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上海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庆典工作时,市长朱镕基在一份文件上批示:“上海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必须使城市夜晚明亮起来。”根据市长的工作指示,市政府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期间,让外滩先亮起来,用灯光来辉映外滩老建筑群优美绝伦的风姿,美化外滩的夜景。同年4月,黄浦区成立外滩建筑灯光办公室,全面负责设计、施工、调试以及落实资金、协调等各方面的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外滩(外白渡桥—延安东路)11幢建筑,10月1日晚亮起了灯光,外滩老建筑魅力的泛光照明灯光群连绵起伏。延安东路口的天文台经过灯饰布局,简洁的灯光由下而上照射,宛如一根根玉柱。亚细亚大楼、东风饭店、有利大楼等顶部的亭子用金黄色、白色、蓝色光源照射,通体透亮,气派豪华。外滩市府大楼、海关大楼建筑圆顶在一片金色灯光下像一个发光的球体,衬托着醒目的红星,整幢建筑的中段用金黄色的灯光使柱廊特色表现清晰,下段用射灯照亮门厅,以暖色调灯光照亮外墙,整幢建筑物用蓝色灯光作横向分隔,层次分明,色彩和谐。和平饭店北楼,用3200米霓虹灯勾勒建筑轮廓,上部用泛光照明层层收缩,蓝色的尖塔好像蓝宝石,十分雅致和谐。中国银行大楼上重点表现民族风格的蓝色大檐顶、透亮的琉璃瓦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添彩增色。
1990年,市政府决定加快上海景观灯光建设步伐,通过对南京东路商业街霓虹灯和外滩部分临江建筑物的灯光装饰,完美呈现南京路繁花似锦的商都风采和老建筑晶莹剔透的壮观景象,并作为上海夜景“窗口”形象先行。市政府组织有关单位就建设南京路商业街夜景灯光工程制定了方案,设置以霓虹灯为主要光源的店招店牌的景观灯,总格局框架定位上下三层,上层建筑物顶部安排巨型霓虹灯广告牌,中层以店招店牌为一线,由伸出式霓虹灯店招及灯箱、立体字发光以及建筑物轮廓线反光组成一条光带,下层进行橱窗灯光透亮及灯箱布置。当年的国庆节,南京东路(西藏路—浙江路)和外滩24幢老建筑灯饰工程完工。1992年,外滩“万国博览建筑”泛光照明灯光建设和南京东路霓虹灯建设全面完成。“十里南京路”商业街,巨型霓虹灯气势恢宏,成为上海夜景灯光最繁华、璀璨的一条街。至此,每年节假期间,外滩和南京东路的景观灯光成为上海美丽夜景的一大特色。
外滩泛光照明和南京东路霓虹灯工程建设的成功带动了上海其他区域的景观灯光建设。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上海要建设“四点四线”(四点:徐家汇、外滩、南京路、淮海路;四线:三条线是白天的观光线,一条线是晚上的景观灯光路线),要求景观灯光路线要和整个城市的市容、形态相一致。1993年开始,针对当时上海的建筑和旅游观光的发展要求,利用已建好的和在建的景观灯光,规划以市中心徐家汇、新华路、衡山路、淮海路、四川路和新客站地区的景观灯光,串联起一条景观灯光路线。灯饰布置中,把这条沿线的部分饭店和宾馆、名人居所、特色建筑、绿地作为主要载体,通过设置一些广告灯箱、雕塑小品灯饰作过渡,为景观灯光路线添亮加景。1994年,景观灯光路线建设不再拘泥于单色的灯光和一般的灯景,通过新的构思、新的工艺、新的材料来制作霓虹灯、广告箱、灯箱、店招,璀璨明亮的灯光使现代化大都市的色彩气息逐渐浓厚。如建筑物的泛光照明、大型广场的喷泉灯光、绿地庭院式灯光、屋顶灯光和道路两侧新型照明灯光,以及四川路的“彩虹飞跨”、淮海路上的灯光隧道等,途径8个区、涉及近80条路段的五彩缤纷的灯饰围绕成全长约40千米的景观灯光路线,被称为景观灯光“小环线”。
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之年,上海规划建设覆盖市中心11个区以“浦江映辉”(黄浦江两岸)、“星光灿烂”(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路、四川路等商业街,以及徐家汇、新客站、虹桥等商业集聚区通过以线联点的形式进行景观灯光的装饰)、“窗口形象”(机场、火车站、码头及附近有条件的建筑都用景观灯光来进行装饰)三个主题的标志性景观灯光工程让全国同胞看到上海富有魅力的靓丽夜景。
“浦江映辉”是一期工程,沿着黄浦江两岸,浦西外滩的灯景从南浦大桥延伸至提篮桥,浦东1500米的滨江大道,绿化庭园灯光延伸及陆家嘴60幢高楼,中间隔着一条黄浦江,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经过灯饰装扮,每到夜晚隔江遥相呼应,让人们的视觉领略到灯光的纵深美。香港回归前夕,“浦江映辉”在浦江两岸展露灯饰之美。
1998—2000年,人民广场、徐家汇、锦江饭店、豫园、陆家嘴、虹桥、静安寺、上海机场、火车站、码头等有条件的建筑都用景观灯光来进行装饰,形成上海之夜的“星光灿烂”和“窗口形象”。
