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巅峰时期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巅峰时期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这样说,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所遇到的内容与形式问题,涵盖现代戏遇到的所有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关系到民族形式与现实生活关系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党中央的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开始前,现代戏地位的确立和创作实践的繁荣,给革命历史题材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是现代戏创作中思想内容和艺术质量比较高的一部分。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巅峰时期

虽然战争时期有很多作品出现,但作品是否属于戏曲,能否继续发展,如何发展,人们在思想上并不清楚。可以这样说,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所遇到的内容与形式问题,涵盖现代戏遇到的所有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关系到民族形式与现实生活关系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实行了一系列戏曲改革方针,进一步明确戏曲发展方向,为现代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现代戏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近代社会以来,编演现代戏一直没有停止。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戏创作出现高潮,剧目猛增,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描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革命先烈(辈)和人民群众反抗反动派压迫的壮丽斗争等视野开阔,题材丰富。

1958年,我国举办了“现代题材戏曲联合公演”,参加演出的剧目中,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革命题材,是这次联合公演中一个鲜明的题材特点。在这类题材剧目中出现了艺术质量较高、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比较好的作品。例如,形式严谨,演出规范,难于掌握的京剧昆曲豫剧等古老剧种,成功推出《白毛女》《红霞》和《刘胡兰》等革命题材现代戏。尽管《白毛女》不是直接描写革命斗争题材,但是剧中人物大春的参军,以及号召人们“赶快参加八路军”的内容,与革命生活紧紧相连。这几部作品的成功演出,既来自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和技巧方面获得了成功的创作经验,将亮相、吊毛、跪步、滑步、鹞子翻身等传统动作运用到剧中;在音乐唱腔上吸收、借鉴、融化不同形式风格的音乐曲调到本剧种中;在舞台美术上,采用传统的写意手法,使布景风格化;利用灯光效果划分不同的情景变化等,很好地塑造出人物,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为现代戏的成熟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应该指出的是,在“戏曲表现现代生活座谈会”上提出“以现代剧目为纲”的错误口号,把现代戏的创作强调到绝对的地步,以至于后来出现许多粗制滥造的作品。这次剧目政策上的严重失误,是现代戏发展史上一次值得认真总结的历史教训。

20世纪60年代,现代戏创作迅速发展,其中一大批剧目是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革命先烈(辈)和人民群众反抗反动派压迫的壮丽斗争”作品。如1960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举办的“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在参演的10个剧目中,评剧《金沙江畔》、沪剧《星星之火》、京剧《四川白毛女》、豫剧《冬去春来》等革命历史题材的剧目占到一半,这些剧目在表现形式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有的剧目还成为剧团的“看家戏”。又如,1964年举办全国性的“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共演出35个剧目,其中《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节振国》《红嫂》等是一批质量较高的作品。这次观摩演出大会在中央关怀和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领导下,现代戏的创作实践得到发展与提高,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党中央的所在地。20世纪60年代前后,北京戏曲工作者创作出很多现代戏,特别是在1958年全国各地掀起现代戏创作高潮,中国评剧院先后上演《三里湾》《家》《爱甩辫子的姑娘》《六十年的变迁》等,北京曲艺团排演曲剧《红色风暴》《红霞》《青春之歌》等,中国京剧院排演《白毛女》,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排演《红色卫星闹天宫》《苦菜花》等,北方昆曲剧院排演《红霞》等,现代戏的数量迅速增加,拓宽了生活的广度,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所革新与发展,出现了一批艺术质量较高的剧目,如中国京剧院的《白毛女》、北方昆曲剧院《红霞》,评剧《三里湾》。

山东在1964年初举办了部分京剧现代剧目汇报演出,在京剧艺术如何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新课题方面,探索出可贵的经验。通过这次演出,选拔出《奇袭白虎团》和《红嫂》二剧,经过重点加工,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

江西在1958年举办江西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大会,大会在南昌举行。参加观摩会演大会的剧种有:赣剧采茶戏、东河戏、徽剧、宜黄戏、九江青杨腔、祁剧、京剧、越剧、汉剧、黄梅戏等11个,一百多个剧团到会,共演出96个剧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反映现代生活、斗争的新戏,如赣剧《一群穆桂英》《混天起义》,采茶戏《红松林》《家庭夜战队》《打破常规》《三代》,京剧《十八勇士大渡河》《英雄杨春增》,祁剧《鞋印》等,都获得好评。

