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推进垃圾袋装化收集,探索四层面分类试点工作

上海推进垃圾袋装化收集,探索四层面分类试点工作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一些商店、单位的生活垃圾也开始实行袋装化收集。各区环卫部门为巩固和提高垃圾袋装收集质量,做了不少努力,普陀区实行“丢桶”法,即以黑色塑料袋取代垃圾筒,实行无桶收集,黄浦区在全区菜场、集贸市场、6条商业街千余单位实行专人上门收集。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网络基础上,市容环卫部门推进住宅小区、社区、物业管理等第四层面的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

上海推进垃圾袋装化收集,探索四层面分类试点工作

【分类倾倒】

20世纪70年代末,农民耕种多使用化肥,垃圾用作农肥的需求量骤减,上海市区垃圾出路难困境日益凸显。1984年,市环卫局为缓解垃圾出路难的困境,提出市区居民垃圾分类倾倒收集的方法,以提高垃圾的肥效让农民接受。同年6月,在长宁区新华街道开始试行,要求居民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煤灰、菜皮等可作农肥的垃圾与碎玻璃、铁皮等分开,分别倒入不同的垃圾容器,废砖石块等修建垃圾倾倒在指定的堆放点。1985年,市环卫局扩大垃圾分类倾倒收集的范围,在市中心每个区各选择一个街道进行试点。居民把菜皮、果壳、煤屑等倒入绿色的垃圾筒,废铁、玻璃、动物刺骨等倒入橘红色的垃圾筒,修建、装饰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倒在指定的垃圾集中点,环卫部门定时进行分类收集清除。但这种垃圾分类倾倒收集(倾倒)的方式需要有相应配套的设备、设施、场地,故垃圾分类也只是在少部分街道试行,大部分垃圾最终还是在船舶装运中又混合了,费时费力,没有达到分类的目的,不久,垃圾分类收集清除方式也就自然中止了。

【袋装投放】

1987年,为改善散垃圾随意倾倒投放对环境卫生的影响,同年2月,普陀区环卫所在曹杨街道的3个居委会进行居民生活垃圾袋装化试点,要求居民将垃圾装入塑料袋,扎好袋口,在规定的上午5:00~8:00,下午4:00~7:00时段内,投放到垃圾房(桶)内。垃圾房有专人管理,每天定时清除垃圾。同年11月,曹杨街道的18个居委会、7万余户居民全部实行生活垃圾袋装投放,缓解了垃圾倾倒时沿途洒落、飞扬的问题,减少了垃圾箱附近的异味和苍蝇密度,取得了较好的环卫效益和社会效益。至同年9月,普陀区有11个街道的73个居委、22.4万人口实行了生活垃圾袋装化。

1988年,因居民投放时有部分垃圾满袋或袋口没扎紧,常有散落的垃圾影响垃圾箱房周边环境卫生。同年4月,黄浦区环卫部门在福建路无锡路口改建了一只封闭式垃圾箱房,实行上、下午定时投放。上午9:00~下午4:00之间封闭,并落实专人管理。5月15日起,在黄浦区浦西区域和浦东区域部分地段实行生活垃圾定时投放,同年,徐汇在全区范围内,杨浦、虹口、普陀、闸北、静安等区在部分街道先后实行垃圾定时收集(投放)的方式。由于白天大部分时间垃圾箱房是加锁封闭的,垃圾定时投放方式虽然改善了周围的环境卫生,但也给居民带来了不便。所以在垃圾箱房封闭的时段,部分居民会把袋装的垃圾扔放在垃圾箱房外,袋口溢流出的垃圾引发苍蝇聚集,垃圾箱房周边脏乱情况还是不能改变,部分区域垃圾定时投放也就中止了。

1990年,南市区环卫部门针对老城厢里弄狭窄,垃圾筒多,影响里弄环境卫生的情况,在小东门街道试行居民生活垃圾直接倒入垃圾车的收集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居民听到垃圾收集的摇铃声后,把垃圾送到收集点直接倾倒到垃圾车上,收集时散落的垃圾由跟车工一手扫清。