2001年,“浦江映辉”“星光灿烂”“窗口形象”三个景观灯装饰点形成完美组合,再连接起浦东新区开发后新建设的景观灯光,上海全长100多千米的景观灯光“大环线”建设全面完成。与“小环线”相比较,“大环线”有四个明显的变化:建筑装饰景观灯光数量增加;“亮、闪、跳”的动态灯饰更具规模;景观灯光区域不再局限于外滩、南京路商业街,每个区基本都有独自的观灯高潮区域;覆盖市中心各区域的景观灯通过监控网络实现科学化管理,灯光的开启、闭合以及动态艺术设定采用了无线远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管理。景观灯光的“小环线”和“大环线”路线纵横交叠,总长度约140千米,它们的诞生,使上海的夜晚灯景,真正从亮起来到美起来,从数量型提升到质量型,从分散性建设到有规划的整体推进,实现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面发展,到上海看夜景已是上海的一张名片。2000—2004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陪同贵宾看上海夜景,平均每年将近80次。(www.daowen.com)
景观灯光快速发展使上海的夜景光彩亮丽了,但也给市民带来了“光污染”的负面影响。2004年9月1日,由市市容环卫局与市照明学会合作编制的《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DB31/T316—2004)(以下简称《照明规范》)经市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照明规范》规定,景观(装饰)灯光不可射入民居,所有面对住房的灯具必须采取措施,如降低输入光通,以免其外溢光和杂散光射入邻近的住宅窗户;居民楼及医院建筑物的主体部分不允许采用主立面泛光照明;商业中心区内的广告和灯箱招牌均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允许亮度值;居民住宅窗户夜间所遭受的光照强度,22时前不得超过25勒克斯,23时前不得超过50勒克斯;可能会对城市居民产生视觉影响的闪烁霓虹灯,其光照强度限定为须按正常标准再降低一半。对城市灯光污染做出严格的地方限定标准,这在国内尚属首次。《照明规范》还要求景观灯光建设采用新技术、新光源、新材料,尽可能减少光污染。
2005年,为推进《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实施,市市容环卫局在景观灯光工程上推广绿色照明和智能可控照明。至2006年2年内,完成淮海路跨街拱灯节能灯的更换工作,并运用无线远程控制技术对淮海路(西藏路—常熟路)沿线的内光外透楼宇、跨街景观灯、商业橱窗等照明设施进行集中控制、统一配电,同时完成外滩、小陆家嘴地区的景观灯光节能改造工程。
上海景观灯光的发展也引起国际上的共鸣。2006年11月9—11日,国际灯光城市协会年度大会在上海举办,市市容环卫局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具体承担会议的有关组织工作。来自16个国家27个城市的代表共11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为“亚洲照明”,有6位国内外著名照明规划师、设计师以及照明建设的管理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亚洲文化和传统与城市照明间的独特关系,并就如何看待城市照明,对其未来的发展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会议还专门就景观灯光与上海世博场馆建设进行研讨,向国外一些城市介绍世博、宣传世博,取得很好的效果。协会主席法国里昂市副市长达克兰(Daclin)先生表示,此次会议不仅是历次会议中出席人数最多,人员层次最高的一次会议,也是会议内容最丰富、组织得最出色的一次会议。
2007年,市市容环卫局组织编制《上海市中心城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发展布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09年,市政府批复同意该《方案》实施,《方案》将景观灯光建设总体布局定为“3+2+4+19”。“3”是指3个核心区域,即黄浦江两岸地区、人民广场周边地区和南京路商业街;“2”是指大、小两条景观灯光环线;“4”是指徐家汇、真如镇、五角场、花木镇四个城市副中心,“19”是指19个区县。
《方案》实施分两个阶段,2007—2010年是第一阶段,重点拓展和完善3个市级核心区域、2条景观灯光环线和徐家汇、五角场两个副中心,启动真如、花木两个城市副中心和19个区县级景观灯光中心区域的基础建设,营造体现各区域内既具有特色,又整体协调的景观灯光布局。2010—2015年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建设成果基础上,全面实现上海景观灯光统筹兼顾、区域协调、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的联网联控目标,展现上海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景观灯光。随着《方案》的逐步实施,未来的景观灯光一定会给上海之夜抹上更加靓丽的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