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问题

上海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问题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70年代,上海居民自行翻修房屋产生的少量的建筑垃圾,一般倒入附近的垃圾容器,与生活垃圾一并清除。改革开放后,上海建筑垃圾清除量逐年增加,1979年已达125.62万吨,市区建筑施工现场或道路旁堆放的临时堆点有500多处,风吹尘扬,影响周边环境卫生。表4-61994年建筑渣土中转站统计表资料来源:《上海环境卫生志》。

上海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上海居民自行翻修房屋产生的少量的建筑垃圾,一般倒入附近的垃圾容器,与生活垃圾一并清除。建筑、施工单位产生的垃圾,环卫部门要求自行负责清除处置,无能力自行清除的,可堆置既不妨碍交通,又便于车辆出入之处,委托环卫部门清除,因要收取垃圾清运费,所以又称“代运垃圾”。1976年,环卫部门接受委托清除的建筑垃圾(包括工厂垃圾和其他不能用作农肥的垃圾)66.35万吨。

改革开放后,上海建筑垃圾清除量逐年增加,1979年已达125.62万吨,市区建筑施工现场或道路旁堆放的临时堆点有500多处,风吹尘扬,影响周边环境卫生。1982年9月,黄浦区在浦西区域内,实行建筑垃圾“晚出夜清”方式,要求产生少量建筑垃圾的单位或居民,在下午6时后运至指定地点倾倒堆集,次日上午9时前,由环卫部门清除结束,减少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1990年,环卫“五小”设施之一——建筑垃圾堆点建设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当年,黄浦区环卫局投资75.9万元,在南苏州路334号建造上海第一座全封闭式的建筑垃圾中转站,站内装有喷雾降尘设备,可堆放垃圾1200吨,日转运量320吨。该中转站投入运营后,撤销了区内原设置在路边的10个临时堆点,缓解因垃圾堆点引起的交通堵塞、尘土飞扬、环境污染等问题。

1992年4月1日,《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渣土管理规定》)实施,上海市渣土管理处(以下简称“市渣管处”)、区县环卫渣土管理部门依据《渣土管理规定》,具体负责对全市建筑渣土从源头(产出)—运输—处置(消纳)的全程管理。当年,市财政投资2000余万元,建造了宝山区北塘桥和高境镇、嘉定区申纪港、闵行区漕宝路6号桥、浦东新区花木5座建筑渣土储运场,共占地面积约31公顷。5座储运场建成投入使用后,日总转运量达315万吨,临时堆点逐步实施取消,建筑渣土堆放初步由分散转为集中,露天转为室内,敞开转为封闭。市区建筑渣土临时堆点从1980年的500多座,压缩至48座,其中室内12座,占地1533平方米,室外36座,占地3736平方米,都具有防污措施,由专人管理。(www.daowen.com)

表4-6 1994年建筑渣土中转站统计表

资料来源:《上海环境卫生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