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扬诗性精神:现实主义戏剧的多样表现方式

张扬诗性精神:现实主义戏剧的多样表现方式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性现代戏的基本特色、基本内涵体现在创作者对于诗性精神的追求。这种诗性精神集中体现为创作者对于历史、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为创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美好人性的孜孜以求。因此,现实主义应该具有发现现实、分析现实、反思现实的基本品格或基本面貌。但现实主义戏剧的表现手法也并非只有一种,现实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思想系统。

张扬诗性精神:现实主义戏剧的多样表现方式

诗性现代戏的基本特色、基本内涵体现在创作者对于诗性精神的追求。这种诗性精神集中体现为创作者对于历史、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为创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美好人性的孜孜以求。需要指出的是,表现现实或者现实题材的戏曲未必是现实主义戏曲。现实主义戏曲不仅指戏曲的创作方法或表现形态,还包含一种更为清醒、更为深刻、更为真切、更为直接的价值诉求、价值立场和价值旨归。

众所周知,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是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或如高尔基所说,“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各种情况,作真实的赤裸裸地描写”。无论是“如实地反映”还是“赤裸裸地描写”,并不是说戏剧仅仅机械地、僵化地、简单地、平面地复制或模仿现实。现实主义对现实的反映或模仿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把握普遍规律,揭示问题之所在,并能够给人们理解世界提供某种参照。因此,现实主义应该具有发现现实、分析现实、反思现实的基本品格或基本面貌。张曼君的现代戏无论是在题材选择,还是在内涵挖掘上,都深刻地体现出创作者对于诗性精神的自觉追求。

我们说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为: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但现实主义戏剧的表现手法也并非只有一种,现实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思想系统。有二十多种涵盖不同意蕴、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现实主义,如批判现实主义、怪诞现实主义、反讽现实主义、民族现实主义、造型现实主义、日常现实主义、传奇现实主义、讽刺现实主义、幻觉现实主义等。尽管这些命名看似庞杂,但它们都有叩问现实的情怀。更为深刻的是,它们都对既定的表述、既定的逻辑提出某种反思或者追问。无论何种形式的现实主义,都具有鲜明的“地上的”特征,都具有厚重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现代戏中所创造的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无一不是在具体而典型的历史语境和社会环境中诞生的,但现实主义现代戏与中国古典戏曲又有极为绵密的、内在的联系,因而具有写意而浪漫的特点。在《永远的歌谣》《八子参军》《母亲》《花儿声声》《青衣》等作品中,中国传统戏曲中写意而又富有抒情色彩的表达比比皆是。这些戏大多是悲剧,但这些戏的创作者都以一种想象的、浪漫的、象征性的圆满结束故事,这种圆满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传统戏曲的“大团圆”,而是具有更高层次上的升华。(www.daowen.com)

例如,在《母亲》这部作品中,故事最后,在这位孑然一身的母亲深情思念与呼唤中,亲人们手里拿着象征和平与幸福的窝头,笑意盈盈地闪现在舞台上,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共同分享胜利的时刻,共同分享作为一种民族共同体的深切体认与不可忘却的历史记忆。

再比如,在《妹娃要过河》中,阿龙和阿朵爱而不得双双殉情后,象征希望的明黄色顶光洒向这片吞噬无数爱情的河面,阿龙和阿朵在无数双有力的大手托举中、在观众的期待中复现于舞台。类似于《梁祝》式的结尾,让观众远未平复的内心得到极大满足,这样的呈现远远超越了现实局限,超越了庸俗的日常,而具有诗意的、崇高的精神向度。

诗性现代戏还体现在“人学”维度。戏剧是写人的、人写的、写给人看的。戏剧不能脱离人,好的戏剧不仅是“呈现”,还是照亮。戏剧艺术从一种新的广度和深度上揭示生活,传达对人类的事业和人类的命运、人类的伟大和人类痛苦的一种认识。这种意识具体表现在对人物命运的深情体察上,表现在对崇高人性的审美寄托上,表现在对民族情感的高度认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