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03-2010年三类区域的创建情况

2003-2010年三类区域的创建情况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市容环境“三类区域”创建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表1-12003—2010年市容环境示范区域、规范区域、达标区域创建标准情况表续表续表续表资料来源:上海市市容环卫局发布《市容环境三类区域创建导则》。如杨浦区2005年新送达责任书7000余份,2006年新送达责任书1600余份,为创建本区市容达标奠定了基础。2003—2004年,围绕世

2003-2010年三类区域的创建情况

三类区域创建即在全市创建市容环境示范区、市容环境规范区和市容环境达标区。

【创建过程】

上海开展创建“三类区域”活动,是2002年申办世博会成功后,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容环境整治连点成线、连线成块、连块成片”的工作要求,为延续市容环境管理达标工作,巩固所取得的成效而启动的市容环境综合建设“三类区域”达标创建,意在创建与世博会相匹配的城市容貌,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条块结合的方针推进。此创建由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各区县具体实施。2003年重点是在内环线以内和世博会展馆周边150平方千米开展“市容环境示范区域”建设。由此,这两个区域成为市容环境“三类区域”创建工作的最初雏形。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尝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为有效推进此项工作,2005年3月17日,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本市加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市容环境三类区域创建导则》(下简称《导则》),全面启动以区县为实施主体的市容环境“三类区域”创建活动。文件明确市容环境综合管理工作由市政府领导挂帅,市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研究和审议市容环境综合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等。市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总牵头,负责组织协调、服务指导、执法监督、面上推进等具体工作。2005年,综合办根据市容环境“三类区域”创建任务分解表的项目,要求各区推进“三类区域”创建工作,与原城市建设和管理正常开展的各项治理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合力。2006年,“三类区域”中的示范区域和规范区域创建工作被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市、区两级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工作联席会议积极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资源,按照职责分工、紧密配合、协调作战。2007年,市容环境“三类区域”创建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创建目标】

根据《导则》项目类的规定,“三类区域”达标建设围绕道路、绿化、工地、交通集散地、环卫设施、水域环境、居住区、机动车清洗场站、集市菜场、沿街建构筑物、灯光广告等11个目标,明确以达标区域为基础,在实践中逐级提升和完善。各区根据各自区域、道路、建筑等不同特点和功能定位,细化各自创建标准,一般不得低于《导则》的要求,特别是历史风貌保护区,应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达到整旧如旧的标准。其中,市容环境示范区域建设目标为:使中心城区成片达到“平面整洁、立面亮丽、空间美观、动态长效”的效果。《导则》具体内容见表1-1。

表1-1 2003—2010年市容环境示范区域、规范区域、达标区域创建标准情况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资料来源:上海市市容环卫局发布《市容环境三类区域创建导则》。(www.daowen.com)

【创建方法】

各个区县、街(镇)在创建过程中按照创建《导则》,结合本区域的实际状况,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区责任主体、工作内容、任务量、经费预算及时间节点。杨浦区在2004年创建市容环境达标检查中,发现洗车摊点作业不规范的问题,对持有“非正规就业证”的洗车摊主,督促其自觉维护市容环境,并逐步将其纳入规范洗车场内,对20多个无证洗车摊采取坚决取缔的措施,有效缓解了道路因洗车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顽症。对河道漂浮垃圾及桥堍卫生死角,由河道所和环卫所清理,并对河岸单位加强环境卫生责任制的宣传教育。对部分道路乱停车和乱设摊问题进行不定期整治,并派城管队员固守,防止回潮。普陀区桃浦镇在开展创建2006年度市容环境达标区域的活动中,从本镇实际出发,以区三年景观规划纲要为依据,以市容环境、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灯光广告为重点,结合现代建筑和生态景观风貌,在实施过程中,突出“拆、整、改、遮、刷、清、植、建”,使该镇的市容环境整洁、有序、协调、美化、亮靓,达到2006年度创建市容环境区域的目标。吴泾镇是一个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老城区,有历史遗留的许多问题,所以,市容环境达标区域创建活动的难度很大。按照全市统一的“三类区域”创建《导则》,吴泾镇建立由镇长挂帅的领导班子和“创建活动推进办公室”,围绕涉及市容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店招店牌、违章围墙人行道板、公共绿地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实行严格的分工责任制。四位副镇长分别对龙吴路、剑川路、宝秀路和永德路等路段沿线区域的市容环境负责,对镇宣传科及镇城管所、绿化公司、社管中心、土地所、综治办、环卫公司、推进办,以及共和村、星火村、友爱村等社区居委和部门都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创建活动,镇领导会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村宅社区,走访商店单位,察看情况,听取意见,确保创建活动所需的人力、财力保障。按照达标、规范和示范三个步骤,动员全镇人民共同参与,做到整治与建设同步、教育与管理齐抓,实现创建目标。

