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戏文化人才培养的思考
戏曲经历了以故事为主的歌舞剧和闹剧,经过几代人的跨越,已经走上成熟发展的道路。自元代关汉卿的戏曲制度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逐渐形成完整而独特的艺术体系。清末,戏曲发展到鼎盛时期,大约有300种戏曲风靡全国。清末民初,越剧、平剧、黄梅戏等民间戏曲积极挖掘自身潜在因素,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得到新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龙剧、黔剧等新剧种。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表演艺术于一体,有着独特的艺术模式,被誉为世界三大古代戏剧文化之一,凝聚中国各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孕育中华文明,成为相互了解和沟通中外冲突的文化桥梁和精神纽带。
现代戏的创作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现代戏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既是道德的延伸,又是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经济的综合体现,是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真正载体。因此,现代戏的创作人才应具有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职业意识,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事业意识。
现代戏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和精神观念的整体形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戏曲种类繁多的现代戏,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逐步形成以京剧、越剧、黄梅戏、平剧、豫剧为核心的五大剧种;演出集“唱、做、读、玩”于一体;主要特点是盛、旦、京、周四大行业;戏曲服装、道具的风格、规格基本固定,用“套路”推进。
现代戏模式具有艺术性、技术性、关联性、独立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现代戏创作人才的培养,必须是以专业基础知识为基础。要培养合格的现代戏创作人才,必须眼光长远。义务教育客观上成为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起点。一般来说,义务教育覆盖6~14岁人口,他们处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两个完全不同的生理发育阶段,是身体发育、情感发育和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在构建和引领人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众多,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现代戏的创作离不开文化,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语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与文化是内在联系的,无法割舍的。要了解一种文化,只能从语言开始。
一个国家的实力越强,其文化传播的渗透力越强。从微观上来看,一个机构的学术水平越高,其传播的学术力量越大。基于现代戏独特的历史、民族、艺术特点,以及受众文化的地域性、多元性、复杂性等因素,依靠个人进行交流是不现实的。现代戏的创作应明确是一种国家行为,某一行政部门要贯彻国家意志,各有关具体组织要具体运作,做到统一认识、集中资源、人才合作、成果共享、协同推进。
(二)现代戏文化人才应具备的素养(www.daowen.com)
1.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探索戏曲艺术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典文学、音乐、舞蹈、艺术、武术、杂技、服装、化妆等都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戏曲艺术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通过观看现代戏,观众可以了解中国历史、民族审美情趣,以及外国的风俗习惯。作为现代戏学院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的学生,要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和创造更多学习和体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机会,积极培养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戏曲艺术过程中的价值观
一些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追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有的院校只注重考试能力的培养,忽视和弱化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专业学习固然重要,但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反映人们的普遍愿望。中国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传统艺术是从审美取向上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样,现代戏“至善”“最美”“和谐”“完美”“善恶有终”的审美和价值取向,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也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因此,科学认识现代戏创作人才应具备的戏曲艺术素养,加强教学实践专业指导,培养戏曲艺术跨文化交流的人才,是一项值得不断探索和尝试的工作。
【注释】
[1]苏涵.从农村小戏看戏曲现代戏创作的文化困境[J].戏剧文学,2010(06):32-37.
[2]秦华生.现代戏理论的构建与实践意义——郭汉城现代戏理论简评[J].四川戏剧,2014(03):64-66.
[3]王绍军.现代戏的发展路径与创作走向[J].戏曲研究,2019(01):221-2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