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式失序
戏曲现代戏以形式来看,尚处于起步时期,其审美品格也未形成独特性。对戏曲现代戏创作形式产生制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表现:
首先,生搬硬套来自舞剧、影视、话剧,更有时尚形式。虽然借鉴各种艺术形式有利于其相互促进作用的产生,促进其发展,但是毫无选择地全盘接纳,可能会误解现代性的真正内涵,导致戏曲现代戏发展停滞不前。
其次,戏曲现代戏不但具有现代性,更是戏曲的一种。中国戏曲的抒情性是其最为独特的内涵所在,其诗性品格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现代戏却一成不变,毫无匠心和诗性,甚至采用大白话,无法突显出文学美感。
再次,虽然有些剧本具有深刻立意,但是缺乏生活情趣,不利于人性复杂面的体现,也毫无现代化的艺术机趣。这类艺术作品会使人们产生疲倦感,无法体会文学的美感和震撼作用。这里所说的情趣和幽默,需要区别于低级趣味和随心所欲,需要作家具有准确拿捏的能力。
最后,剧作家若是流于对“时尚”形式的追求而忽略对地方剧重特性的研究,不具备生活、地域文化因素经验,会对现代戏存在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二)内容失序
现代戏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和当代观众的心灵需求相吻合。现代题材戏曲没有深刻地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升华和在现,无法代表现代生活发声,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其一,过于单调的选材且呈现出急功近利的特征,没有深刻探究和把握戏曲本质和坚守原则。戏曲现代戏应该是一种艺术创造,不能只是对社会发展进行简单的记录和体现,需要有规律、有选择地进行事件和人物挑选。现在很多的现代戏只是如实地进行人物塑造和生活体现,造成戏曲现代戏不够真实和不够深刻等问题。其实,很多由真人真事为主题进行创造的作品,如豫剧《焦裕禄》《村官李天成》、淮剧《送你过江》、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都是经典剧目,具有感人的故事、多变的形式、真实的情节以及饱满的人物性格等。所以,主旋律作品并非不好创造,只是需要剧作家对生活有深刻的体会。
其二,很多作品对题材的时效性、轰动性以及新闻性过度进行强调,却没有充分关注其历史性、戏剧性和恒常性。其实,戏曲是草根艺术的一种,属于大众,只有充分体现其民间性,才能获得更多观众,而一味强调新闻时效性,是对其本质的忽视。所以,戏曲现代戏应该以反映真实生活为己任,更多地关注民间生活和民间人物,反映大众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www.daowen.com)
其三,创作者没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所以不能对生活进行精辟提炼。没有准确的人物描摹和敏感的时代触觉,也是现代戏的一个重要问题所在。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过于狭窄,只关注个人情感的抒发,对时代脉动没有灵敏的触角,导致对现代生活的描摹流于表面。秦腔《大树西迁》中,以大西迁背景下,上海教师孟冰茜一家四口为国家贡献青春、贡献终身的故事,对他们的精神进行歌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分子的崇高精神进行赞扬。这部作品的恢宏浪漫触角,也是剧作家深厚艺术创作功底的反映。
其四,虽然一些创作者心中有很多情感需要抒发,但无法对故事的圆满度和全局进行把握,甚至对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和人性的多样性无法准确拿捏。故事的完整性对于剧本创作来说是最为基础的要求,如此才能发挥戏曲作用。很多作品对人物的某一情绪变化进行细致刻画,却不能对故事完整性和可信性进行统一协调。如果一部作品,剧作家都无法感动,更无法感动观众;只突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无法引起观众共鸣。
其五,没有深入提升和挖掘经典作品和名著,而是单纯地进行抽取、移植和改编,没有创新观念和紧贴时尚。特别是对外国经典故事和经典戏剧的改编,缺乏创意和挖掘。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剧作家们的高度关注和探索。
(三)思想失序
思想要体现时代性,即在戏曲中可以有效地对现代审美、现代价值观以及现代文明进行深入反映,从而突显出戏曲的个性化和传统化特征。若是剧作没有价值导向,将会导致民族传统价值的缺失,精神视域也会受到较大影响。没有饱满的思想力量和价值引向的剧作,其具体有以下表现:
其一,作品体现出来的精神价值无法对当代观众形成一定启示作用,只是过度地说教;对流行新观念的植入显得非常刻意,甚至是与传统思想对立,这些作品都无法有效引起观众的心灵同感和供应;有些作品对新旧观念的争议非常大,不利于戏剧本质的体现。
其二,一部分作品过分强调社会上层对社会和现实的评价,忽视普通大众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感受。戏曲现代戏需要对人文关怀和启蒙意识有所体现。剧作家也需要以对生命、弱者以及人性和欲望的尊重为前提进行创作,并给予生命合理诉求,并赋予其积极意义。
其三,虽然一些作品以继承传统和追求世界性为口号,并以现代戏自诩,但实质上并不能代表现代性。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以上问题的阻力和抑制,造成作品思想粗鄙无趣。为了追求戏曲艺术的圆熟和至美性,应该想方设法改善以上问题对戏曲创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