在迎世博推进“三类区域”市容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将前者的工作与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区工作结合起来。2005年,市市容环卫局下发《关于落实2005年市容环境责任区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了市容环境示范区域、规范区域、达标区域责任区制度和“四位一体”(管理部门、执法部门、作业单位和责任单位自律)的管理模式,达到《导则》中的创建目标。《通知》明确,“三类区域”建设,管理(包括协管)、执法、作业、责任单位的责任,分工须明确,工作有要求,布置抓落实。全市各街道(镇)将责任区“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推广扩大,工作重点放在城区景观道路、主要干道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区域,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在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中法定的义务。如杨浦区2005年新送达责任书7000余份,2006年新送达责任书1600余份,为创建本区市容达标奠定了基础。2007年,责任区管理“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在各街道(镇)推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静安区深化了“门责联包”的长效管理机制,长宁区在市容环境“三类区域”建立后抓管理的重要措施,嘉定区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强化责任区制度落实工作。长宁区新华、虹口区凉城、闸北区天目西路等街道运用联席会议平台,推进街道(镇)层面责任区管理。2008年,各区县的创建工作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按照责任区管理达标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助推了上海市容环境面貌的整体提升。

【创建成效】

2003—2004年,围绕世博工作要求,启动市容环境示范区域创建13块,主要集中在徐汇、长宁、卢湾、黄浦、静安、浦东新区,被称为上海市中心的“精品区域”。2004年,完成30个街道(镇)市容环境管理达标区域,其中10个街道(镇)创建为市容环境管理达标示范街道(镇),推进了全市创建工作的深入进行。2005年起,按照《导则》标准,创建工作从市容环境示范区域拓展到市容环境规范区域、市容环境达标区域,“三类区域”创建在全市全面铺开。

表1-2 2003—2010年三类区域创建成效情况表

资料来源: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容管理处、《上海市容(2003—2010年)》。

自2005年“三类区域”达标建设全面启动后,各区县以市容景观、环境卫生、道路整洁、灯光广告等为重点,按照“整治一批、达标一批、巩固一批”的要求,分期分批、滚动推进,提升了城市市容面貌。主要表现在:一是立面整洁,安全协调。道路沿线建(构)筑物、围墙等外立面经清洗粉刷后更加整洁,“黑色广告”等视觉污染基本消除。如虹口区溧阳路、山阴路,徐汇区湖南街道,长宁区新华街道在立面建设过程中结合历史风貌保护区建设,让老建筑焕发新春。思南路、安亭路、泰兴路等道路的围墙建设则让道路体现出了文化气息。主要道路两侧大批的店招店牌进行了艺术化的改造,成为立面上的点睛之笔,大部分商店封闭式卷帘门改为镂空式门窗,墙面经重新装修后,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提升了商业价值。道路两侧的晾晒衣架、遮阳雨棚等附属设施实施统一整治,立面更加有序、协调,尤其是空调外机置放整治试点,让附属设施更加安全。二是地面平整完好美观。通过创建,道路的平整度全面提升,“三类区域”的道路进行重点养护,人行道板的翻排和修补,摊亭棚和废弃电杆等公共设施得到梳理,方便了区域内的行人行走。交通护栏、标志标线等道路设施完好率也有提升,徐家汇、五角场、中山公园等商圈周边非机动车的停放更为有序。三是街景建设呈现亮点。零星绿地的新增和调整,生态型树穴、树桩的推出,盆花、缸栽树的适时摆放,不仅消除了黄土见天的现象,同时美化了环境,展示了城市新面貌。在创建工作中,还注重市容环境小街景建设,一些广场道路弄口的市容景观建设发生了变化,呈现新的景点,更加衬托城市景观,如陕西北路奉贤路口、新闸路大田路口的围墙外绿化山石、小型瀑布、流水、造型围墙等水墨小品,给城市增色不少。对市民投诉较为集中的地段,通过加大整治力度,成为市容环境新的闪光点。如江西北路、海伦路、真北路,通过艺术改建后,市容景观面貌大大改观。“三类区域”还注重和谐社区的建设,把市容环境小街景延伸到小区,如老西门、乍浦路、五角场等街(镇),对旧小区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和整修时,统一修造门头,增设市容环境景观小品,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