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话语分析中的打断现象

话语分析中的打断现象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打断”[18]原则也是当前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所谓 “打断”,就是交流中的一方正在说话,另一方打断前者的话语。第二次打断是法官要求原告给出利息的计算方式。最后一次打断是一位旁听人插话,法官及时打断她的话,要求她保持沉默。显然,法官的前三次打断当事人的话是为了要求当事人回答法官所需要的信息,最后一次打断当事人是为了维持法庭秩序,旁听人不能说话参与庭审活动。

话语分析中的打断现象

“打断”[18]原则也是当前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所谓 “打断”,就是交流中的一方正在说话,另一方打断前者的话语。一般来说,应该是相关人员所说的内容与对方要求回答的问题发生了冲突的时候才会发生。对于法官来说,打断当事人或证人、律师等相关人员的话,就证明这些人所说的话是不该说的话,或者不该在 “当前” 说的话,可能是与所问问题无关,或者是不符合法庭要求。廖美珍通过研究法庭互动中的 “打断” 现象之后认为,法庭互动中各方参与者都有相互打断对方的现象发生,法官和公诉人对其他参与者的话语打断的次数要多,女性比男性打断别人的次数要多。这样看来,女法官的打断次数应该是非常高的。但是不论怎样,法官与他人在打断行为上的一个区别是:“法官往往明示打断的原因,而且是用指示性的行为表示。但是,这种明示打断原因的行为主要是作为仲裁第三人介入时作出的。”[19]请看语料(2010年7月24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中心法庭借贷纠纷案):

法官:我问你有没有证据提交法院,有吗?

被告人:没有,当时这个钱是借给别人的。

法官:没有。被告,当时你说借的10万元本金,一万五的利息,这话有证据吗?有证据支持你的说法?

被告人不信你问他▲

法官人家原告提供证据说你在2008417号借了11.5万元 你说是10 那一万五是利息 三个月的利息 两个半月 现在你认可还10 还是11.5

被告人:认可还11.5万。

法官:被告啊,认可还11.5万,这没有问题。那还有嘛问题呢,我问的是原告。你2 万块钱的利息是怎么计算来的?

原告人我2万块钱,这是2年嘛,这么长的时间▲(www.daowen.com)

法官 ▼你给我2万块钱利息的计算方式。

原告人就是凭我心讲,我在这么长时间,10万块钱,就是贷款的话,一年也是上几千块钱吧,凭我这个▲

法官你的利息是从多会儿开始计算的

旁听人从那个8月20号▲

法官你别说话

原告人:从那个借款之日起,到时候还我了嘛。

语料中的法官四次打断被告和旁听人的话,第一次打断发生在法官要求被告给出自己所说内容的证据,而被告认为这事可以问原告,法官认为原告的说法和被告的有出入,所以打断被告话语,加以澄清。第二次打断是法官要求原告给出利息的计算方式。第三次是法官询问原告的利息起算时间。最后一次打断是一位旁听人(原告的妻子)插话,法官及时打断她的话,要求她保持沉默。显然,法官的前三次打断当事人的话是为了要求当事人回答法官所需要的信息,最后一次打断当事人是为了维持法庭秩序,旁听人不能说话参与庭审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