从上述列举的现代戏内容来看,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反映现代生活和斗争的新戏。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革命先烈(辈)和人民群众反抗反动派压迫的壮丽斗争题材的作品,又在现代戏中占有大比重。

1962年,湖南省相继召开文代会和剧代会,会后有关部门鼓励剧作者大胆创作,努力实践,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戏曲工作出现了新气象,同时上演很多创作剧目,如京剧《地下火焰》、湘剧《山花颂》、祁剧《送粮》等,也改编上演了一批优秀传统剧目。这个时期在各省举办的现代生活题材戏剧调演中,广西创作演出了桂剧《红河烽火》、移植改编《党的女儿》;广东创作了粤剧《雪染红花岗》,黑龙江创作演出《八女投江》,沈阳评剧院改编上演《洪湖赤卫队》,对于评剧能否演这样的剧目还进行了一场大讨论,等等。(www.daowen.com)

上海自20世纪20年代以后经济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黄浦江畔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南京路、霞飞路、静安寺等地形成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化的大型商场和各种专业商店、戏院鳞次栉比,号称“东方的巴黎”“不夜的城市”。各路戏曲人马汇集上海。尽管各剧种人数众多,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海很少能看到表现革命战争生活的戏曲作品。值得关注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创作上演了两部后来在全国发生特殊作用的作品:沪剧《自有后来人》和《芦荡火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开始前,现代戏地位的确立和创作实践的繁荣,给革命历史题材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是现代戏创作中思想内容和艺术质量比较高的一部分。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前期,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经历了改良戏,即时装新戏,歌、舞新戏,清唱戏、活报剧等艰难的探索和曲折的发展道路。其间出现了将革命政治内容和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典型的是一批基础好、后来被改编成“样板戏”的作品。

“样板戏”所反映的社会政治问题和提供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从创作本身谈起,探讨革命历史题材提供给人们的艺术经验。所谓样板,是固定模式,是不可改变的范本。从“样板戏”概念本身来讲,是违反艺术规律的,是不科学的,因为多样化的形式风格才是戏曲艺术所应该遵循的艺术法则。

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根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改编而来。作品以解放战争后期为背景,描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山林中剿灭残匪的故事。侦察英雄杨子荣和战友们发动群众,了解敌人内情后,杨子荣扮作国民党俘虏兵打入盘踞在林海深处的土匪内部,在取得匪首坐山雕信任后,利用敌人除夕夜大摆百鸡宴的机会,与战友们里应外合,一举歼灭全部匪徒。剧作者在塑造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少剑波、李勇奇、小常宝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一曲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凯歌。该剧从1958年开始演出时已有较好的基础。后来,通过创作者不断加工修改,剧作在结构、语言、唱腔、表演、舞美等方面全面提高,成为一出成熟的革命历史题材现代戏。但是,该戏被定为过分强调故事的传奇性,弱化和低估对敌人力量和智慧的描写,使作品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受到影响。

京剧《红灯记》是根据上海爱华沪剧团同名沪剧改编而来。《红灯记》从电影到沪剧,从沪剧到京剧经过多次改编,在结构、内容、艺术等方面已经十分成熟,特别是运用京剧的表现方式进行创作,不仅获得成功,而且表明古老的京剧艺术同样可以表现出深刻、感人的故事情节和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京剧《沙家浜》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来,描写1939年抗战时期新四军歼灭敌人的故事。剧作运用京剧的传统程式,塑造了阿庆嫂敢于和善于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品质和灵活、机智的性格特征,不足之处是剧作在作为“样板戏”的修改过程中,将原作以描写地下斗争为主的戏剧结构改编为描写武装斗争,使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导致全剧结构不够流畅,人物行动逻辑性分散,影响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后来编演的京剧《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以及舞剧《沂蒙颂》都是革命历史题材。这个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还有锡剧《红色的种子》、评剧《金沙江畔》等,都是比较成功的作品。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多年积累,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代表的现代戏正在走向成熟。如今,现代戏创作虽然还存在许多新问题,但是所取得的成就不得不使人感到欣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