齐全,资格审查要严格把关,对周期较长的渣土处置回填点要制定同步管理与监察的方案,加强申报申请及核发处置证的基础管理工作。

2003年,全市共受理排放申报、回填申请的渣土总量达2436余万吨。配合上海重大工程建设,注重审核泥浆中转码头作业许可证发放工作。

2004年7月1日起,建筑渣土处置申报申请,试行市容环卫渣土处置系统网上申报。该系统不仅实行渣土申报登记管理,还有渣土资源信息交易平台管理、处置动态实时监控管理,做到渣土处置“一站式”办理,有效实现了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当年共受理1900余起申报。

2005年,新版上海渣土处置申报信息系统在全市范围正式开通运行,全年共受理网上申报4911起,建筑渣土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按照上海市容环卫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事权下放,管理重心下移的总体要求,全市建筑渣土处置实施属地化管理,各区县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承担建筑渣土处置申报核准和泥浆中转码头管理等日常基础性工作。

2006年,根据市市容环卫局印发的《上海市居民装修垃圾处置管理办法》处置申报的规定,全市在渣土处置申报信息系统基础上,启动了装修垃圾申报处理系统建设,并纳入当年市容环卫行业“十大便民利民措施项目”中。为方便市民和单位处理装修垃圾,该系统除受理网上申报外,还在全市范围推行电话申报方式。静安区开通电话申报,并按投放袋装化、堆点管理标准化和收运单位专业化要求并联运行。全区共受理装修垃圾申报300多起,垃圾约6万吨,其中受理电话申报21起,垃圾约300吨。黄浦、卢湾、长宁、虹口、徐汇和普陀区,相继启动装修垃圾申报处理系统建设,向居民小区和各物业公司发放联系卡3000多张,在小区堆点设置标牌800余块,向社会公开各区申报服务系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显现。

2007年,市市容环卫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装修垃圾管理工作的通知》,全市开通装修垃圾申报处理服务电话。当年,装修垃圾申报1498起,垃圾量为148.6万吨。渣土排放处置申报5697次,出土量为1725余万吨。

2008年,建筑渣土申报系统更新升级,新系统根据《装修垃圾设置管理要求》《中心城区装修垃圾区域专营试行方案》,把申报区域、垃圾堆点、堆放要求一并式联网完成。徐汇区先行试点“环卫专业清运、街镇属地监管、物业居委配合、资金政府保障”的管理模式,基本实现居住区装修垃圾和生活垃圾同步清除。当年全市装修垃圾申报量达224.6万吨。(www.daowen.com)

2010年,考虑世博后中心城区建筑渣土产生量会逐步增加,市建管办要求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加强施工工地排放申报资料审核,同时,市建管部门在受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申请时,把绿化市容管理部门核发的建筑渣土出土证设为前置条件,确保建筑渣土源头管理的有效和可控。建筑渣土垃圾管理是对其排放、运输、中转、消纳等各个环节处置的监管。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是上海建筑渣土垃圾处置管理的主管部门。

表4-7 2000—2010年建筑渣土处置证核发数统计表

资料来源:《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年鉴(2006—2010年)》《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置和管理现状及发展报告》。

【工地管理】

2000年后,上海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项目开发为主的新一轮城市建设开展,据资料统计,上海每年在建工地总数有8000余个。建设施工单位是处置建筑渣土的责任主体,市市容环卫局以施工工地为源头监控重点,通过建立源头申报制度,对工地出土—规范装运—规范处置,实施“两点一线”管理。

2006年,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市监管办等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建设工地建筑垃圾装运工作的通知》《关于立即开展建设工地建筑垃圾装运专项检查的通知》,将建设工地是否取得渣土处置核准及处置情况书面评价列为办理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在公安、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市容城管网站设立渣土违规举报专线,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落实了对建筑工地的有效监管。

2007年,全市所有工地推行《施工工地渣土管理规范》,尤其对轨道交通、虹桥枢纽等出土量大的重大工程施工工地加强监管,督促落实施工总承包单位的渣土处置责任,开展“渣土处置规范管理样板工地”活动。每个工地按照规范要求,落实渣土专管人员,同年8月28日,以全市重大建设工地为主体的300余名渣土专管员队伍正式组建,依照《施工工地渣土管理规范》,承担施工工地现场管理职责,履行好自身的法律责任和义务。11月1日,轨道交通7号线长寿路站、10号线古北路站等17个工地获得“渣土处置规范管理样板”工地称号。

2008年,市市容环卫局根据上海“迎世博”市容环境整治要求,对建筑渣土工地实施“六必须”要求,即申报主体必须是建设工地施工总承包单位、必须委托有资质企业承运、渣土车出工地车辆轮胎必须做到冲洗不带泥、车辆装运必须做到不超载、专管员必须落实专项检查、管理部门必须做好对违规工地告诫处罚等相关事项。同年,世博园区重点工程方面,在世博局牵头下,成立世博园区渣土处置管理领导小组,以工作小组方式进驻园区,加强对施工工地的管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重大工程方面,在建设指挥部组织下,渣管部门和执法部门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办公,并联手申通公司,实行轨道交通建设工地工程检查情况通报制度,对违规处置建筑渣土,实施内部经济处罚,促进建设工地单位警钟长鸣。

2009年3月6日,《上海市建筑渣土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实施,上海组建大型建设、施工单位信息交流平台,渣土处置管理提前介入工地,全面掌握工程建设进度,为合理调配建筑渣土处置计划打好基础。同时围绕建筑渣土“定车、定价、定账户、定线路、定点”管理新举措,上海市中心城区开设了运输处置经费监管账户,杨浦、卢湾等区24个工地实施卸点清算,29个工地使用读卡器,施工工地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2010年,施工工地源头管理进一步加强,落实施工单位责任,全面实施施工现场专管员制度,从同年7月1日起,所有专管员实行统一着装,持证上岗,对车辆装载、冲洗保洁等实施监督,工地规范施工面貌大有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