1991年,上海生活垃圾袋装投放方式在全市各区(煤气化地区)推行,先在1~2个街道试行,然后逐步扩展。至同年11月底,全市有31个街道182个居委会约15万户居民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同时,一些商店、单位的生活垃圾也开始实行袋装化收集。

1992年,市区已有82万余户使用煤气的家庭实行了垃圾袋装化收集,覆盖面达到煤气居民户的60%。其中,普陀、长宁两区超过了70%。南市区除推行袋装化外,还根据本区特点,把垃圾直接倾倒收运车的收集方法扩大到7个街道,设垃圾收集点481处,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有些机动车辆因进出里弄不便,就使用人力车驳运。实行垃圾直接上车的区域,不再设置垃圾投放容器,有效减少了对里弄环境卫生的影响。但由于市区交通时常堵塞,垃圾收运车有时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垃圾收集点,给居民倾倒垃圾带来不便。(www.daowen.com)

1993年,上海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区的目标推进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方式,各区环卫部门对实施垃圾袋装化所需的环卫设施进行改造,黄浦、徐汇、静安等区共投入资金560余万元,为普及垃圾袋装化收集创造条件。各区环卫部门为巩固和提高垃圾袋装收集质量,做了不少努力,普陀区实行“丢桶”法,即以黑色塑料袋取代垃圾筒,实行无桶收集,黄浦区在全区菜场、集贸市场、6条商业街千余单位实行专人上门收集。

1994年,全市有14个区的煤气化地区居民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收集,袋装率为98%,非煤气化地区居民的生活垃圾逐步推行袋装化,袋装率为38%,沿街单位垃圾袋装化率为75.6%。为更好地方便居民垃圾投放,居民区垃圾箱(房)都实行了24小时全天开放,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投放)方式延续至今,居民家中废弃的塑料马甲袋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专项分类收集】

1997年,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要求,市环卫局开始试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列入年度环卫管理重点工作。按照有机、无机、有毒有害三类垃圾,在普陀区曹杨五村进行分类试点,有机垃圾就地生化处理,无机垃圾袋装化投放垃圾容器,有毒有害垃圾设专门的投放点,垃圾投放的容器(点)都贴(印)有明显的分类标志。在普陀区曹杨五村试点基础上,全市13个区的17个居民小区开始试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此外,市环卫部门还在12处公共场所、部分道路共44处,设置65只大型的组合式分类收集废物箱,每组废物箱都贴(印)有明显的分类标志,方便路人分类投放。

1998年,垃圾分类收集以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为抓手,率先启动废玻璃、废电池专项回收工作。首先在部分党政机关、大中小学校、社区、东方书报亭、超市等单位推行,逐步扩大到部分居民小区和新村里弄。至年底,全市共设置废玻璃回收点119个,回收废玻璃120.22吨。设置废电池回收箱1269只,回收废电池21万节(约5吨)。

2000年,上海以垃圾源头分类、垃圾投放容器收集、有机垃圾生化处理、垃圾上门收集和小型压缩站等多种形式在中心城区613个居住小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网络基础上,市容环卫部门推进住宅小区、社区、物业管理等第四层面的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

2001年,根据全市市容环境建设总体要求,垃圾分类收集在APEC会议涉及的宾馆、旅游景点、主要道路、周边小区等区域重点推进。2002年开始,垃圾分类收集在焚烧厂服务区域1121个居住小区进行。到2006年,全市垃圾分类收集小区数达3593个,覆盖居民户数300万。2007年以后,垃圾分类收集按“大分流、小分类”标准实施,餐厨垃圾、一次性塑料饭盒、废弃食用油脂实行专项收运,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实行单独投放,其他生活垃圾按居住区(四分法)、机关企事业单位(三分法)、公共场所(二分法)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投放收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